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張君成 金鑫 時間 : 2023-09-11
分享到:
6年時間有多長,可以讓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到背起小書包成為讀書郎。而對于“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叢書的策劃與出版團隊來說,6年時間的專注意味著披沙揀金,為讀者留下百余部經典著作。
近日,上海時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研發的“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叢書經過六載耕耘,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整套圖書遴選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經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10余個學科類別中的百余部英文原典著作,輔以翔實的導讀、精確的注釋與審慎的術語匯編,力圖以原汁原味的文字為讀者呈現地道精深的學術思想。
該套叢書甫一問世,立即引發學界的廣泛關注。業內人士也很好奇,6年的時間主創團隊做了哪些工作,又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帶著這些疑問,《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日前采訪了“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叢書的研發和出版團隊。
打開英語教學國際化視野
對于外語教育的重視是該套叢書的策劃緣起。叢書總主編之一、上海時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理事長莊智象一直關注外語學科趨勢變化,他告訴記者,當下外語專業的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過去人們對外語專業的要求主要是語言能力,即能聽說會讀寫譯。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國家發展的需求,外語學科的領域也在不斷拓寬。目前,外語學科已經延伸到翻譯學、比較文學、跨文化交流以及區域國別研究等領域。”
對此該系列叢書的另一總主編、上海時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主任林驤華表示贊同,他從1974年開始留校,在復旦大學教書育人,深耕外語教學近50年,深知好的教材的重要性,“到目前為止,好的外語教材太少,我們始終覺得對學子們是一種虧欠,因此一直想在教材和課堂教學上為他們做點什么”。
在一次深夜通話后,莊智象的“擔憂”與林驤華的“愧疚”碰撞出火花,于是兩位老友決定一起做點什么。2018年2月,他們聯系到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后續5個月5場選題論證會后,“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叢書的框架逐步成形。
據林驤華介紹,該系列叢書分為15個學科,最終確定了以三個大類——馬克思主義、中國古代典籍、西方思想經典為整體基礎。在他看來,這三大板塊的結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背景下,體現了全面的思想史知識基礎和整體的學術結構。“書目的選擇上主要標準包括幾個方面:人類思想史上地位不可動搖的名著、各門學科的代表作、體現全面的學術思想結構、與當代社會和思想有比較密切關系或特別意義、原書作者及其作品已經進入版權公有領域。”
對于為何要選用英文出版學術原典,莊智象做了進一步解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語教育、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升,有很大的群體能用英語閱讀原典,并可超越翻譯的某些不足,他們研讀英文文本可以比較精準地把握原著的含義,有利于準確把握世界學術思想的精華。而且對于中國古代經典,在譯成英文的過程中,經過了理解和闡釋,可以讓讀者把握古文原典的含義,同時也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
經過40年來教育教學的發展,該書定位為英語四級及以上讀者皆可閱讀。然而團隊還是考慮到讀者閱讀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難,為此采用新的編著方式“一加三”,即英文原本,加上導讀、腳注、術語匯編與簡釋。“導讀和腳注為普通讀者掃除閱讀障礙,術語匯編與簡釋則為一些英文好但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讀者提供核心要義。”
堅持“為了讀者得罪作者”高標準
在整個編撰中,團隊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組稿和審稿。首先對于組稿,莊智象道出曾經讓自己頭疼的原因,“選擇合適的作者最難,總體而言,英語專業教師英語好,一般不熟悉其他學科;各門專業教師專業夠,但英語水平不夠。經過反復斟酌,我們決定約請英語教師承擔編注和導讀任務,其不足之處由總主編和責任編輯來彌補。”
選好作者只是第一關,為了使書稿達到交稿和出版要求,團隊設置了兩道關:總主編審稿,責任編輯查重和審稿。莊智象表示:“我們和作者雙方互相密切配合。審稿工作的原則是,凡是不符合要求的稿子,一律退回作者修改,我們會提出有針對性的、非常詳細的修改要求。”
“我們的標準是寧可對不起作者,也不能對不起讀者。”文稿最后由總主編認定或修改后定稿,必要時補寫重要內容,或者推倒重來。據林驤華回憶,有90%的書稿都退修過。“一般都要退修2到3次,有的退改四五次,個別導讀文章退改了8次,如果經過反復退修仍未達到要求,則作退稿處理,重新約請合適的作者,其中有十幾種都遇到這種情況。”
由于書系體量龐大,也常有意外的情況發生。在尋找合適作者過程中,曾經有人向莊智象推薦了一個年輕的海外作者。團隊將尼采《悲劇的誕生》分配給他來完成。作者接受這個任務后,先要求中心預付稿酬。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中心領導自己掏腰包墊付了他3000元,但最后卻得到了一個不成熟的書稿。面對修改要求,作者表示還要再收取3000元的費用,最終團隊認為這條路行不通。而最后這個重任還是落到林驤華身上。
做一套能立得住的傳世經典
馬克思曾說過:“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也成為編委會和出版社在這套書上的座右銘,而大家據此達成的共識就是,打造傳世的“高端學術經典”。
打開林驤華的工作筆記,6年來披沙揀金歷歷在目:2017年開始策劃。確定的書目中有中國經典6種,英文經典99種(其中英譯本59種,占60%)。編注工作由11個省市、30所大學、80多位作者在業余時間完成。2017年9月—2018年2月,選定100種書目(后來增加到105種)。2018年8月,開始向上海譯文出版社陸續交稿。2019年8月,上海書展上,第一批(19種)正式展出,舉行新書發布會。2023年8月,上海書展,展出100種……
“我們真的克服了許多困難,終成規模。”林驤華感嘆道。在他看來,學術工作中只有刻苦、踏實、勤奮,一點一點研究,“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做起來很累,無名無利,全靠自覺和責任。”莊智象對此也深有感觸:“上海譯文出版社領導和編輯的敬業精神也讓我動容,我還記得好幾次凌晨我們還在討論書中的編輯細節,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執著。”
在BIBF期間,世紀出版集團專門就“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叢書向相關主管部門領導進行匯報,得到肯定和表揚,這也給了整個團隊更多的信心。莊智象表示,目前還有數種圖書正在策劃,團隊也為此繼續奮戰,“我們希望最終這套叢書能為社會作一點微薄的貢獻,對出版事業有一點新的意義。”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