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1-12-16
分享到:
今天是屈原在《九歌·東皇太一》開篇所形容的“吉日兮佳良”,是我國文藝界、作家朋友們五年一度的盛會。我有幸和與會代表一起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博大精深的思想,我們還要進一步學思踐悟。習總書記提出的五個方面的希望與要求,我們還要深入領會、不斷汲取、對標對表、終身踐行。我在現場的感受是,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統論述、最新論述,具有理論的高度、現實的深廣、歷史的自信、未來的導向和關懷的溫熱——在我能夠理解的維度上,給我以信念,以啟迪,以穿透,以標高,以感動。
如何用偉大的思想來指導個人的寫作?這該是寫作者一生的功課,不可能匆匆交卷。有一點我的認識是越來越清晰,“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要給新時代立傳,就必須下足沉潛之功。總書記要求我們寫出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對寫作者來說,知易行難,一生能寫出一部這樣的作品就足以慰平生。但如果在寫作觀念上出了偏差,是永遠寫不出這樣的作品來的。如何下沉潛之功?我個人理解,須具有大歷史觀、大時代觀,須用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對現實的敏銳感知來觀照與思考;須沉浸到無比豐沛的現實生活中去,將自己的根須植于時刻都在產生精彩中國故事的熱土;須不斷打開自己,不斷貼近人民,和人民建立寫作意義上的知心之交、生死之交;須時刻警惕浮躁之風、功利之心對自己形成的屏障——如果做不到這些,為時代立傳,為人民寫史詩,終究只能是說說而已,或者徒生望洋之嘆。
寫現實往往需要一種歷史性的洞察,正在新時代發生的一切一并在影響著未來,和大歷史也在構成一種隱秘而多義的關系,有待于我們獨到的發現和藝術的表現。現實既呈現于一軸軸畫卷圖影,更留存于民族的精神史詩。若用多維的坐標來考量,現實也訴諸于一種歷史的、“總體的”召喚,作家就是那個站在時光之巔上的喚靈者、說傳者,他對時代的本質性把握,只有在立傳的意義上,才賦于時代以文學上的永恒意義。多年以后,我們回過頭來看新時代的登峰之作,必然是那樣的作品,它們讓時代和人民真正立了起來,厚了起來,無比豐盈起來,也無比鮮活起來,它們才無愧于習總書記所倡導的“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