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湖南日報 時間 : 2022-10-16
分享到:
金秋時節,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中國共產黨即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是一次影響深遠的歷史盛會;這是一個夢想升騰的歷史時刻——中國,即將開啟新的航程。
回首來路,十年非凡。近日,一組“我們這十年@坐標中國”的視頻,牽引著人們的視線越山海、游蒼穹——中國以邁向現代化強國的高度、寬度、精度與溫度,抬升著古老東方大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多維坐標。
力拔山兮的力量,源于思想領航;波瀾壯闊的壯舉,始于宏圖擘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牽掛湖南、關心湖南,作出“一帶一部”“精準扶貧”“三個著力”“守護好一江碧水”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賦予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為湖南發展錨定新坐標、明確新定位、賦予新使命。十年間,湖南19.6萬個黨的基層組織、422萬名黨員高舉旗幟、砥礪奮進,交出了一份不負總書記囑托、讓黨中央放心、全省人民滿意的答卷。
大道向前,定于一尊;紅色熱土,綻放芳華。
房因梁而固,峰因脊而雄。禮贊這十年湖南的每一個歷史性成就,致敬每一次歷史性跨越,我們深切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的力量之源。
(一)星河燦爛望北斗,勇立潮頭逐浪高。湖南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把握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經濟發展之路。
▲ 2020年7月,世界最先進的超大噸位移動式起重機——中聯重科3200噸履帶式起重機研發成功。圖為中聯重科3200噸履帶式起重機正在進行“華龍一號”福清核電站穹頂吊裝作業。
重工業題材劇《麓山之歌》在央視高評收官后,緊接著在各省級衛視展播。
強音再起,熱血逐夢。《麓山之歌》所展現的,是“湘字號”先進制造業艱難突圍、在全球“開花”的艱苦跋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發展棋局精準落子“高質量”,引領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進的創新成果”“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寄予厚望。
牢記囑托,縱身逐浪,湖南經濟發展氣象萬千:
“穩”字貫穿、“進”字添彩,湖南經濟體量更為龐大——
經濟總量在萬億臺階實現“三級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10年年均增長10%。進出口總額10年間增長3.3倍。涌現3個萬億行業、14個千億產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居中部六省第一,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增加330多萬戶。湖南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地位鞏固、提升。
新舊動能轉換、科技自立自強,湖南經濟體質更優——
煤炭、造紙等落后產能當退則退,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20條新興優勢產業鏈挺起脊梁。全球50強工程機械企業占據4席;“北斗”導航,“海牛”深潛,高鐵飛馳……湖南在世界經濟版圖上亮點頻現。
夯實“底座”、求“效”有為,湖南經濟后勁更強——
麓山腳下,“天河”算力提升百倍,“三力”基礎設施體系加速構建;長株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11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四大實驗室”前瞻布局;“放管服”、投融資等改革縱深推進……湖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迸發。
產糧大省,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湖南力量——
平均畝產1138.5公斤!9月23日,隆回縣雷峰村的超級雜交水稻創下湖南一季中稻最高產紀錄。農業種子優良、產業強壯、品牌提升、產業融合,繪就新時代“魚米之鄉”美好畫卷,“中國糧·湖南飯”成為“金色名片”。
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歷史主動,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正為湖南經濟再次飛躍開拓遼闊海天。
(二)決戰貧困,千年夢圓。作為精準扶貧首倡之地,湖南以“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首倡之為,書寫出一曲蕩氣回腸的《大地頌歌》。
▲ 2017年,十八洞村率先實現整村脫貧,全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民們過上幸福美滿生活。圖為十八洞村村民載歌載舞歡聚一堂。
歷史長河,總有一些重要時刻值得永恒記憶——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十八洞村。寂靜千年的苗寨,成為“精準扶貧”理念的啟航點。群山阻隔的村落,吹響了決戰貧困的號角。
2020年底,湖南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92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68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湖南人民把絕對貧困的“帽子”丟到了太平洋。
“一步千年”的人間奇跡,源于思想的領航。
貧困程度有多深,脫貧攻堅的責任就有多重。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集全省之智、舉全省之力,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扛牢“精準扶貧”首倡地政治責任。
派最能打的人,打非常之戰。2.1萬支工作隊、5.6萬名駐村干部、60余萬名黨員干部,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黃詩燕、蒙漢、王新法等150多名黨員干部犧牲在脫貧攻堅戰場,他們的名字與歷史同在、與日月同輝。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沿著“精準扶貧”理念出發,湖南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穩”等關鍵問題,探索出“四跟四走”“扶貧小額信貸”等一批具有湖南特色、全國影響的經驗模式,為全國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湖南樣本”。
“新冠肺炎疫情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加試題,也是影響脫貧質量的最大不確定因素。”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雙戰雙贏,檢驗出湖南黨員干部踐行初心的底色、責任擔當的成色。
