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2-01-24
分享到:
李朝全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場極其嚴峻的考驗。在這場考驗中,中國作協派出了赴武漢采訪創作小分隊,紀紅建就是其中奮勇請戰的一位。這是一位軍人出身的報告文學作家,他對于生死,對于生命顯然有著自己的理解。在疫情至為嚴峻的時刻,敢于直面危險,深入到疫區,與人民站在一起,和人民心手相牽,彰顯了他作為一名作家堅定不移的人民立場和百姓情懷。
在武漢期間,他采訪了一大批社會各界的抗疫人士,寫下了一批鮮活生動的報告文學作品,傳遞人間大愛、溫暖和力量,傳遞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充分展現了作家的擔當和文學的初心。
在武漢的一個多月,對于紀紅建不僅是一段不平凡、不容易、尤為難忘的經歷,更是一段勤奮工作、深入采訪、忙碌而有收獲的日子。他的這部《大戰“疫”》正是他此次采訪的文學收獲。
紀紅建的創作與眾不同,在于他能夠深入實地去用心觀察,逐一訪問親歷者和參與者,具有鮮明的在場感。這種帶著體溫熱度和情感濃度的來自前線的鮮活的內容,無疑更為準確,亦更令人信服。他寫下的都是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感觸與感動,這是其作品區別于其他抗疫作品的一大特點。
有人說,報告文學創作,三分靠寫作七分靠采訪。尤為難能可貴的是,紀紅建采取的是一種全面、深入、細致、準確的采訪。他在武漢期間采訪了200余人,涉及了醫護人員、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居民、警察、教師、患者、志愿者、醫院建設者和超市職工等社會各界人士,力求比較全面地反映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表現中國的抗疫戰爭是一場真正的人民戰爭。這部作品,無疑具有史志的價值。
大戰疫決定性成果的取得,依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全員動員,依靠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制度的優勢,這是中國特色的抗疫經驗和方案,也是中國對世界抗疫事業的重大貢獻。在這些方面紀紅建的描寫可謂不遺余力,鮮明地表現了這些重大主題。
這部作品注重聚焦普通人,因此更具說服力。作者總是努力地收集那些感人肺腑的人物和故事,表現他們在困境中的奮斗和抗爭,表現人們不屈不撓、頑強堅毅的精神。如武漢同濟醫院感染科大夫陳廣一直在戰疫前線不斷奮勇工作,搶救生命。但是,當自己的女同事來電求助,得知她的家屬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因為醫院病床“一床難求”,他感到非常的無助,因此而在內心哭泣。此時的他只能通過電話,指導對方如何用藥。幸虧,這位同事家屬最后轉危為安,要不,陳廣很可能會愧疚一輩子。
大戰疫是一場人民的戰爭,社會各界的人士共同參與,勠力同心,是這場戰疫最動人的風景。中建三局一公司的王雅林是一名工程總監,他本來并未報名參加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但是,當他看到武漢許多患者特別是自己一位好友的母親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于是便毅然報名參加,隨后又參與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宋燕芬剛剛回到汕頭,準備與家人共度春節,當得知自己的公司要參與火神山醫院的搶建,她毫不猶豫立即趕回武漢投入工作,負責后勤保障,確保工人的安全。
特別令人動容的是涂盛錦大夫和他的妻子這兩位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在戰疫期間,因為怕萬一會感染病毒傳染家里人,他們便天天鉆進自家的小汽車里過夜。每天下班以后,兩人一早一晚都回到汽車里休息,然后第二天再先后到單位去工作。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
正是因為這千千萬萬人的平凡而偉大的付出與犧牲,讓紀紅建感受到了這一切。作為一個記錄者,他只是忠實地把這些故事采集下來,記錄下來,告訴我們的讀者,引起大家的共鳴。
作者很好地處理了武漢本地醫護人員和外來支援的醫護人員的關系,表現他們在戰疫中所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客觀的態度對待和描寫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充分展現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這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舉全國之力,依靠群眾,群防群控,有效地管控住疫情的蔓延傳播,真正讓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
中國在抗疫中所創造的豐富的經驗和取得的成就舉世共睹,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筆寶貴的財富,作家有義務將這樣的財富和精神發揚光大,總結思考戰疫給中國帶來的各個方面的影響。這場前所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也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更有信心,更加自豪,更加熱愛。這,也是《大戰“疫”》這部作品要傳達給讀者的思想。
(《大戰“疫”》紀紅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作者系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著名評論家)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