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 時間 : 2022-08-01
分享到:
7月28日,欣聞青年詞作家張維先生的新歌《十八洞》在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平臺發布,可喜可賀!遂迫不及待地找來《十八洞》一聽為快。作為一個音樂門外漢,本不敢貿然來說道音樂,只是憑感覺覺得這首歌“好聽”!這是一個普通歌迷的點贊方式。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之歌。
鄉村是容易產生詩畫的地方。尤其是大美雪峰山,厚重悠久的雪峰文化,孕育和滋養著一批才情豐厚的湘西人。張維先生出生在溆浦縣的龍潭鎮,地地道道的一個鄉里伢兒,自小被龍潭古鎮的濃厚文化熏陶,保有鄉村人的淳樸與羞赧,從沒有刻意把各種音樂頭銜加在自己的身上。他的作品凝聚了很多的鄉土情結,如《最親的人》《紅紅火火中國年》《咱們結婚吧》,這些已登過春晚、膾炙人口被“嚴重”街頭化、城市化的歌曲,也溢滿了濃濃的鄉土詩意。
近年來,張維先生一邊回鄉創業,一邊專心寫歌,用豐富的精神世界滋養著被現實敲打的不易。他創作的多首作品,在央視各大頻道及湖南、云南、吉林、陜西等多個省級電視臺多次播出。在歌壇里,張維先生也算是小有名氣的詞作家,但他從來的沒有滿足自己的成績,也不太愿意吹捧自己的作品。
這次精心創作的《十八洞》,更是一幅充滿了鄉土味道的詩歌。歌曲一開始,便是輕柔笛聲、苗飾碎聲和百鳥鳴叫,將人一下子帶入恬靜美好的鄉村生活,讓人浮想聯翩。看《十八洞》第一節:風兒輕輕吹 梨花暖心扉\云端吊腳樓 喜鵲追呀追\裊裊炊煙 在苞谷燒里醉\歡快的鼓舞 盛裝迎客來。這樣的描述,極具詩意的美感,可以想象出怎樣的一幅鄉村美景?風兒、梨花、吊腳樓、喜鵲、炊煙……塑造了一個世外桃源,將人浮躁的心靈置放于遠離城市喧囂的畫中。而這又恰恰是湘西十八洞村的真實場景,怎不叫人心馳神往呢?
人間煙火美如畫,奇峰潺水更相宜。一個詩畫的地方不能沒有奇峰、潺水,《十八洞》里的“奇峰入畫來 望不盡的美\溪流潺潺 甘甜的山泉水\相望蓮臺山 美景排成排\淳樸的人們 熱潮情似海”,直接點出了十八洞的美景不僅美,而且多。這里的用詞非常講究,如“奇峰入畫來”,用“入”而不是“如”,讓十八洞的奇峰成為一個活物,給人滿滿的動感。另外,“望不盡的美”“美景排成排”,既夸贊了十八洞的美看不到邊、美得無限,又將十八洞的美看不完、看不夠呈現世人,讓人自然地想跟隨音樂的節奏繼續尋找十八洞的美麗詩畫。
這是一首根植人民群眾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張維先生是一個遠離體制紛擾的人,不善于講大道理,不愿意阿諛逢迎,但他善于捕捉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感受。他的《十八洞》,沒有喊口號,沒有戴高帽,言辭簡樸,發自肺腑,代表了人民的心聲。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可以說,《十八洞》是抒寫“人民性”的典范,也是“從人民中來”的典范。
張維先生曾開玩笑說,如果要說作品的“人民性”,他敢說自己作品是樂壇里最具“人民性”了,因為他本身就是“人民”——他從不說自己是音樂人或藝術家。雖是玩笑話,而生活中也確實如此,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是他的本心。張維先生中專畢業后,曾經嘗試各種職業,養過幾年豬,做過八年快遞員,努力打拼,不等不靠。他沒有深厚的音樂世家背景,沒有強大的財團資金支持,而是用自己的才情才華,用自己的執著信念,為家鄉掙足了面子和榮耀,他本身就是十八洞精神的踐行者。即便是現在,他仍然放棄城市的各種誘惑,而植根于自己的家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之中進行創作。他說,在家鄉有放不下的鄉愁,有寫不盡的源泉,有用不完的激情。
當然,這并不是說,他便滿足于現狀,止步于家鄉。事實上,他與時代的脈搏是同頻的,沒有自哎出生于窮鄉僻壤,而是時常保持著一顆激昂的心,關注著山鄉外的變化;他與音樂的世界是融暢的,盡管沒有將音樂基地創辦在大都市,但與音樂的創作溝通一刻也沒有停歇;他與知識的汲取是奮進的,雖沒有顯赫的名校學歷,沒有機會享受專業音樂教育,但他始終有一所強大的學校——家鄉、一位尊崇的老師——人民。