經此一戰,夢想花開。扶貧與“扶志”“扶智”鼓動的浩蕩春風,喚醒了蟄伏鄉村已久的生產力;貧困地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特色主導產業,讓窮鄉僻壤的創造力噴薄而出;貧困鄉村行路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時間的刻度,見證著“精準扶貧”方略化作穩穩落地的扶貧果實。
比年輪更長的,是宏大的時代。走過決戰貧困的戰場,廣大黨員干部提升了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能力,掌握了“干群同心,迎難而上”的工作方法,收獲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動力。脫貧攻堅戰凝聚形成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創造新輝煌更深厚的底氣。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足見風光無限。“歷史會感謝中國,因為中國展示了如何讓這么多人擺脫絕對貧困。”
2021年4月30日,湖南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當天,湖南省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
這樣的安排絕非巧合——帶著脫貧攻堅鑄就的光榮,傳承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湖南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三)“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戰略定位,湖南站上了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
▲全面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積極建設長江開放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圖為岳陽市岳陽樓區。
國慶節剛過,長贛高鐵項目獲批。放眼未來,渝廈、京廣、滬昆3條高鐵交會長沙。快捷暢達的立體交通網,彰顯湖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輻射全國的區位優勢。
開放大潮,澎湃三湘——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搭起湖南開放型經濟的“四梁八柱”;五大國際物流通道拉近湖南與世界的時空距離;大批湘企沿“一帶一路”深耕細作,與世界加速交融。
外經、外貿、外資從少到多、由多至優,“湘品出海”“萬品入湘”交相輝映;經貿“朋友圈”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8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湘投資……三湘大地的開放姿態越來越鮮明、開放步伐越來越穩健。
思想激蕩,區位優勢凸顯。在奮進中發展,在開放中升騰,湖南從內陸大省走向開放高地“漸入佳境”。
協調發展,鼓點激越——
從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到建設長株潭都市圈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再到實施“強省會”戰略,長株潭一體化從“區域規劃”晉級成“國家戰略”。
龍頭舞,龍身躍。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綠色協調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湘贛邊、湘鄂渝黔革命老區納入國家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范圍。湖南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步伐加快,“過渡帶”成了承接產業轉移的“黃金帶”,“結合部”成了集聚資源要素的“聚寶盆”。
腳步越來越堅實,方向越來越清晰。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區域經濟格局,省委制定了更為細化的“8+3+3”考核標準。區域發展風勁帆滿,14個市州各顯神通、奮楫潮頭。
對外開放的堅定共識、協調發展的戰略引領,澎湃著湖南的發展豪情。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著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在推動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跳出湖南看湖南”,湖南已然于群峰之上領略高質量發展的長風浩蕩。
(四)胸中有丘壑,筆下繪山河。十年來,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開啟了一場功在當代、利澤千秋的生態變革,全省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通過生態修復、退耕還林、禁漁禁捕、治污治岸等系統治理和保護措施,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愈加美麗。圖為治理后的洞庭湖生態濕地。
十年前,央媒一篇《瀕死洞庭》的報道,猶如重錘敲打著湖南人的胸口——“河山不能承受之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擺到了我們面前。
光陰流轉,風景已異——今年仲夏,瀏陽大光洞的螢火蟲成為各方游客追捧的“網紅”。繁星閃爍下,被譽為環境優劣“試紙”的“夜精靈”群聚而舞。大湖之南,星空露營、戶外騎行、民宿體驗……一幅幅云淡風輕的“富春山居圖”令人沉醉。
思想的引領,醍醐灌頂。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一“子”落而滿盤活。
時光無言,滿眼青綠見證著湖南的堅毅與果敢。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全省上下同心,把“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化為“一江一湖四水”主戰場上攻城拔寨的斗志;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化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行動;將“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科學論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南。
壯士斷腕,標注出決心,更彰顯智慧。隨著湘江保護和治理3個“三年行動計劃”向前推進,湖南向散亂污企業、重金屬污染企業重拳出擊。株洲清水塘200多家“三高一低”企業全部關停;郴州三十六灣、衡陽水口山、湘潭竹埠港、婁底錫礦山等在“退與進”“破與立”間闖出新天地。
“十年禁漁”等專項行動接續開展,河、湖、林有了生態“管家”、生態考核成為發展“指揮棒”、聯防聯控列入管理常態……湖南抓牢抓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建設美麗湖南的制度基石進一步夯實,“一江一湖三山四水”展露新氣象。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的清水塘已是一座生態科技新城,水口山鉛冶煉廠的圍墻外又見白鷺;浩瀚洞庭,麋鹿嬉戲、江豚騰躍;千里湘江,漫江碧透、岸芷汀蘭。“一任接著一任干,生態藍圖繪到底”的奮力實踐,收獲了蔥蘢,迎來了新綠。
