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湖南 時間 : 2022-08-18
分享到:
人物簡介: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鄉人,1989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新聞系,代表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等,被譽為“自然詩人”。曾任《天涯》雜志主編、海南省作協副主席、海南省文聯副主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主編,一級作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易禹琳 通訊員 劉汕
詩是中國人的浪漫,中國自古便有詩會的傳統,王羲之的《蘭亭集》就誕生于一場東晉詩會。千年之后,一場新時代的詩會即將在湘江之濱拉開序幕。
8月18日至22日,由《詩刊》社舉辦的第38屆“青春詩會”將在衡陽市石鼓區唱響。此次青春詩會群星云集,舒婷、吉狄馬加、楊克、梁爾源、榮榮、彭敏等重量級嘉賓與15位詩壇新秀齊聚衡陽,在這座飛出“衡陽雁”的悠久古城,盡抒青春的意象。詩會開幕前夕,我們特邀《詩刊》主編李少君,與他談一談詩歌、青春與故鄉。
無論走多遠,一個詩人都走不出故鄉
作為當代詩壇的代表人物,出身湖南湘鄉的李少君爛漫而率真。雖然離開家鄉已20多年,但他說:無論走多遠,一個詩人都走不出故鄉。
李少君為自己的出生地驕傲:“曾國藩就是湘鄉人,毛主席也曾在這里讀過書,所以我小時候就有種朦朧的感覺,覺得一定要做大事兒,要為國家、為民族做出自己的貢獻,這種想法激勵我要出去闖蕩。”
湘鄉市第一中學內的曾國藩生平研究館(資料圖片)
1989年,大學畢業后的李少君只身前往剛建省不久的海南,將熱忱灌注筆尖,記錄了旖旎瓊島的自然之美與興榮之變。25年后他遷居北京,以《詩刊》為舞臺,推動著中國現代詩歌事業的建設發展。聞一多先生曾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李少君傳承了這種 “愛” 的天賦。
“湖湘的自然人文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家鄉的一點一滴、那些不經意的微末與日常,似春雨,潤物細無聲地潛入了李少君的精神世界,“它們滲透進了我的思想、我的詩歌”。他舉出王夫之的例子:“船山先生知行合一、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啟發著我。他特別主張詩歌要以情為主,我后來漸漸發現,我寫詩(注重現實、注重情感)也是受到了他的一些影響。所以我說,我們以為離開故鄉很遠了,實際上時時被故鄉無形地影響著?!?/p>
鄉土詩是湖南詩歌的底色
李少君的詩有瀟湘文韻,是萌芽于山野的青竹,將根深入土地,枝椏卻向著蒼穹。“我從小在鄉村長大,對鄉土、對自然有一種親近感,待在自然中就感覺到非常的自在”,他回憶起童年在農村奶奶家的美好時光,那些迤邐山徑、朦朧暮霧、和煦晨風深深觸動著李少君,“我到山水中去就特別容易獲得靈感,能寫出一些作品,我大部分的詩歌創作都是在寄情山水的旅途中完成的,我寫城市的詩歌不多,就算寫也時常把城市自然化了”。
談及湖南詩歌,李少君有自己的見解:“鄉土詩肯定是湖南詩歌的一大特質,但實際上鄉土詩只是一個底子,它有很多的變異,這種湖南詩歌的多樣性很特別的?!彼院赖卣f:“三個湖南詩人,一個是昌耀,當代公認的大詩人;張棗,中國先鋒派詩人的代表之一;洛夫,被譽為把古典精神和后現代結合得最好的一位詩人,這三位都是湖南人,但分別代表了中國當代詩歌的不同方向,所以我覺得湖南詩人既具有一種扎根土地、立足鄉土的本色,同時又向著天空、大海,遠方,展開自己的格局與靈魂?!?/p>
“湖南的鄉土文學在整個中國文學中是有很特別的意義與地位的。從沈從文的《邊城》、周立波的《山鄉巨變》,到古華的《芙蓉鎮》、韓少功的《馬橋詞典》,都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高分之作,湖南詩歌也應該把鄉土的傳統發揚光大。借由新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我們可以和湖南的作家協會、湖南的詩人們共同努力,來推動湖南年輕一代的鄉土詩歌,尤其是新鄉派的成長?!?/p>
詩人在新山鄉巨變中的使命
“現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在變,時代在變,中國在變”,李少君深思,他認為今后有兩類詩歌會比較流行:第一類是追求理想、探求真理,建構人們精神家園的時代詩,“它們能給處于迷茫中的人一個方向、一盞燈火,幫助讀者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尋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另外一類則是能夠治愈心靈的抒情詩,這類詩歌關注日常、關注生活,風格清新細膩,能夠把讀者心里的的情感一點點勾起來、挑起來,從而起到一個撫慰人心的作用。
7月30日,中國作家“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授牌儀式在湘西十八洞村舉行。李健 攝
7月29日——8月1日,李少君隨中國作協走進湘西十八洞村、益陽清溪村,開啟“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他由衷感懷:“這次訪問對中國詩歌界具有深刻意義,在全面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刻,文學創作者確立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理想信念非常重要。如果說新時代的文學創作是一道考題,人民是出卷人,那么詩人和作家就是答卷人,我們怎么來完成這個答卷?這值得我們思考?!?/p>
李少君不諱言,隨著生活的富裕,一些詩人,逐漸不太關心宏大的家國敘事,沉浸在個人情感中,書寫一些碎片化的東西。詩人應該把自己和人民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只有具有這樣理想情懷的詩人和作家,才可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人民大眾共鳴的作品?!对娍穼⑴μ岢吧钤本瘢M織詩人們深入新山鄉巨變的發生現場,為人民為時代歌詠。
在青春的湖南,開一場青春的詩會
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詩歌品牌活動,此次青春詩會將于8月18日在衡陽啟幕,是整個詩壇,乃至文壇的大事。
對于舉辦地衡陽,李少君有著自己的獨家回憶:“我的第一首詩歌《蒲公英》就是在衡山得的獎,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獎項。第二次來衡陽是上大學的時候,我過火車不小心坐過了站,當時身無分文,是熱心善良的衡陽市民把我送回了湘鄉……再說衡陽的人文如此厚重,王夫之就是衡陽人?!?/p>
李少君十分期待此次詩會的到來,他認為湖南有“青春”的傳統:“《沁園春·長沙》里青年毛澤東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而言志,就是一個經典的青春形象。此外,近代湖南的時務學堂也很有青春的色彩,蔡鍔、譚嗣同……甚至當時在時務學堂里的梁啟超也是很青春的,所以衡陽這次提出的‘青春詩島’(將詩刻在石頭上)就很不錯。從地圖上看,可以發現衡陽石鼓書院所處位置與橘子洲頭是很相似的,都是在湘江中呈現出長條形狀的陸地輪廓。橘子洲頭上有青年毛澤東的石雕、象征著青春中國,衡陽的青春詩島也會成為一個象征,鼓勵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創作出更優秀的,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品。”
“青春代表未來,代表希望,湖南的青春詩歌也應作為一個重點去推動,去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這個詩歌創作的隊伍中來,講好青春、講好時代。”李少君如是說。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