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文學湘軍動態(tài)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湘軍動態(tài)

    沈念:鐵方佛與船

    來源:《十月》雜志   時間 : 2023-03-29

     

    分享到:

    圖片

    (君山島。徐典波/攝)


    鐵方佛與船

    (原載于《十月》雜志2023年第2期)

    文丨沈念

    01

    干涸得太厲害了。

    湖床上的坼縫,沒有規(guī)則的龜裂。手可以伸進地下。已經多少天沒下雨了。中間預報過有雨,卻只是細雨掠過,比絲線還細,比淚水還少,都不能打濕人的嘴唇。他在干坼的大地上呼喊,又吼唱起來,嗚咽哽噎,撕心裂肺。我說,小點聲音。我又說,唱歌的人不許掉眼淚。

    有眼淚就好了,眼淚多了就好了。

    我在走向這些坼裂的時候,腦海里突然冒出兩句古文:“惟楚之南有水曰洞庭,環(huán)帶五郡,淼不知其幾百里”“洞庭之遠兮,亙全楚而連巨吳,路悠悠似窮塞,波淼淼而平湖”。我不是要比較記憶力的好壞,每個人都能從詩文中感受到字里行間躲著一個簡單的詞語:“浩大”。

    那個屬于洞庭湖的“浩大”,在古怪極端的氣候之下變了個魔術,在時空里消失了。2022年8月末,旱情張牙舞爪,往年此時正是汛期,在洞庭一湖,水波瀲滟才是正常,橫無際涯才是正常,防洪防險才是正常,但多地江河斷流,河床裸露,船舶無法運行,水運業(yè)的噩夢。洞庭湖也不能獨善其身。那座我往返過無數次的洞庭湖大橋,干涸之上的橋梁,鋼筋水泥的幾何圖形,“浮”在刺眼的烈日下,大煞風景,龐大臃腫得甚是多余。臨近河堤的橋墩完全露出水面,湖中央的橋墩露出了基座,水退到了離岸一百多米的地方。岸灘上生長些寂寞的青草,在風中和干裂的大地之上更加孤獨。

    人可以往湖中走得更遠,河床上有曬干的死魚,你一腳他一腳,終將化為齏粉。過去無法涉足的地方,大人孩子開始了奔跑。有幾個上岸的老漁民,憂郁地走在河床上,說多少年沒看到也從小沒聽說過這樣的旱情。朋友轉發(fā)來一張衛(wèi)星圖和數據,2022年8月18日,水體面積約為548平方公里,與7月初相比,僅一個半月時間,面積減少了約66%。真是一場風馳電掣的“減肥”運動。

    我心中的大湖瘦成了“一道閃電”,瘦成了一個叫“枯槁”的詞語。

    又過去一個月,9月24日,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干旱黃色預警,湖南、江西多地仍持續(xù)特旱。25日8時,洞庭湖標志性水文站對外宣布:長江城陵磯水位降至19.47米。汛期反枯,這個水位值較多年同期均值偏低了7.88米,大河不滿小河干,中國的母親河尚且如此,湘資沅澧四水的歸宿地尚且如此,湖南全境內的河湖也早已低枯得超出想象。降水少,持續(xù)高溫,蒸發(fā)量增大,還有別的原因呢,人們語焉不詳,王顧左右,仰天長嘆。

    他不唱歌了,要帶我去看新發(fā)現的鐵方佛,河床上的“X”。

    鐵方佛躺在沙石里,如果不是這場干旱,它依然會被覆沒水下。我一時不知要如何描述這笨重而碩大的東西。鐵方佛的兩頭像燕尾,中間有大孔,與旁側的燕尾兩孔呼應,造型獨特,從形狀上確實像古代犯人脖頸上的枷具。此前,我曾在岳陽樓西東吳魯肅的點將臺前看到過1980年發(fā)掘出來的第一枚鐵方佛,長2.4米,寬1.88米,厚0.34米,中間大竅直徑0.26米,外側燕尾上的兩個小竅直徑0.12米,三竅都是圓孔,重約7.5噸。我看到的是剛發(fā)現的第四枚,還有最后一枚應該是藏匿在泥沙之下。

    它們?yōu)楹纬霈F在這里,又為何長成這個模樣?