從“生態美”躍升到“生態富”,從“綠色顏值”疊加到“金色價值”。湖南人用實干、苦干,繪就產業“綠”地圖,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畫出清晰等號。“河山不能承受之重”的歷史被“發展不可忽視之力”覆蓋。
群山以綠色喝彩,江河以碧水致敬,人與自然曼妙共舞,美麗湖南的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五)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人民”二字,重若千鈞。讓人民生活幸福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湖南以“百姓心”立心,以“百姓事”立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成績單”。
▲ 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工程,投入財政資金89.95億元用于貧困地區“芙蓉學校”建設。圖為湖南省洞口縣芙蓉學校的學生在跳繩。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看谷倉、摸炕被、掀鍋蓋,到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走進”新年賀詞;從“鄉村振興”到“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心里掛念的永遠是萬家燈火、民生冷暖。
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是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秘訣。
突如其來的疫情,映照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全省黨員干部用汗水和智慧踐行著初心使命,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口罩、防護服、呼吸機從緊缺到充足;“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供應無虞……湖南成為全國確診病例1000例以上首個清零的省份,并在全國率先復工復產。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抗擊疫情“不惜一切代價”,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中國共產黨人把人民放在最優先位置的價值排序,讓人民安心、舒心,更充滿信心。
“致廣大”描繪普惠民生、共享成果的宏偉藍圖,“盡精微”辦好事關人民幸福的“關切小事”。湖南財政“蛋糕”越做越大,民生支出占比連年保持70%以上,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靈活的就業政策,2013年至2021年,全省累計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01.3萬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倍增長,為“全面小康”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3062所普惠性幼兒園“拔地而起”,101所芙蓉學校“花開滿園”,義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腫瘦身”,“優師專項”計劃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托起更多孩子的幸福童年。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和縣級二甲公立醫院實現全覆蓋。2021年末,每萬人擁有醫生、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分別比2012年增加12.6人和51.9張。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
“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養老床位數增加近2倍,兜底養老床位數18.07萬張。城鄉低保平均標準“節節攀升”,年均保障低保人員300萬人以上。老有所養、弱有所扶,讓百姓生活有了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鄉村是高質量發展的短板所在,更是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戰略縱深。“四好農村路”進村入戶,美麗鄉村因路而興;“喝水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好日子“水到渠成”;“廁所革命”不懈推進,文明新風吹散污濁;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富民產業拔節生長……新時代“山鄉巨變”里,“希望的田野”成了“幸福的家園”。
把人民關切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民生的“大責任”扛在肩上。一幕幕暖心的故事,一個個可知可感的“小確幸”,匯聚起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時代寫照。
歲月流淌,前方滿是對更美好生活的期待。
(六)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指引下,湖南文化建設一路高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提供了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
▲2021年7月30日,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湖南省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條例》,為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提供法治保障。圖為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推業興。
2020年的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汝城縣沙洲村、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十年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湖南文化建設百花競放、碩果壓枝。
“紅色”熾熱。今天的三湘大地,是傳承紅色基因、開展紅色教育、堅定奮斗意志的“勁土肥田”——
建有數量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的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一系列“沒有圍墻的革命歷史博物館”式的紅色旅游景點、線路;選樹一批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防汛救災等大戰大考中的先鋒模范典型……紅色故事家喻戶曉,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紅色基因深入骨髓、融進血脈,“革命理想高于天”!
