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天下文訊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新聞資訊>天下文訊

    探尋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脈

    ——中國作協2023“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在全國各地開展

    來源:文藝報 | 康春華   時間 : 2023-08-11

     

    分享到:

    陜西神木石峁遺址地處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沙地南緣,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址主體為距今約4000年的石砌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史前城址。這是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6月26日至7月5日,中國作協2023“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來自中國作協各團體會員單位的40余位作家就地下沉,深入各類文化傳承發展現場進行實地調研,采訪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文化傳承一線人物,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認識,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新時代文學創作的不竭動力和靈感源泉。

    探究華夏文明起源

    記錄文明賡續的中國故事

    坐落于陜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的石峁遺址,是距今4000年前后東亞地區目前已發現規模最大的城址,為探討中華文明起源和古代先民精神世界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近年來,陜西作家朱鴻持續關注石峁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進展,創作發表了多篇作品。此次“中國一日”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中,他深入發掘現場、文物展室、修復醫院等地,詳細了解遺址保護利用等情況,深深感到,“石峁遺址蘊藏著華夏文明的源頭密碼,由此可見,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是何等漫長、艱辛而又偉大”。

    凌家灘遺址是一處距今58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被認為是“中華文明起源時代曙光升起的地方”。安徽作家余同友走訪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對該遺址的歷史背景、規劃布局、功能性質、社會發展程度進行了解。他說,“中國一日”對他人而言或許是平凡的一天,但當他走近凌家灘,感受中華史前文明的曙光,因這縷光,“宅茲中國”的每一天都是極富意義的一天。

    江西作家王蕓深入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先后采訪了考古、布展、文物修復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了解出土文物重要的考古價值,收集考古挖掘過程中的動人故事。當她聽到保管部工作人員講述如何發現一枚刻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墨字竹簡的故事,為之深深感動:“這些由生活在幾千年前的哲人寫下的句子、表達的思想,依然在影響著我們,并將繼續影響下去。”

    廣西花山巖畫景觀是中國第一個巖畫類世界文化遺產。壯族作家黃鵬走近花山巖畫,不僅親眼看到了古駱越人高超的繪畫藝術,更感受到古代駱越民族社會生活的豐富性。他在文章中寫道:“這個古文明懸于崖壁,俯瞰蒼生,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山水共生,與天地共存。盡管歷經浮沉跌宕、經受風雨侵蝕,其高遠的立意、深刻的內涵、豐富的氣象,仍鮮亮如初、奪人眼目。”

    走近中華文明,作家們步履不停。在赤峰紅山文化遺址,在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湖北博物館,作家們在考古挖掘和文物保護一線了解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挖掘文明傳承的文化故事,追尋新時代文學的文化根脈。大家表示,身為作家,深入歷史現場聆聽文明的跫跫足音,記錄生動鮮活而深刻的文物故事,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加強文物價值的闡釋與傳播,不僅能讓考古遺產重新煥發光彩,更有助于人們更好地領略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

    守護文明火種

    涵養新時代文學的精神源泉

    “做漆藝有句俗語叫‘人磨漆,漆磨人’,制作師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對技藝的執著和堅守。”湖北作家熊湘鄂走進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院,探訪楚式漆器的髹飾技藝。他親眼目睹了非遺傳承人的上漆手藝,聆聽了文物背后的漆藝故事。他說:“讓古老的楚式漆藝在保護傳承、文物活化中綻放光彩,文學創作者大有可為,也必將有所作為。”

    在多次深入東莞市大嶺山鎮莞香文化博物館參觀采訪后,作家周齊林感觸很深。他說,非遺項目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深刻的文化內涵、精彩的動人故事,對于推動文化傳承,特別是鄉村文化的傳承和振興起到鑄魂塑神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將以此為契機,創作一系列反映非遺文化的文學作品,為非遺傳承書寫貢獻文學力量。

    商河鼓子秧歌的傳承與發展,是公安作家蘇雨景感興趣的課題。她關注古老的非遺文化如何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振興,古老的藝術形態又如何不斷“返本開新”、綻放異彩。“兩千年非遺生生不息,一招一式里都銘刻著中華的‘根’與‘魂’,我要創作出展現商河鼓子秧歌新時代風采以及非遺傳人樸素情懷的文學作品,為弘揚非遺文化添磚加瓦。”她說。

    從南海邊上塔洋鎮的瓊劇舞臺,到大西北年輕的兵團城市可克達拉;從儒學深厚的孔子博物館,到現代性十足的南京“世界文學客廳”;從運河文化的數字陳列與展品活化,到青海上孫家寨村的清代經史子集典籍……在以“走近中華文明”為主題的文學主題實踐活動中,作家們躬身探索、調研采訪,從豐富的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以文學的方式守護文明火種,涵養新時代文學的精神源泉。作家們紛紛表示,將以扎實豐碩的創作成果為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積極貢獻。

