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章紅雨 時間 : 2023-08-25
分享到:
8月20日,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文背后的新聞故事》新書發布會暨“什么樣的新聞能成為課文?”圓桌沙龍亮相在廣州舉行的南國書香節。
40年來,先后有《晉祠》《青山不老》《壺口瀑布》《跨越百年的美麗》等10篇作品入選不同時期的人教版語文教材的梁衡,在現場講述了這些作品寫作的背后故事。他說,“新聞是易碎品”,這是記者的苦惱,也是一種挑戰。一篇新聞作品能進入教材,成為可供廣大師生學習的課文,是對這篇作品的肯定,更是對作者的鼓勵。陶,經過高溫燒制就是瓷;鐵,百煉之后就成為鋼。新聞作品也可以超越易碎品而成為耐用品,直至成為經典。
《中國記者》雜志執行總編輯張維燕是《課文背后的新聞故事》的策劃及主編之一。她介紹,為了更好地研究和留存經典新聞作品在新中國教材建設史中的參與作用,新華社研究院、《中國記者》雜志、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劃了這本書。書中精選了歷套語文教材中38篇作為課文的新聞作品,并呈現200多幅珍貴的教材封面及課文頁面圖片。對于38篇入選新聞作品,《中國記者》雜志采訪相關作者和人物,探尋這些新聞作品是如何寫成的,講述這些作品背后的精彩故事。可以說,這是國內首次對選入教材的新聞作品進行專門梳理和研究,《課文背后的新聞故事》一書既有史料價值,又有閱讀價值。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朱于國表示,課本吸收新聞,新聞成為課文,這兩者的結合,是基于課文、新聞作品的一些共同的理想和目標。這些新聞作品不僅讓學生學習新聞文本,提升新聞素養,也為他們了解當代中國、現實生活打開了一扇重要窗口。
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強出席圓桌沙龍。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