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時刻 時間 : 2022-05-31
分享到:
早上醒來,收到朋友一則微信:“我用一些健康綠豆,一些開心花生,一些美麗紅豆,一些幸運糯米兒和一份快樂調味料,包成一個開心粽子送給你,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我頓時感覺神清氣爽,仿佛那美味香甜的粽子早已滑入嘴里,填入腹中。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漸漸變成了“端午”。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也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賽龍舟、插艾蒿、食粽子等習俗已成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前幾年,雖然某國的“江陵端午祭”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但我泱泱大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豈能翻版?尤其在楚文化繁衍生息的湖湘大地,我們更能觸摸屈大夫遺留下來的精髓,于是我們藉以通過賽龍舟、吃粽子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他無比的尊敬、仰慕、懷念。生于湖湘長在四水,我一直為之驕傲、自豪,這片充滿神韻充滿靈毓的熱土,成就了屈大夫幾千年來為無數士子敬奉的神奇。今天,我居于湘南一隅,仍能感受穿越數千年的灼灼光熱,這不能說不是屈大夫人格魅力的體現。
在湖湘大地不說別的,單觀中國近代歷史,算得上“不可一日無湘人”“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其煌煌大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開一代先河;“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變法圖強失敗,甘愿引頸就戮而拒絕逃亡以血醒國人;為推翻滿清專制建民主共和,手指打斷仍沖鋒不止的黃興,雖然英年早逝,但巍巍岳麓濤濤湘水永遠記得他的英雄壯舉;不愿附和“專制寡人”袁世凱,以微薄身軀抵死力主民主共和的宋教仁;以將軍之尊委身八大胡同花柳煙巷,最終輾轉云南首舉反袁義旗的護國軍將領蔡鍔;走出小小韶山沖,雖“身無分文“,卻”心憂天下”,領導共產黨人歷經28載艱苦卓絕力挽乾坤開新中國的毛澤東……人,留存在這天地間,或轟烈或平庸,千百年來能名垂青史流傳后世的又有幾人?湖湘大地這些仁人志士,堪與天地齊壽、日月同耀。
我從不甘平庸,但我又如何出類拔萃呢?能眼睜睜看歲月無聲流逝,卻功名未就漸生華發嗎?能沉淪于眾生之中白首到老,身心俱瘁而盡懷悔意嗎?不能!決對不能枉費一生空悲切。沉默是因為缺乏激情,萎靡只會導致精神的衰竭,奮進的心沒有失敗,永不言敗、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直至勝利!沉痛是因為內心的不滿足,振作精神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屈大夫畢生追求的是黎民百姓苦難的減少和內心的高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此時屈大夫的崇高追求正合我心,想想心便釋然了。
在這個多雨的季節我想了又想,流瀉出無盡的情愫。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