    幾位省內和本地的研究專家早在故紙堆里查證,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記載:“江岸沙磧中有冶鐵數枚,俗謂鐵枷,重千斤。”明萬歷癸未(1583年)張元忭撰《巴陵游覽記》有言:“城外有鐵鑄方佛五枚,陷沙磧中”。鐵方佛的得名因此而來。清光緒《巴陵縣志》又記載:“鐵械在城西門外水次,制度甚工。凡五,其一較小。”數量在歷史記錄中似乎有了共同的確定。很快,它的別名都冒了出來:鐵鈕、鐵械、鐵佛,但人們還是習慣喊它岳陽樓鐵枷。

    看似普通的事物,有著不尋常的來歷和用途。范致明猜測:“古人鑄鐵如燕尾相向,中有大竅徑尺許,不知何用也。或云以此壓勝,避蛟蜃之患;或以為石丁石,疑其太重非舟人所能舉也;或以為植木其內,編以為柵以御風濤,皆不可知。”

    后來大家也紛紜眾說:一是穩(wěn)定岳陽樓的樓基;二是古代官府豎旗桿的鐵座;三是船只泊岸的鐵錨、錠石;四是司馬炎為消滅東吳用鐵鏈封鎖湖面攔截來往船只用來系鐵鏈的鐵鎖;五是宋朝鐘相、楊幺在洞庭湖組織農民起義時鑄的阻船墩;六是岳飛征討楊幺時系鎖橫江之物;七是鎮(zhèn)水的厭勝之物。

    我傾向最后一種,朋友幫我校準讀音——厭勝[yā shèng]。釋意是厭而勝之,即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壓制人、物或魔怪的目的。可以想見,鐵方佛是民間辟邪祈吉的心愿與象征。

    鐵方佛埋藏之處,距岳陽樓老城門不遠,常年隱沒水下,只有11月間湖水退去才會顯身。五枚鐵方佛最早的一枚是1980年發(fā)現,42年后第四枚發(fā)現,藏身處大概在一片相距不遠的區(qū)域。水的沖刷和泥沙的移動,笨重的鐵方佛也在發(fā)生位移。

    世間萬物各有其形,“X”形的鐵枷,當它與“辟邪祈吉”關聯(lián)起來,就有了合理的解釋。古代凡水患處,皆謂之蛟龍作惡,道教神話中有一說法,“蛟龍喜燕畏鐵”,一喜一畏,古人就先塑鐵枷燕尾形狀,吸引蛟龍,再用通體生鐵將其鎮(zhèn)壓。

    黑鐵,生鐵,像冰冷的讖語。湖上風物有太多的禁忌。戰(zhàn)國時期出現的鑄鐵工藝,至漢代已非常成熟,但幾千公斤的重物且是水中之物的并不多見。鐵方佛是沉水之物,通曉水的語言,與湖中的魚蝦蚌螺水草為伍,斑駁銹蝕也未改其莊重敦實,在靜默中用世間不能通行的語言講述地老天荒的往事。

    他看著我,又看著鐵方佛,咧嘴笑了笑,又準備要唱起來。他的目光落在很遠的地方。那個地方,是湖中心,是千里之外,水仍在流淌,水不會消失。

    02

    水的故事,洞庭湖的故事,很多是在船上發(fā)生的。船是漁民水上的家,吃飯、睡覺、流浪的家伙,也是幾代人生活過的產房、校園、故鄉(xiāng)和遠方。

    有一回,我去山間民宿住過一日,院子里一個石砌的水池,不知從哪里搬來了一條不再闖蕩江湖的木船。船上火艙做飯,中艙休息,網具放在二艙,捕撈的魚放在通艙。船舵全身上下不再油光發(fā)亮,橫向的滾頭、橫牙,縱向的底板、托泥等,每一寸肌膚爬滿被水咬過的傷疤。

