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1-10-14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陳欣 通訊員 周苡 江韜)10月13日上午,第二屆烏金獎獲得者、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湖南散文學會會長梁瑞郴為湖南省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第十期新疆作家班學員授課。他以“散文的勢與視”為題,結合自身創作和長期閱讀的經驗,為學員們生動講授了散文創作的要點和方法。
授課現場
梁瑞郴講授“散文的勢與視”
梁瑞郴從《古文觀止》說起,大量引用經典名篇,論證了好作品必須經過時間關、口碑關、慧眼關,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并總結了自己在長期閱讀經典過程中的重大收獲——善于借勢。
梁瑞郴認為,散文是閑筆的藝術,散文借勢能使文章更搖曳多姿、更生動活潑。他以韓愈、柳宗元的千古名篇《馬說》《捕蛇者說》為例,告訴學員們古人是如何借勢、我們又應如何學習古人借勢的方法。他講述了自己在創作《東江秋色》《通天山中一書院》《逸邇閣之秋》等作品時的經歷和經驗,并生動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創作《劉家臺子前的深思》的時代背景、立意構思、布局謀篇過程,傳授這些親身體會,進一步強調借勢在散文創作中的重要作用,要關注經典、學習經典,學會借勢,守正創新。
“散文的長短與質量有必然的關系嗎?”“寫好散文最重要的是什么?”“散文是否允許虛構?”“如何將厚重而嚴肅的歷史材料變成生動有趣、可讀性強的散文?”“散文與散文詩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在與學員交流互動的環節中,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梁瑞郴在逐一解答學員的疑難和困惑時指出,散文創作貴在“新”,要有新發現、新角度、新視野,要有陌生感。散文與小說不同,應做到大事不虛,個別細節可以發揮。
梁瑞郴強調,散文最重要的是語言,散文作家必過語言關。語言的錘煉要經歷一個從華麗到樸實的過程,應廣泛閱讀,多讀經典,注重吸收,形成平實干凈、老道厚重的語言風格,讓人讀來韻味悠長,可多寫短小精煉的散文。
授課教師簡介:
梁瑞郴,湖南永興人。文學創作一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研究會會員。現任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湖南作家書畫院院長,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湖南省散文學會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著作有《一萬個晝與夜》《霧谷》《秦時水》《華夏英杰》《毛澤東題詞趣談》《歐行散記》《12.26毛澤東生辰印記》等,《東江秋色》曾收入中學語文教材。曾獲第二屆“烏金獎”、全國報紙副刊優秀獎等國家級及省部級文學獎。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