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 施晨露 時間 : 2023-08-28
分享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并非幽徑,而是通途。8月25日,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規劃設計、上海古籍出版社具體實施、全力打造的古籍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尚古匯典·古籍數字服務平臺”(簡稱“尚古匯典”平臺)在世紀出版園正式亮相。該平臺為“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項目。
歷經三年計劃與建設的“尚古匯典”平臺聚合優質古籍資源,在光學文字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基礎上,為古籍整理出版者、古籍專業研究者及傳統文化愛好者提供數字服務,賦能古籍整理出版、學術研究和國學傳習。“尚古匯典”平臺計劃分期建設,保持更新及完善,持續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專業、更便利的古籍知識服務。本階段主要目標為填補文史哲領域古籍數字資源的空白,充實平臺文獻內容,提供古籍閱讀、檢索、征引等服務。
目前已上線數據庫包括典籍整理文獻數據庫,其中一、二期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整理本古籍為主,共計入庫1677種圖書,達5億字,收錄資源涵蓋經、史、子、集各部,包含“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清詩話”、歷代大家全集、地方文獻等經典系列,完整保留圖書前言、注釋、校勘等整理成果;中國地方文獻總庫·上海文獻總庫,一期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整理出版的“上海府縣舊志叢書”為基礎,共計收錄88種圖書,4000萬余字。
未來,“尚古匯典”平臺將持續吸收高質量古籍文獻,除上海古籍出版社已有內容外,還將囊括世紀出版集團內外相關出版社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古籍出版資源,并逐步開發更多有特色的專題數據庫,預計總規模將超過100億字,力求改進古籍整理出版作坊化的生產模式,縮短古籍知識生產周期,達到升級古籍知識生產模式、知識服務模式的最終目標。商業運作方面,除針對B端等機構用戶和C端個人用戶的數據庫銷售外,還將利用平臺模塊化的技術開發能力,為機構和重大社科項目提供技術開發和優質數據加工等服務。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引馳認為,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中國傳統古籍整理最頂尖的出版社之一,“尚古匯典”平臺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經典著作,如“中國古典文學叢書”通過數字化方式展示出來,便于讀者閱讀與檢索,對傳統古籍進一步挖掘和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武漢大學圖書館是“尚古匯典”平臺首批試用者之一,館長董有明表示,這一平臺為新時代古籍整理數字化建設開啟了新的行動表率,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造了新的空間,相信會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海崢評價,“尚古匯典”平臺特色有三:其一,令古籍研究者提高效率,獲得高質量古籍資源;其二,平臺核心資源為古籍整理研究者確立了古籍整理的典范;其三,平臺收錄的資源具有權威性、優質性、全面性。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長方笑一表示,“尚古匯典”平臺是學者整理和檢索古籍的“利器”,文獻豐富、分類合理、文本準確、檢索便捷,高質量的古籍出版物是“尚古匯典”開發的文本基礎,也是學術界放心使用“尚古匯典”的信心保證。
“當前的技術發展讓我們看到了‘讓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的更多可能性。例如,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對古籍文本進行語義分析和主題挖掘,識別關鍵概念、主題和關系,幫助研究者發現隱藏在古籍中的知識和見解。借助這些技術,我們能夠從中華文化的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得靈感,為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等領域提供知識服務。”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呂健表示,古籍的知識服務離不開對資源的理解以及對數字化轉型的業務洞察,同時,古籍數字化是一項復雜而漫長的事業,需要行業內外通力合作。“探索深度融合出版,為傳統古籍出版注入新的生命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煥發古籍的活力與價值,不僅為廣大受眾提供豐富、精彩、優質的文化產品,更將古籍的魅力帶入現代生活,讓古籍在數字時代發出耀眼光芒。”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闞寧輝介紹,“尚古匯典” 平臺是世紀出版集團圍繞優勢出版領域、優質出版資源,向數字化、大眾化進行轉化的系列出版項目之一。目前發布的“尚古匯典”平臺是一個階段性成果,未來會有適用于更多場景的更多產品、更多工具、更多子項目持續推向市場、推向大眾,供學界和社會各界使用。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