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省散文學會 時間 : 2021-11-17
分享到:
那天去看電影《長津湖》,這部影片使我震撼,流淚。影片展現了:1950年11月下旬,我志愿軍戰士,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里,在朝鮮長津湖畔,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用低劣的武器,拼死鏖戰,打贏了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
當年為了改變志愿軍武器落后的狀況,在新中國剛誕生不久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全國人民節衣縮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捐獻飛機大炮運動。我的腦海又回到了當年一一1950年冬天……
那時我上小學一年級。
自從1950年10月志愿軍入朝作戰以來朝鮮戰場發生的一切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彼時,我的父親由長沙調往設置在湘南某縣的省立中學任教。這小小縣城也同全國各地一樣,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打敗美帝侵略者!保衛世界和平!”的口號聲震天撼地。
我的父親,這位曾就讀于教會大學、又曾是1925年的老共產黨員,不顧自己剛從瘧疾重病中解脫的病軀,也一次次地參加游行,情緒激昂地高呼口號。
在那些日子里,他不斷地向我們講述解放前美軍在中國犯下的“沈崇事件”等暴行。告訴我們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還講報上登載的沒有飛機、缺少大炮的志愿軍在朝鮮冰天雪地以劣勢裝備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艱苦作戰的情況……
時間到了1951年6月,為支援志愿軍打勝仗。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捐獻飛機大炮的運動。那時我家有7口人——父母、祖母和我們4個小孩,而父親每月工資只有40多元。日子過得緊巴巴,除了口中之食,平日里幾乎不能添置衣服、用品,小孩只有到過年才有新衣服穿。
一天晚上,父親召集全家開了家庭會議。父親說:
“為了支援中朝軍隊打勝仗,我已決定捐獻兩個月的工資。”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犯了難:“捐獻我同意,只是這、這幾個月的飯錢……”“先同別人借,到年底再還!”父親一錘定音。
于是,在學校的捐獻榜上,父親的名字寫在突出的位置上了。
那時父親工作很忙,白天教課,還有其他事務,由于教務繁重,備課、改卷全在晚上,經常不到半夜不回家。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母親召集我們六人也開起了“捐獻會”。“九一八”事變時,年少的母親隨她的姐夫(我姨爹)和她哥哥(我舅)住在沈陽,曾經目睹中國人被日本侵略者蹂躪的慘狀。她含淚說:“唇亡齒寒,如果不打敗美帝侵略者,讓它侵人中國,那又會同當年日本鬼子侵占東北一個樣……”說著,她取下手上帶了多年的銀戒指,又從箱子里翻出一件質地較好的旗袍,說:“戒指我捐了,這旗袍明天就送進當鋪,也捐了……你們小孩子沒東西捐,就好好讀書……”
母親話未說完,我那60多歲的祖母忽地站起來說:“還有我的!”說罷,顫巍巍移動小腳,走近挑箱,把手伸進箱底,摳出一只小布包,麻利地把層層裹布揭開——啊,銀元,兩塊銀光閃閃的“袁大頭”!據我所知,這是祖母唯一的私財呀!這會兒,她老也全捐了!我呢,怎么辦?不知怎的,我突然說:“今年過年我不穿新衣,省下錢,也捐獻!”母親高興地笑了,大家一下子鼓起掌來。那一晚,大家都很興奮。后來,父親知道了,也高興得直點頭。
自那以后,一連幾個月,我們家全靠一大半蔬菜一小半米、半稀半干的“燙飯”就著鹽辣椒度日??墒谴蠹叶汲缘脴泛呛堑摹?/p>
那時我走到大街上,總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人們里三層、外三層圍在寫有“捐獻處”字樣的桌旁,爭先恐后地把人民幣和值錢的東西交給正在進行登記的工作人員;沿大街走去,一個個“捐獻處”也是人潮涌動……
那些日子里,在去上學路上,我常常都會不由自主地仰望天空,希望看見我們捐獻的飛機向朝鮮飛去。后來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購買的飛機是從大北方的蘇聯直飛朝鮮!
當年十二月的一天,父親把得自《新湖南報》(即現在的《湖南日報》)的一條消息告訴我們:全省人民,已捐獻了132架戰斗機,超過原計劃32架!
全家人聽了,歡呼起來,異口同聲地說:“這也有我們家的一份貢獻哪!”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