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作家網 | 虞婧 時間 : 2022-04-29
分享到:
4月28日,由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辦公室、中國作協創作聯絡部、湖南省作家協會、中南出版傳媒集團、中共益陽市委宣傳部主辦,湖南文藝出版社、益陽市文聯承辦的“《新山鄉巨變》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原著兩代原型人物見面會也在周立波《山鄉巨變》的創作背景地清溪村舉行。
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何建明,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肖凌之,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郭佳,湖南省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新山鄉巨變》作者余艷等出席會議。《文藝報》總編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梁鴻鷹,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原主任胡平,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丁曉原,沈陽師范大學教授賀紹俊等專家學者參與研討。
新中國成立伊始,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中國農村的巨變。1955年,周立波在農業合作化運動高潮中回到家鄉湖南益陽清溪村(原鄧石橋村),將這里作為長期的生活和創作基地。得益于這一時期積累的生動豐富的生活素材,周立波開始醞釀創作《山鄉巨變》。
《山鄉巨變》反映的是湖南益陽清溪村在合作化道路中所經歷的艱難曲折,成為中國鄉村題材的經典之作,清溪村也被譽為“山鄉巨變第一村”,成為重要的文學地標。而《新山鄉巨變》以互文的形式,通過周立波這條歷史的、文化的主線,以《山鄉巨變》里獨具“清溪”特色的人物和細節勾連全書,對應今天現實中清溪人的人生經歷和命運軌跡,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書寫接力。
何建明說到,對照周立波筆下的清溪村和現在看到的清溪村,既有相通之處,又有獨特性。這種時代意義和歷史感在作者的腦海中,在她的創作中和采訪中不斷地閃爍,使她的激情和情感融入到一種高度。
肖凌之談到,《新山鄉巨變》再現了文學地標“清溪村”的前世今生,演繹了“山鄉巨變第一村”的傳奇故事,是作家沿著當年周立波的足跡走出來的,是作家緊扣新時代在生活中找出來的,更是作家走村串戶為人民群眾書寫的。
黃承偉認為,《山鄉巨變》是用文學的語言,向世界講述為全球鄉村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清溪村有著自己的獨特性,不僅延續著深厚的歷史文脈,更是在新時代展望未來,通過互聯網、智慧農業、智慧鄉村的建設,推動現代化進程。
在丁曉原看來,《新山鄉巨變》具有得天獨厚的題材價值和切合時代新變的主題價值,今天的時代是以“新”命名的時代,基于新發展理念、形成新發展格局、開啟新發展階段是新,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也是新。“新”是這個作品的核心關鍵詞,非常切合時代的重要價值和重大主題。
賀紹俊關注到,兩次巨變的內涵是不一樣的,六十年前周立波回到家鄉寫下這里正在發生的巨變,六十年后同樣在這里發生新的巨變。第一次巨變是在生產關系上的巨變,第二次巨變是在生產力上的巨變。余艷重點寫的是今天的巨變,將《山鄉巨變》作為比較的材料,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不同,也看出兩次巨變的連續性和遞進關系。
作者余艷坦言,周立波的《山鄉巨變》書寫六十多年前清溪村的人們,在結束舊社會的苦難生活,走向新生之后努力設法改變自己生活環境、人生命運的故事,今天的清溪村依然在新山鄉巨變中演繹新的故事和傳奇。她深知,再現這個深具文學內涵和現實意義的“新農村”,既是對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在山鄉建設中作用、地位和價值的呈現,也是對文學經典的致敬。
為寫好這部作品,她在益陽農村待了八個月,跑遍了七大縣市區,采訪了208位典型人物。她走在周立波當年走過的村頭、地頭、灶頭,與農民交朋友,與他們聊家常,同吃一鍋飯,聽生活變化的細節和幸福背后的故事。“北峰垸這個從坎坷中走出來的魅力村莊,原來是有強有力的黨支部,是有命運都打不敗的領頭人;與老莊稼漢夏曲輝聊天,我一直陪著他流淚,這個致富帶頭人的曲折故事里透著一個黨員的境界……”
許多疑惑在解決,許多能量在迸發,更重要的是,她意識到,書寫“新山鄉巨變”,必須面對智能時代的到來,挑戰自己最不擅長的農村和科技相疊加的題材。為此,她深入到5G智慧小鎮,考察 “互聯網+現代農業”模式;探訪益陽大數據中心,看互聯網將農事集中在指揮屏上;深入到種糧大戶中間,看遙控器指揮無人機田間管理……余艷說:“我用盡全力,想寫一部以時代為導向、以人民為主角的作品。”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通過《新山鄉巨變》,大家感受到了清溪村在新時代的變化,獲得了“一個文學功能強大的村莊與農民共同富裕”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的啟示,書中的諸多事件和經驗,都可為國家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鮮活的成功范例,使人們看到了農村今后發展的美好前景。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