“古色”濃郁。今天的三湘大地,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活力滿滿、大放異彩——
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時,以湘繡作國禮相贈。這是對優秀湖湘文化的認可與禮贊。
省博物院、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鳳凰古城完成提質改造,湖南成為全國十個文物大省之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湖南皮影戲等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遺目錄;無數古鎮古村落“活”起來“美”起來,古籍善本“醒”過來“潮”起來。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序、有力、有為。
“金色”炫目。今天的三湘大地,一批文化品牌光彩奪目,“金字招牌”成色十足——
《大地頌歌》《鄉村國是》等文藝精品勇攀高峰,“北有中關村,南有馬欄山”的響亮口號蝶變為“中國V谷”,長沙多年蟬聯“最具幸福感城市”;乘著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即將啟幕的東風,全省文旅產業競相發展……文化產業的“實力范”“時尚感”撲面而來。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總書記的殷切話語如燈塔、似航標,是湖南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省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十年錘煉,湖南鍛造出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共產黨員隊伍,這是最具深遠意義的成果,是應對未來風險與挑戰的根本保障、最大底氣。
▲ 基層黨組織充分利用紅色遺址,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強化黨的建設。圖為藍山縣新村老黨員在紅軍渡口旁,為學生們講黨史故事。
最近,美國哈佛大學民調顯示,中國百姓對黨和政府的滿意度超過90%。全球最大的公關咨詢公司愛德曼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高達91%,蟬聯全球第一。
一騎絕塵的愛戴率、擁護率,源于“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的堅決貫徹,源于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深入推進。湖南422萬共產黨人、19.6萬個基層黨組織,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推動全省政治生態持續向上向好,政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理論武裝是前提。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準“定盤星”、用好“指南針”、握緊“方向盤”。
政治建設是根本。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全省黨員干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思想建黨是“傳家寶”。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走深走實。廣大黨員特別是“關鍵少數”把學習課堂擺進紅色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紅色地標,感悟精神偉力、錘煉黨性修養,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懲治腐敗是重要抓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從嚴查“舌尖上的浪費”“會所里的歪風”“車輪上的腐敗”入手,“把紀律挺在前面”;“老虎”露頭就打、“蒼蠅”發現即拍、“狐貍”再遠也要追,讓違法者無處可逃;把權力關進籠子里,讓“打牌子”者砸了牌子,“提籃子”的一場空……綜合發力、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斗風險、迎挑戰,忠誠、干凈、擔當的黨員隊伍,奮斗在現代化新湖南建設的最前線。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疫情防控的“逆行”隊伍里,在“萬名干部聯萬企”的助企行動中,共產黨人沖得上、豁得出、打得贏,是最堅實的中流砥柱。
正是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踐行中,從“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自我革命中,從黨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答卷上,人民群眾讀懂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
……
循大道,至萬里。
黨的二十大將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沒有一種責任,比肩負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更重大;沒有一項使命,比實現14億多人民的共同夢想更偉大。
新的征途,中國共產黨人使命在肩。
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需要我們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創造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業績。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湖南共產黨人有信心、有能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的征途上,書寫更為精彩的湖南故事,創造更加輝煌的湖南成就。
旗幟高揚,大道向前!
(執筆:歐陽金雨 黃煒信 萬麗君 曹茜茜 易博文 王禮生 沈德良)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