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楊松林 時間 : 2023-06-01
分享到:
清晨,漫步在石橋綠道網一號線上,任山風吹拂,清爽的空氣把我滌蕩得干凈徹底,通體舒暢。
春陽斜斜地掠過葉隙,輕柔地撫摸著大地。仿佛一夜間,山川、樹木全都披上了嫩綠順滑的衣裳。剛伸出頭的葉片上,微小而晶亮的露珠,惹人憐愛。早起的鳥兒,從遠近各處聚攏來,招呼著,問候著,彼此熱乎得很。
家余嘴,老地名。至于這地名的來由,當地已沒人能說得清了。
初到石橋,我就對這獨特的老地名念之記之,也喜獨步這片美麗的村莊。這里處于跳馬鎮百里花卉走廊的前段,S326線南北穿過。目之所及,只見山環水繞,田疇交錯,屋舍儼然,白墻紅瓦,柵欄圍護,干凈清潔,美廬清苑,花香怡人,“好一個美麗宜居村莊。”門“吱”地一聲開了,傳出鍋碗瓢盆叮叮當當的響聲,偶爾傳來幾聲狗吠,家家戶戶的人兒都趕早,一時間,早餐的香味沿著門,順著窗,飄散在家余嘴的空氣中。久居城市,這久違的田園煙火,頓時令我心生愛慕。
家余嘴——美麗宜居村莊,這名兒洋溢著自信的底氣。
“石橋郵局”“石橋雜貨鋪”“公共電話亭”“老糧站”“議事廳”……一個個老建筑分立道路兩旁,再現著時代的印痕。“老糧站”大門兩側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紅色大字雖已褪色,卻依然莊重有力,喚起人們對那段崢嶸歲月的記憶。
我快步來到公交小站,小站古樸而精致,一張家余嘴美麗宜居村莊圖,一塊家余嘴紅榜介紹,靜靜地向來來往往的商旅客人推介著這片美麗山鄉畫卷。“原來那個年代出門就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現在水泥路都通到家門口噠,出行方便多了,公交車50路從渡頭直達石燕湖,今天我搭車到鎮上去逛逛。”趕早來小站等車的胖大媽,臉上的笑容燦爛得像朵大麗菊。
道路兩邊,一排排綠植被精心修剪成圓柱體、圓球形等不同形狀,像衛士一樣整齊站列。一株株普普通通的樹,被大哥手拿剪子“美容整形”,精心修剪造型成一個個花瓶、一座座寶塔;有的修剪成各種動物樣兒,像老虎嘯天、似龍騰云駕霧、如孔雀開屏……惟妙惟肖,真是匠心獨運。“原來我們是種樹賣樹,現在實現了向種景賣景的轉型,苗木造型師是新型職業,就是把苗木綁扎、修剪,加工打造成富有藝術感的精品苗木。”一早就在家門前埋頭打理景觀樹的大哥津津樂道,“一棵樹,一把剪,是我們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法寶。”我暗自為這些勤勞的鄉村工匠驚嘆叫絕。
沿著綠道向西北,彎彎的綠道上白色字體醒目地寫著“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每隔三百米就標注著長度,每隔十八米遠就豎起一根太陽能路燈。“原來一到晚上,路上就漆黑一片,現在安裝的這些路燈在晚上既能照亮山路,又節能環保。”正蹲在地里彎腰給苗木除雜草的老大爺站起來,樂呵呵地告訴我。我徜徉于“綠心”,猶如穿行在如詩如畫的綠色長廊里,聽鳥鳴晨曲,感受樹葉“沙沙”帶來的綠心搏動,放飛心情。
綠道網其實是一個環形圈,不久我又回到村口,遇上幾個穿橘黃色環衛服的婦人,提著掃把撮箕桶子向村部走去。與她們攀談中,我才得知她們每天早晨七點半就到村部集合、分工,然后走進一個個山道和角落,清掃衛生,垃圾分類,每天工作八小時,默默地用自己微小的行為守護著村莊的美麗。“村上制定了環保公約,我們都要遵守,不準亂扔亂堆亂放,每個村民小組都要張榜公布評比情況。”
說完,一個個背影慢慢遠去,山道上響起了銀鈴般的笑聲。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