來源:湖南日報-18版 湘江周刊·悅讀 2021-09-24 賀秋菊 時間 : 2021-09-26
分享到:
彭東明的長篇紀實文學《一生的長征》,是湖南省作協“百年輝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創作選題作品。該書以文學紀實的方式,書寫了共產黨員喻杰堅守信念、為民造福的一生。
喻杰,清朝末年出生于湖南平江麗江村一戶貧農家庭,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二十多歲參加革命,后隨紅六軍團長征,輾轉多地作戰。作為麗江村87位革命戰士中唯一的幸存者,喻杰牢記為戰友們、親友們而活的使命擔當,造福一方鄉民。
作品從70歲高齡的喻杰“回鄉”寫起,以主人公喻杰回到麗江村后發生的事為素材,通過二十個相互獨立又彼此勾連的小故事,立體呈現了喻杰一生的堅守。
與一般的寫作者不同,彭東明是平江人,長期在岳陽從事宣傳文化工作,對主人公喻杰的事跡有深入的了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主人公喻杰健在的時候,作者就進行過多次采訪,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創作資料。作品中引用的史料,有喻杰本人的手稿,有他人寫給喻杰的書信等等。
人物的書寫是這部長篇紀實作品的重要收獲。對主人公喻杰的刻畫,筆法細膩,情感豐沛,從回鄉途中父子的交談一步步推進,貼著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和人物正在經歷的現實生活去寫。
在“走過的路,蹲過的山”一節,喻杰與跛腳老戰友前往詠生山故地重游,與十多位故人有過交集。在牛滿的記憶里,喻杰是多年前的總支書,所以見面叫喻杰“總支書”。老六和狗牯兩個年輕人卻說“真是做夢也沒想到今天在路上能碰到您”。言語間顯出年輕人的直接和率真。村支書劉保佑得知來客身份,“趕忙上前握住喻杰的手”。保佑娘卻是“眼淚便噗噗地掉了下來,泣不成聲”,她想起了四十多年前一起參加革命犧牲的保佑爹。
綿密的生活細節編織著鄉民們的淳樸善良,記錄著當時落后的鄉村狀況。袁啟生在下馬坑守著等喻杰,他希望喻杰退還四十多年前借走的五十擔谷子。他很直接,“你折成錢給我,我要砌房子”。貧困戶條梅看到喻杰來了,“手忙腳亂地將兩把沒靠背的椅子上的灰塵打掃干凈”“又在大柜子上格的破布下邊找出一包鹽果子,拿給客人吃”。鄉民們遇到喻杰打招呼、對話和行為方式各有差異,但都鮮活生動。鄉村人的淳樸、率真躍然筆下。
作者截取主人公喻杰在麗江村的人生片段,他與鄉鄰的相處,夾以對革命戰爭往事的回憶,涵括了喻杰返回麗江村后,為當地事業發展所做的貢獻。鄉村之間、鄉鄰之間,世世代代傳承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始終站在服務人民群眾的立場思考問題,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公正不阿的處事風格,喻杰在當地贏得了廣泛的尊重。今天我們在《一生的長征》中讀到這些內涵豐富的故事,為之感動,心生敬意,這也是作者藝術創作的成功。
是什么在支撐著喻杰的堅守?這就要回到主人公反復提到的革命烈士和那些時常出現在夢中的戰友。作為革命戰爭的幸存者,能夠見證革命勝利,享受革命勝利后的發展成果,喻杰深感對死去的戰友們有虧欠,對多年失去聯系的親人有虧欠,對戰友的家屬有著更深沉的悲憫,所以,他要回到故土來“還債”。主人公喻杰一步一個腳印為家鄉做建設,兒子硯斌在麗江電站建設中倒下了就自己頂上,他不求回報。堅守總是特別不容易。是忠誠為民的初心和還債的信念讓喻杰堅守了下來。
作者與主人公喻杰“一生的長征”同行,走完了創作的“長征”,完成了這部精神豐滿的長篇紀實文學。這也是典型人物書寫的重大收獲。
(《一生的長征》 彭東明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