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奏員、民進會員、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張音悅。(受訪者供圖)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袁思蕾 長沙報道
“小時候,我覺得老家那邊的水塘很大、山也很高。現在再看,卻感覺它們變小了、矮了,但是,我對故鄉的情感反而更深了。”手捧一本《家山》,省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奏員、民進會員、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張音悅,聊起了與故鄉有關的記憶。
“像小說里描寫的舞龍燈場面,我在小時候也見過類似的。”張音悅剛開始閱讀《家山》,就被小說開篇不久描寫的“舞龍燈”故事情節吸引住了。她說,那時候,在老家過年最熱鬧的場面之一,就是舞龍隊一路放著鞭炮、打著鑼鼓,從田埂上走過,鄉里鄉親都歡天喜地、爭著搶著想把舞龍隊請到自己家來,“大家用這樣的方式祈求明年能有個好收成,家里人丁興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手捧一本《家山》,張音悅聊起了與故鄉有關的記憶。(受訪者供圖)
《家山》是湖南作家王躍文推出的最新長篇小說,它以湘地鄉村和風土人情為題材,描寫南方鄉村沙灣在20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結構、風俗民情、耕織生活、時代變遷。
家山,是對故鄉的另一種解釋和表達。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家山,每一個人都有關于家山的故事。
從小在醴陵鄉村長大的張音悅,忘不了過年前圍觀殺年豬、下魚塘捉魚的畫面;忘不了過年或者暑假時在村子里看花鼓戲看到癡迷的感覺;也忘不了過年時,外公和朋友們拉琴打鑼、歡歌笑語,用自娛自樂的方式犒賞辛苦一年的自己;還忘不了外婆在殺雞時總要點上三炷香,口中念念有詞,滿臉虔誠的樣子……
回憶故鄉,念起家山,總有很多畫面、聲音、味道,甚至氣味,從我們的記憶深處傳來。閱讀《家山》的過程,讓張音悅又一次和故鄉,在小說所營造的時空故事中重逢,并萌生出深沉的熱愛。
張音悅說,回望故鄉,是親切、熱烈的,那里沒有高樓的障礙、人與人的隔閡,故鄉的山山水水、人來人往,在遠離后并沒有消失,而是都藏在了我們的內心深處,成為我們每每想起時,總能感受到溫暖、力量和責任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