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 時間 : 2022-03-09
分享到:
人生,總有些不明究里的事。比如我,就曾經有大半年的時間,幾乎天天要哼唱這支歌。歌應該是那時的流行曲。我記得,母親偶爾在廚房里一次無意的哼唱中,讓我聽見,我驚為天籟,便在廚房外暗中瞟學,居然聽一遍便會唱了。
“高樓萬丈平地起,盤龍臥虎高山頂,邊區的太陽紅又紅,咱們領袖毛澤東。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五谷萬物生,來了咱們毛主席,挖掉窮根翻了身。”這是一個時代之音,10歲的我如癡如醉,將無限的感情投入其間。
今天,瞬間讓我想起年少時的癡情之曲,是一本叫《沸騰的群峰》的書。這是一本呼喊時代之聲的書,在同類書中,它完全避免了共項同質,以我歷我見我聞我感我想我筆,從漣水流域生發開去,沿雪峰山脈綿延沸騰,以一水縈回、一葉知秋的方式,反映一個偉大時代的一場偉大戰役。以散文之筆觸,以親歷者身份,以跟拍者視角,聚焦38位“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的英勇之士,勾勒一個漫長戰線的一輪激烈沖鋒。
不知讀者諸君發現沒有?《沸騰的群峰》與其它寫扶貧的書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即作者很少使用“扶貧”一詞,多用“戰貧”二字。這不僅僅表明本書多著墨扶貧戰士,而且表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它所宣示的是中國式扶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強大的鼓召力和戰斗力。
一個“戰”字,讓人感受這個偉大工程的難度,及其這一工程意義的高度、深度、遠度,乃至熱度和烈度。消滅絕對貧困,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最莊嚴的承諾。
這讓我想起毛主席《送瘟神》中“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詩句,像當年消滅血吸蟲病一樣,以地動山搖之勢,“紙船明燭照天燒。”而今天挖窮根的戰役,它雖沒有硝煙,但它同樣在廣度和深度上前所未有,他的壯舉同樣可歌可泣!
《沸騰的群峰》最讓人過目不忘的是,它真實記錄了戰貧的過程,塑造了讓人肅然起敬的戰貧勇士群雕。“毒不死“的陳秋生,“絲方盡”的曾紅梅,“霸得蠻”的彭育晚,“半條命”的彭仲舒。他們都是向死而生,向苦而戰,向難而行的勇士。送榮其實也是當局者,參戰者,他和他的愛人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戰役中,充當著義無反顧,披荊斬棘,奮發圖強的角色。他用“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喟嘆,既寫出了妻子“戰病”的揪心情境,也寫出了自己戰貧的肺腑心聲。正是一茬又一茬扶貧干部鉆窮窩、接燙芋、解貧鎖、挖窮根、搶先機、導盲流、排萬難,才有了這壯士斷腕、百折不回的英雄氣概,有了這以生命赴使命、用誓言踐諾言,譜寫眾志成城,氣壯山河戰貧凱歌的黨性高光!
平凡與偉大,其實只是一種人生哲學的轉換!
戰貧勇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作為個體,他們都是芥末之微,但當他們投身于這場為消除絕對貧困的世紀之戰中,芥末之微就一變而為合抱之眾,當他們投身于一項偉大的事業,并為之共赴使命時,就會創造地動山搖的偉大人間奇跡。
扶貧,是真正的“普渡重生”,是百代未有之大業,千載難逢之壯舉,為之鼓呼,是作家應有的題中之義。本書作者袁送榮,主業是一位嚴謹務實,敬業奉獻的組工干部,他的許許多多實踐的作品,都寫在婁底的大地上,朋友們贈他以“基層里手”“黨建工匠”之謂,非浪得虛名,他足踏婁底大地,化解一樁樁難事,促成一件件好事,成全一串串美事,干好一項項大事。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藝,博學強聞的青年才俊,有謙謙君子之風,有風神灑脫之態,與我有師生之情,因文學的追求,觀念的契合,氣味的相投,機緣的巧合,讓我們有高山流水知音之誼。
送榮為雙峰縣荷葉塘曾國藩家鄉人氏,故對曾氏也有較深入的研究,他曾有近40萬字的《富厚堂的心靈》一書,用散文的形式,為曾氏研究別開一面。爾后他以其獨特的創作密碼,出品長篇演說專著《呦呦音聲》,開創文學與音聲相融相合的新文學形態。今日,他又別開一面,以栩栩如生的“戰貧勇士”群塑,展示于婁底扶貧攻堅的長廊。如果放大開去,我們不難感受到,正是千千萬萬這樣平凡而偉大的英雄,這樣一群群,一批批戰貧勇士的前赴后繼,才使這世紀之戰的收官之作,如此圓滿,如此驚天動地!
群峰沸騰的聲音,我相信是悠長而亙遠的,在中國的歷史上,從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艱,雖九死而不悔”,到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到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等等,這種聲音不絕于耳,言為心聲,我們要為之擊掌高贊,但于當時統治者言,又何尚真正置窮人于心中?貧困,已成為幾千年的痼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逝者如斯夫。只有歷史翻篇到今天,新中國才真正揮舞銀鋤,要連蔸帶蒂挖掉窮根!
《沸騰的群峰》的價值所在,他真實的,藝術的記錄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他自然的把歷史的過去,現在,將來聯系在一起,為后人留下現場的見證。這是一段地動山搖的歷史,會讓我們觸摸到熱度,溫度。這是一段有血有肉的歷史,會讓我們窺見悲欣交集的細節,聽到血管中汩汩奔流的聲音。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如果《沸騰的群峰》僅僅只是時代,現場,是不足打動人、感染人的。只有藝術之翼,才可以使其俯瞰天宇,遨游八荒。
散文,說到底是語言的藝術。一個散文作家的優劣,看其語言的高下即可立判。送榮散文的語言,在轉益多師的磨礪后,逐漸形自己的風格。
他的語言華麗而具有青春的朝氣,多情善感中有一種溫暖的氣息。
他善于將書面語和口頭語融合錘煉,這可能與他善于演講和朗誦不無關系。在本書中,他既有華彩之美的語言,也有民間俚語恰到好處的嵌入,他既有肅穆莊嚴的表述,也有幽默機智的點綴,這種富于變化的語言特點,使文章生動活潑,流暢自然。
《沸騰的群峰》還可以說出許多特色,但書在,讀者自己的判斷最為可靠。論者緊急剎車,就此打住。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