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時間 : 2022-06-10
分享到:
長篇報告文學《湘江向北》近日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后,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響,連續多日列京東圖書紀實類排行榜首TOP1,而且帶動我另一本生態散文集《圭塘河岸》位列京東圖書散文類榜首TOP1,很多讀者問我為什么要寫作湘江母親河這部書,我想這部書的《序言》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而從更高層面來說,它或許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六五環境日賀信中指出的“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真實記錄。
《湘江向北》(黃亮斌著)。
序言
我在去年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圭塘河岸》后,并未打算再寫作一本關于江河的書籍,一來是我認為圭塘河雖然只是湘江的一條支流,但它也足以承載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如果我沒有更加深邃的思想和一枝生花妙筆,就算我筆下寫作的是黃河、長江,也未必于人類有益;二則要讀懂一條河流其實很難,對漫長的歷史進行鉤沉,認真研習其復雜曲折的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的發展歷程,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我自己對此有些望而生畏。
但是《圭塘河岸》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評,于是人們希望我寫一條更典型、更有代表性的河流,寫寫湘江,講述由濁變清、蝶變重生的湖南母親河,揭示人類對于河流應有的恭謹和敬畏。這種提議燃起了我內心的某種創作激情,而且2009年我受命寫作的《湘江宣言》碑文就立在長沙著名風景區橘子洲頭,在這里,它是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長沙》詩詞碑刻之外唯一的文化存在。在《湘江宣言》這篇剛好四百字的碑文中,表達了我對河流的全部情感,抒發了我對構筑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向往與憧憬,呼吁政府、企業和公民對環境責任的自覺擔當,即使現在看來,這些思想理念一點都不過時,我深信,很長時間內這塊碑文還將與湘江同在,與湖南同在。這樣一來,我偶然寫成的這篇《湘江宣言》,對我形成一種極其強烈的心理暗示和意志砥礪,喚醒了我對這條河流的責任意識,我雖然拙于言辭,但還是深感自己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把近代百年風云變幻的湘江自然河流史寫下來,留下工業時代的這一截面,庶幾可能以史為鑒,用文明之光燭照現在和未來之路。
及至我從今年夏天開始,沿著湘江干流進行采訪時,我更加覺得這件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尤其是人類善忘的本性,哪怕是幾年前剛剛發生的非常重大的事情,也會在時間流逝中迅速消解,甚至是一些重大事情的決策者和親歷者,短短幾年后也會記憶消退,因此我必須抓緊時間,把這段歷史很好的記錄下來。好在百年湘江風云激蕩,本身演繹著豐富多彩的動人故事,而過去三十多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護湘江,有些事情我自己就有著深刻的記憶,有些事情我憑借模糊的記憶也能找到事件的當事人,幫助我一起回憶,我的工作得到幾乎所有人的支持,好幾位參與湘江治理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同事對書稿進行了嚴格認真的審讀,我知道,這種無私的、積極的支持,源自于每個人內心深處對這條母親河的摯愛。
請原諒我無法事無巨細地記錄著這條河流的每一件瑣事,盡述人與河流之間相依相存、溫暖如懷的關系與情感。而且我也深悉,即便我竭盡全力去親近湘江,也只能攝取她一抹秀色,感觸到她靜謐中的激蕩,相對于湘江的堅定與不舍,相對于湘江的滄桑與不息,我所有的探索與解讀,也只能是滄海一粟,只能說我這樣一個眼高手低的人,虔誠地翻閱著這部與家國休戚相關的史詩,唯有敬畏、深情和禮贊,我的內心猶如不竭的湘江,涌動著,澎湃著,吟頌著。所幸順著地理和時間的兩根軸線,我的敘說變得簡單與清晰,而且我很快找到了湖南“百年老礦”這個突破口,開啟并拓展著我對湘江故事的講述。湖南是中國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湖南現代工業濫觴于此,湘江的污染與生態破壞發端于此,一部現代湘江史,大體就是一部現代湖南社會經濟史,一部現代湖南自然生態史。
河流是打開中國歷史和思想寶庫的鑰匙,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河流這一媒介來講述這個國家的政治史和經濟史。“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我期待通過自己對湘江百年歷史的講述,向世人揭橥其超出湘江和湖南本身的意義:工業文明何以最終走向現代生態文明,人與自然關系的種種密碼,都可以從這條不歇流淌的河流找到答案,這既是河流的走向,也是文明的流向!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