    創新表達方式

    多媒介呈現文化尋根之旅

    文明的探尋、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全媒體時代的各種新媒體手段。在此次“中國一日”文學主題實踐活動中,作家們紛紛創新方式,以視頻直播、短視頻、公眾號圖文推送等方式,記錄自己的文明探尋、文化尋根之旅。

    “這里是‘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的現場,我將在一天的時間里深入采訪鐘山石窟,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里、愛上這里。”化工作家郝隨穗化身為視頻主播,帶領觀眾一道探尋源遠流長的鐘山石窟文化;在黑龍江作家鄒本忠的視頻日志里,他帶領觀眾沉浸式領略北大荒書法長廊的書法之美與信仰之思;自然資源作協的作家張艷將大運河滄州段的沿途,以視頻方式加以呈現,重在突出千年運河生生不息的生命溫度;福建作家張曉平用內涵豐富、制作精良的視頻,向觀眾“講述”了自己與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一個人與一座城”的生動故事。

    遼寧作家李銘走進沈陽故宮,拍攝了許多視頻素材,自己寫文案、配音、配樂并剪輯成一個1分46秒的短視頻在平臺上播放,收獲了上萬的瀏覽量。“雖然我的工作單位與沈陽故宮就一墻之隔,但越是眼前的風景越容易忽視。故事就在身邊,作家永遠需要有發現的眼睛。”

    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包宏烈介紹,此次“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的覆蓋面廣,中國作協46家團體會員單位中有45家參加。作家們的積極性很高,所到之地遍及全國30多省的(數字)歷史遺跡、文化名城名村名鎮、園林古建、文博場館、文化研究機構、民俗發源流傳地、手工藝之鄉、非遺文化傳承地等,在調研、采訪、創作之外,大家還充分利用各類網絡新媒體手段記錄下自己的探索之旅,增強了傳播力,讓更多人領略到博大精深的文化之美。

    關注文旅融合

    書寫助力鄉村振興的文化篇章

    如今,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下,文物古跡、地下文物、紅色資源、歷史街區、傳統村落、中華文化標識等,一切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存都被納入了保護范圍。

    深入歷史文化遺存的現場,作家們發現,將文物保護利用融入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既兼顧了文物安全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更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顯著的文化助力。

    在勝利油田功勛井華八井、營二井、坨十一井,石化作家姜化明對新時代如何彰顯石油工業遺產價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功勛井是傳承勝利石油人艱苦創業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勛井的開發利用,展示了‘從創業走向創新、從勝利走向勝利’‘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精神氣魄,展現了工業遺產的時代魅力。”他說。

    在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的刀郎農民畫鄉,農民畫家們頌揚黨的富民政策,謳歌新時代、新生活,用畫筆描繪出了新農村、新風貌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家段蓉萍面對一幅幅滿溢熱情的繪畫作品時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新疆文化旅游紀念品市場地位日益凸顯,刀郎農民畫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和民俗代表性,“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幫扶下,文化帶就業、促增收效果明顯,更多的農民拿起了畫筆,親手繪出自己的幸福中國夢”。

    浙江作家周華誠關注的是徑山茶文化從文化傳承到產業經濟的發展歷程。他先后走訪了相關的非遺傳承人、茶藝師、茶空間民宿主理人等,了解到茶葉經濟的飛速發展讓非遺傳統文化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此次文學實踐讓我深入徑山村,了解歷史和當下的美好故事。我想以徑山茶為題材,挖掘背后的文化力量,創作出有分量的作品。”

    類似的文物遺跡生產性保護的事例還有很多。在天津長蘆漢沽鹽場、四川樂山大佛景區、滄州大運河文化帶、河北正定陽和樓等地,作家們走訪遺跡現場,關注文物保護與文旅融合發展情況。如同他們在走訪中所感受的,豐碩的考古成果活化了歷史場景,讓更多人領略到華夏文明的燦爛輝煌。而許多在這片土地上依然“活著”的文化景觀,在合理的保護利用措施下,歷經千年仍煥發著勃勃生機。“作家們應當用屬于文學的方式,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他們的感悟和愿景。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护士xxxx黑人巨大| 老子午夜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无线码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综合| 色婷婷在线影院|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69日本xxxxxxxxx19|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丁香六月久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欧美综合社区国产| 日韩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99|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欧美色图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色综合|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娇妻校花欲乱往事叶子|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免费| 男女搞基视频软件| 在线中文字幕网|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182tv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极品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生活片|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摸|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