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藝報 時間 : 2023-09-27
分享到:
9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國作家協會、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鄭州拉開帷幕。本屆詩歌節以“詩在中原 歌詠中華”為主題,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舉辦的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藝術盛會,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具體實踐,也是展現新時代詩歌百花競放生動景象的寬廣舞臺,是團結凝聚廣大詩人踐行初心使命、堅持弘揚正道、追求德藝雙馨的重要平臺,更是全國人民感受詩意、品鑒詩情的重要節日。河南省副省長張敏,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施戰軍,鄭州市市長何雄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主持。
施戰軍表示,詩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精神標識。我們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出發,尊重文學規律,擔當時代責任,努力探尋新詩現代化的審美原則,讓中國當代詩歌體察時代變革中的審美需求,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構建具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特性的新時代人民詩學。希望廣大詩人守正創新、主動作為,在人民、傳統、自然中系統性拓展境界、豐富內心、表達深情,創作出更多扎根生活、不負時代的優秀詩歌作品,為中國式現代化和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文藝力量。
開幕式文藝演出當晚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演出由“詩源”“詩意”“詩脈”“詩頌”四大篇章構成,來自北京、鄭州等地的文藝工作者精心打造了10余個節目,融合了朗誦、舞蹈、武術、戲曲、歌舞等多種藝術形式。
走中國式現代化詩歌道路,是未來詩歌創作的方向,也是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有力舉措。9月22日,第七屆中國詩歌節詩歌主題研討會在鄭州圖書館舉辦,與會詩人和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詩歌道路”和“傳承創新:新舊體詩的百年發展”兩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表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與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傳統和文明相賡續。河南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以《詩經》為代表的眾多作品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源頭,在河南討論中國式現代化詩歌道路具有特殊意義。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要了解中華各民族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響所形成的文化關系,也要看到中國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對世界文化的歷史貢獻,并從中找到文化自信。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詩歌道路,需要詩人們更好地見證和書寫這樣一個發生歷史巨變的時代。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吳思敬表示,開放、融合、超越是中國詩歌現代化的必經之路。為讓詩歌能夠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當務之急就是要沖破傳統,汲取新的思想和美學觀念,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從而實現中國詩歌現代化。在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看來,中國詩歌既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也應具備全球化視野。我們借鑒西方詩歌的形式和技術,還要在全球化和地域化之間找到平衡點,以更全面地展示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趙振江說,大詩人要有大胸懷、大格局、大境界,才能寫出具有時代意義的大作品。因書寫反映快遞員忙碌生活的詩歌而廣受關注的詩人王計兵認為,進入網絡時代,我們的寫作也需要與時俱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開拓思維視角和表達方式。當下詩歌正在形成全民化寫作潮流,寫作者不分職業、不分學歷、不分年齡,這有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養,形成全民詩歌閱讀浪潮。詩人馬占祥談到,在現代語境下,一首詩如果能夠具備不朽品質,可信的部分一定是詩歌所呈現的當下真實生活中被提煉出來的、由個體到普遍的具體情感、思想內核和精神氣象。青年詩人呂周杭坦言,閱讀從生活感悟凝結出來的作品,嘗試理解詩人的情緒和處境,正是這種過程讓詩歌的情緒抵達更多地方,乃至穿越時空和個人局限,直抵每一個個體的當下。
關于“新舊體詩的百年發展”,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談到,在命名上可以用自由詩和格律詩代替新舊體詩,二者應當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格律詩要向自由詩學習將面向生活、面向大眾、面向時代作為創作題材,自由詩則應學習格律詩的凝練,該長則長、能短則短。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表示,新舊體詩人既是兩種詩的創作者,又應互為讀者,通過這種“雙向奔赴”,新舊體詩人才能攜手共進。詩人、翻譯家樹才以身心為喻,闡釋了漢語詩歌的新舊之變。詩歌變化的是“體”,是詩的身體和形貌,但不變的是“心”,是詩的心志和境界。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西渡認為,新詩和舊體詩的關系呈現出復雜面相,其中涉及傳統的歷史性、永恒性和當代性問題,尤其值得注意。在當下處理傳統題材較成功的詩作中,無論風格、趣味、詞匯如何受傳統影響,處理的仍是當代經驗,表現的是當代人心理。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振亞表示,新詩和舊體詩詞如果能取長補短、良性互動,中國詩歌的整體生態就會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兼容并包,真正實現繁榮。青年詩人蘇笑嫣表示,新詩與舊體詩不但基于共同的文化傳統、詩歌源流、語言背景,而且也面對著共同的現代環境和時代難題。詩人們需要在實踐中思考,在不同詩歌美學的互動中敞開詩歌探索的更大可能性。
此外,詩歌節期間還舉辦了詩歌采訪采風創作和征集、詩歌主題劇目展演、詩歌主題精品旅游線路發布等活動,河南本地開展了中華經典詩詞論壇、詩歌進校園等省內活動。本屆詩歌節堅持面向全國、立足中原,整合全國各地詩歌優秀資源,以鄭州為核心,調動河南省內多個歷史文化名城,與歷屆詩歌節舉辦城市開展互動,并創新詩歌線上呈現方式,擴大受眾規模,惠及更多人欣賞詩歌藝術、感受詩歌魅力。本屆詩歌節將于9月27日在鄭州舉辦閉幕式及文藝演出。
作為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藝術盛會,中國詩歌節自2005年設立以來已成功舉辦六屆,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詩歌活動,充分展示了中國詩歌近20年來的發展成果,集中體現了中國詩歌界為賡續中華文脈、持續推進詩歌繁榮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本屆詩歌節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公共服務司和《詩刊》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文聯、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