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時刻 時間 : 2022-07-09
分享到:
紅網時刻新聞7月6日訊(記者 袁思蕾)“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夜晚,王老師的散文,一般都雕刻在全國各大景區的石頭上,而今晚王老師的講課,刻在了我們每個學員的心坎上。”
7月6日晚,湖南省第十一期專題文學(散文)研修班第四課在江永開講。
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文創一級作家王劍冰正在授課。
7月6日晚,湖南省第十一期專題文學(散文)研修班第四課在江永開講,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文創一級作家王劍冰講授《散文創作的獨特個性與審美取向》,他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講述自己的創作故事,令學員倍感文學滋養。
永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翼平在作總結發言時,作出了如上精妙概括與評價。
“湖南是一個散文大省。”曾做過文學期刊編輯的王劍冰,對湖南散文作家如數家珍,在他看來,“來湖南,就是回到家鄉——文學的家鄉。”
談及文學創作的方法,王劍冰首先談到了“文學的借鑒性”,他認為,文學中的借鑒現象,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在文學史上,許多文學大家都是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個性化寫作風格,然后在不斷精進中得以升華,成為一種范式。
此外,王劍冰認為,對于一個作家而言,創作過程少不了深入生活。從文學名家的創作故事到自己的創作實踐經歷,他用許多作家深入生活、悉心創作的事例,告訴學員們,文學創作“要吃得起苦,要扎得下去。”
王劍冰分享了自己創作《塬上》《大河至上》等作品時所經歷的糾結時刻和艱苦過程,他說:“每個人都處在生活當中,要在生活細微處發現可以寫的東西,并加以提煉,成就好文章。”他還說:“只要是真正地寫,以生命的情懷堅韌地寫下去,你將收獲屬于自己的甜美果實。”
講座中,王劍冰還用大量創作事例,論述了散文寫作的視角問題和語言問題。他認為,作家要重視對生活細節的捕捉,善于從生活事實中發現本質,同時,多在文本語言下功夫,讓語言的內質真正得到釋放,“語言是作家的一種能力,是一個作家能走多久的‘試金石’。”
“作為一個散文作家,應該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你所面對的一切。”講座最后,王劍冰說,不管我們處在什么生命階段,都要擁有一顆大愛之心,對世間萬物保有新鮮感,滿懷熱情,讓你所面對的人、事、物走到你的文字里,永遠鮮活,一直燦爛。
相關鏈接:名家名片
王劍冰,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文創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在《人民文學》《收獲》《當代》《十月》《中國作家》《鐘山》《花城》《作家》《北京文學》《上海文學》等報刊上發表了數百萬字作品,出版了《絕版的周莊》等著作45部。散文《絕版的周莊》入選上海高中語文課本,刻于江蘇周莊;《吉安讀水》刻于江西吉安白鷺洲;《天河》刻于湖北鄖西天河廣場;《洞頭望海樓》刻于浙江洞頭景區;《陜州地坑院》刻于河南陜州景區;《朝歌老街》刻于河南淇縣街頭;《觀音山》刻于廣東觀音山景區;《時光里的黃姚》刻于廣西黃姚景區。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