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2-04-09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李婷婷 蔡虹)“大爺,我們上門來給您做核酸啦!”敲開門,羅雨笑盈盈地對著屋里說。她穿著防護服,手里拿著檢測器具,走到腿腳不便的大爺前面,蹲下身來,小心翼翼把棉棒探入他的口中。
(湘春路社區衛健專干羅雨化身“大白”,為27名高齡老人等特殊群體采集核酸。)
這是4月5日的通泰街街道湘春路社區,社區衛健專干羅雨敲開的第27戶人家。為了確保核酸檢測全覆蓋,針對社區里的高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通泰街街道成立機動檢測隊伍,上門提供采樣服務,羅雨率先報名參加培訓。通過摸排,湘春路社區有27名特殊人員需要上門采樣,且分散居住在背街小巷。
核酸采樣時間緊,樣本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送檢。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得力助手”,緊要關頭時,羅雨甚至親自“披掛上陣”,直接把自己變成了“大白”。她快速且高效地學習了如何進行核酸采樣,親自上門為特殊群體進行核酸檢測,而且“行動必須要快,幾乎每次都是小跑著”,大半個月里,“奔跑吧羅雨”成為了同事和社區居民對她的“定義”。
(羅雨上門采集核酸現場。)
自3月上中旬新一輪疫情波及長沙以來,全市上下集中力量、連續奮戰、盡銳出擊。其中,位于五一商圈西北角的開福區通泰街街道是防疫重點街區之一。面對繁難復雜的防疫工作,羅雨和她的同事們,這些在基層一線衛健崗位上總是沖在“最前線”的人,放棄周末和節假日,“時刻在線”守護一方平安。
有些轉運工作發生在深夜,又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羅雨回憶,在挨家挨戶為每一個門面店鋪放置場所碼之后,3月18日那天,她前后將后臺篩查出的兩位紅碼人員,通過反復聯系隔離對象、隔離酒店、救護車完成閉環轉運等相關事宜,完成轉運工作,回到家時,已是夜里12點多。凌晨1點,正準備洗漱休息,她又接到緊急電話,從街道分來社區的數據中有一條顯示為紅碼,她必須馬上聯系這位紅碼人員。
“當時心里很忐忑,覺得這個點人家可能已經休息了,這會兒打電話是不是不太好?但我們街道的要求是日清日結,就是當時發現的就必須當下結清。”懷著萬分抱歉的心情,羅雨還是撥通了對方的電話,詢問了完整的信息,并在十分鐘之內完成后臺數據的提交。
(羅雨在工作中。)
“基層防疫工作任務重,突發性強,同事們從早到晚處理由上級部門下發的系統數據,電話詢問核實信息、上傳和轉派數據。”湘春路社區黨委書記李芬說,社區商鋪樓宇多,還有30多家民宿,流動人口多,防疫壓力很大,一旦有突發,就得立刻上緊發條,進入戰時狀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針對外地中高風險區流入人口的管控,也需要我們時刻繃緊一根弦。
“而線下的協助轉運工作,需衛健工作人員沖鋒在最前線,并且要做到足夠耐心、迅速響應、確保任務完成。”作為社區主要負責人,從3月上中旬到現在,她已經完全沒有休過周末了,清明假期三天也都在崗位從早忙到晚,24小時全天候待命,“腦子里天天有根弦繃著,生怕疏忽一個小細節,引起防控漏洞。”
(湘春路社區黨委書記李芬在工作中。)
(李芬在疫情防控工作現場。)
截至目前,湘春路社區召開疫情防控專題調度會8次,組織50多名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中,電話、信息、微信訪問和實地走訪排查2800余人,涉及外來務工(經商)人員共1653人并建立臺賬,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工作群等開展線上宣傳30余次。通過小喇叭滾動播放宣傳120余次。六個網格區域覆蓋排查3月28日以來一次核酸都沒有做的人員,力爭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李芬為轄區居民指導掃場所碼。)
(社區紀檢書記常君在疫情防控現場。)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