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藝報 | 辛文巖 時間 : 2023-08-21
分享到:
近日,中國作家協會黨組在《求是》刊發《作家要做人民的學生》署名文章,得到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關注和呼應。今年以來,中國作家協會先后在湖南和山東舉辦以“做人民的學生”為主題的“作家活動周”,廣大作家走出書齋,邁向新時代火熱一線,深入人民生活,領悟人民心聲。他們在收獲沉甸甸的創作素材的同時,無不深切地體會到:只有尊重人民意愿、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才能從人民那里獲得無窮的力量,才能找到創作的源頭活水,創作之樹才能長青。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源自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最根本的立場和最鮮明的特征,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億萬人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聚成歷史的滄桑變化。中國幾千年的文藝史,就是一部歌詠生活、歌詠人民的創造史。中國革命文學和社會主義文學的初心就是人民至上。人民群眾對社會進步和幸福生活的渴望,在勞動創造中凝結的美好理想,以及所經歷的酸甜苦辣,是作家取之不盡的創作富礦。廣大作家要貼近人民生活,回應人民的期待,以人民為坐標確認自己的價值定位,自覺從人民生活的無盡礦藏中挖掘素材,從人民群眾的創造智慧中激發靈感,以自己的創作實踐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很多作家都體會到,一味囿于書房案頭,創作思路只會愈發閉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這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書寫,就會發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寶藏,獲得精彩的故事、充沛的情感和生動的語言。今天,涌動的時代大潮、紛繁的現實生活為文學創作提供了極為肥沃的土壤,廣袤大地正在向每一位作家發出召喚。廣大作家要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中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在深入生活中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努力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中華文明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鑄就了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早已成為廣大人民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也是人民千百年來智慧結晶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發揚光大,同樣需要作家、藝術家以老老實實做人民學生的態度去付諸實踐。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發揮著引領時代風尚、鑄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為中國故事立心、為中國精神賦形。廣大作家要秉承中華文化成風化人的傳統,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努力擔負起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
做人民的學生,不僅是文學創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的光榮職責所在。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無論社會生活怎樣變化,這一創作規律永遠不會變。做人民的學生,需要廣大作家真正走進生活深處,從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從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中提煉主題,從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和審美方式中獲取靈感,從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中體悟生活本質。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捕捉新的語言、新的人物,塑造新的形象、新的風格,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讓新時代文學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