為了寫好《十八洞》這首歌,他三次單獨前往十八洞村考察,走遍了十八洞村的旯旯旮旮,聆聽了十八洞村的前世今生,看遍了十八洞村有關的大量資料,前前后后花了半年時間進行沉淀、思考、寫作,之后又反復推敲、反復打磨,方才略微滿意這首歌詞。同時也有對十八洞村的用心觀察,將十八洞村的梨花、奇峰、吊腳樓、苞谷燒、蓮臺山、感恩坪等元素濃縮到歌曲之中,并將相關意象融合其間。這樣的奇思妙想,沒有深入的鄉村生活,沒有深厚的人民情結,沒有深邃的目光發現,是難以寫出來的。待歌詞確定后,為了將這首歌做得更精致,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放棄了報價低的山西某音樂團隊作曲和配樂,而是想方設法聯系了北京音樂團隊進行制作,正是他這種近乎苛刻要求才有這首高質量的天籟之歌。
這是一首唱響山鄉巨變之歌。
近日,中國作協在啟動“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時表示“我們推崇生活在山鄉、成長在山鄉,親歷山鄉變化的山鄉人寫山鄉事,以文學記錄時代,呈現山鄉巨變,書寫偉大人民。”也許是機緣巧合,還是時代使然,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和一個新時代的農民,張維先生始終是懷著一個感恩時代、感恩社會的心來進行創作的,而這使他偶合成為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的踐行者。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扶貧工作,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自此,十八洞村除自身進行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外,其在湖南乃至全國都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使命,具有非凡的時代意義。十八洞村里百年梨樹見證了輝煌創舉,讓窮鄉僻壤之地迎來了富裕幸福,讓崇山峻嶺之鄉踏進了高鐵時代。
不僅于此,張維先生的家鄉懷化溆浦縣龍潭鎮與十八洞僅隔百里,得天時地利之便,鄉民以十八洞精神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近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的水變清了,路變寬了,房子變得更好看了,老百姓都喜笑顏開,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這是他親眼目睹身邊發生的山鄉巨變。有感于此,他和他的創作團隊懷著赤誠敬仰之心、精雕細琢創作了《十八洞》,其中“百花盛開 開滿人間愛\感恩坪的 故事銘刻千載\放聲高唱 幸福的時代\萬家燈火 書寫無限精彩”。正是傳唱十八洞精神,傳遞人間大愛。
《十八洞》以十八洞村為原型,歌唱了創業奔小康的美好,切合極強的時代主題。整個歌曲旋律歡快、音色喜慶,行云流水、余音繞梁,清新自然、雅俗共賞。“百花盛開 開滿人間愛\崇山峻嶺 迎來你的青睞”。這里的“愛”和“你”,除了常理上的理解,都被賦予了特殊的指稱,將歌曲升華到一個更高層級的意義,委婉含蓄卻讓人敬仰。而“綠水青山 依偎你的懷\就讓歌聲 伴你快樂常在”,其實就是將“綠水青山”作為一種執政理念,來帶領群眾走上幸福大道,惟此才能“快樂常在”。這也是該歌曲的構思巧妙之處,弘揚時代主題,卻不顯山露水;不見贊譽之詞,卻又表達淋漓盡致。
透過歌曲,十八洞不再是十八洞,而是每個人心中的十八洞,也是全國的十八洞,是山鄉巨變的光輝歷程,是一面高揚新時代精神的旗幟,引領數萬山鄉走上巨變之路、走上幸福之路。作為新時代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攻堅戰”的每個人,了解十八洞,宣傳十八洞,悟懂十八洞,既是使命,也是責任。
十八洞向世人演繹了一個真實的山鄉巨變,歌曲《十八洞》則將山鄉巨變的時代精神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演繹。正如“十八洞的山 穿過云的海\十八洞的水 飛躍千里外\十八洞的情 癡心永不改\十八洞的歌 流傳千萬代”。我們祈愿十八洞越來越美,《十八洞》越唱越響!
(瞿澤團,毛澤東文學院第二十期作家班學員)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