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2-08-04
分享到:
袁姣素的《白駒過隙》是一部以時間為隱性載體,人物命運契合時代,完整系統地反映中國鐵路發展的小說。這部小說忠實生活,謳歌英雄,濃縮時代,不失為一部反映中國鐵路高速發展的力作。小說里既有時代英雄,亦有平凡人物,他們的悲歡離合串聯時代,鋼鐵淬火。他們美好而溫情,為理想和信仰而生,無愧于時代。
《白駒過隙》所描述的時間列車,穿越時代,經過站臺,馳過生命的節點,從慢到快,從快到慢,停歇、啟航、奔跑、風馳電掣。時間的快馬與列車一起奔跑。中國鐵路交通的多次改革歷歷在目,從以前的綠皮火車,到快車,再提速到特快,爾后是動車,再到現在的快速高鐵。火車由慢到快,正是中國速度的象征。如今,中國的高鐵技術已躋身世界前列,中國人的出行越來越便利。但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鐵路發展到今天,那是無數平凡的英雄默默奉獻的結果,他們把青春和熱血化作漫長鐵路上的碎石和枕木。
我自己談創作體會時說過:“每一個人的庸常生活都可為文學,每一張平凡的臉上都刻著歷史風云……我執著于日常生活的描摹,也許它離我想揭示的生活真相更加切近。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文法亦如是,熙攘紅塵中。我默默留意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細細記錄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的故事。”《白駒過隙》中對平凡人的日常描摹是熟稔的,什么人說什么話,各色人物的思維習慣和行事方式,分寸拿捏得很準確。小說情節的發展與高潮都能不露聲色,卻又扣人心弦。譬如武高武大的柳采藍,原是烈士的后代,但他在饑荒最嚴重的年代因失愛之痛而萎頓不振,成天挨門借米度日。后來,他在堂兄柳勝利的幫扶下,投身于鐵路事業,成長為父親一樣的好漢。柳采藍的心靈蛻變、精神磨難、傳奇身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說創作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這部小說除了柳采藍,柳汀的塑造也是很成功的。她是這部作品的靈魂人物,可謂無名英雄的代表。她十六歲隨父親柳勝利來到鐵路線上,遇上了黃昌明,兩人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可命運之神沒有眷顧這對獻身于鐵路事業的年輕人。柳汀陰差陽錯地上了另外一輛列車,命運和愛情被意外改寫。黃昌明貪生怕死,背叛了自己的愛情和事業。柳汀卻在因公殉職的高級工程師秦多安的追悼會上剪下了自己視同生命的馬尾辮,發誓將終生不嫁。她深明大義、忠貞不渝,讓人感佩落淚。黃昌明不是概念化的反面人物,他的偏狹自私、欲望膨脹和罪孽種種是人性復雜的真實呈現,他的蛻變與靈魂煎熬,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力道。
小說由幾個主要人物的鋪墊,烘托出平凡人物的偉大靈魂,在故事的高潮中,遞進現實命題,演繹忠誠和信仰之美。作家女性獨有的冷靜筆鋒,繾綣迂回,復雜的情感糾葛,矛盾處理,層層推進,抽絲剝繭,將平凡人物的歷史風云書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故事的整體結構從宏大敘事中走向生活的真相,解剖人性,救贖靈魂。作者善于用巨大的想象空間構建精神現場,懂得挖掘生活痛感與情感燃點,用平實有力的語言彰顯向上、向美、向真的文學力量。那些遇山鉆洞,逢水架橋,行走“天路”的故事,貫穿東西南北,如一條貼地飛翔的巨龍與天地共舞,焐暖大地,無限延伸……當汽笛喧騰,那些小人物,面色黧黑的鐵路工人依次出場,他們擦亮晨曦,沉入黑夜,默默無聞地燃燒青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進入時間的無限循環。他們是鮮活的,他們是平凡而偉大的,將被歷史永遠記住。
袁姣素的文字質地淳樸,詩性濃郁,好讀耐品,有意味,有氣場,有韻致。
是為序。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