    民宿的中年老板是在外轉了一圈回老家安居的,年輕時跟著木匠師傅學過藝,藝多不壓身,沒成為好木匠的他卻當上了五星酒店的大廚。這條從水上“搬”到山里的船,原來是他師傅的手藝。他跟著師傅就去過洞庭湖邊上的村子造船。他說到“造”字時,刻意停頓,讓它變得威武、嚴肅起來。在造船人的心里,造的是人的另一雙手腳。

    造船要擇吉日進山采木,此前要備好“神福”祭祀。何為神福?魚、肉、茶、酒和新鮮水果。造船以椿木為上選,也有樟、櫧、杉、棗等其它材質,但都要配上一方椿木以示祈福。寺廟、道觀周圍的“神樹”,是吃香火長成的,無論材質多好,都不會砍伐造船,以防“船翻人亡”,這是忌諱,也是敬畏。

    師傅去世有些年了,他卻還記得那間刨木花堆滿的敞亮大房子,木頭的芬芳令人迷醉。木頭砍回后,需要另擇吉日正式開工。掌墨師才是造船的大師傅,各種用料的長寬厚度皆稔熟于心。開工儀式上,掌墨師手捧一冊發(fā)黃的《魯班書》置于魯班神像案桌上,燃燭焚香插入香爐,伏地三叩首,然后啪地拍響量木用的“界尺”,大聲唱道:“開山子一向天門開,請得先師魯班下凡來。”木匠的器具我也認得不少,他說的“開山子”就是斧頭。方言來自它最早的象征和功用。

    儀式結束后,船東家的宴席就通知可以開始了,所有造船工匠被請上桌喝酒吃肉。但第一杯酒先敬上座的掌墨師,他喝完眾工匠才可舉懷暢飲。熱鬧的宴席過后,屋子里就安靜下來。那些日子,只有清脆的刨木聲、叮叮當當的敲打聲灌入耳中,東家進來遞茶送水也都是小心翼翼。直到船體合成,要搭臺唱戲以慶賀的時候,屋子里外又喧鬧起來。戲班子如約而至,舞臺就在屋門前的一棵大樹底下,周邊屋場的人跑來看新奇。新船通體雪白,木頭“活”成了另一種生命形式,且有了優(yōu)美柔韌的弧線,健壯彈性的肌膚。船殼在鎖上最后一塊榫木后,掌墨師要行“關頭”儀式。他給船頭披紅戴彩,一邊唱“贊詞”,一邊給船兩側各釘四口釘子:“釘頭口,添人添口;釘二口,榮華富貴;釘三口,清吉平安;釘四口,四季發(fā)財”。話音一落,下手師傅已拎刀割開雄雞的喉嚨,血像一條紅線,射在船頭,被投擲到艙內,掌墨師又唱道:“雄雞進艙,快卸快裝。”

    新船下水,又有新的儀式。下水前一日,船艙兩側要貼上一副對聯(lián),“九曲三彎隨舵轉,五湖四海任船行”“船到江心牢把舵,箭安弦上慢開弓”,也有簡單如“山不礙路,水不礙船”“看風使舵,順水推舟”。船頭船尾船艙內燈燭燃照,稱之“亮墩”,這時還有個小祭祀,對象是有“搖錢樹”之稱的桅桿以及舵和櫓。船東家格外看重這些船上的事物。

    他沒等到師傅成為掌墨師就離開了。年輕的他看到過一條船的誕生,多少年過去,他還記得那些激動的細節(jié)、場景。偶然之機他買下了師傅親手造的一條廢棄的木船。許多事情早已煙消云散,記憶卻如此神奇地跟著他。

    03

    十多年前,我跟一位專注地方文化的寫作者拜訪過民間造船師傅老熊。水運所退休的老熊住在北門渡口的舊家屬區(qū),出門跨過馬路,就是洞庭湖,朝暉夕陰,風晴雨雪,他是最熟悉這湖水的一員。幾年后,他和另一位朋友合作造了一條風網船,花了兩萬塊錢退休工資,最后捐給了市博物館。

    熊師傅造過多少條船,他記不清了。造船的那些儀式過程卻釘在腦子里,拔不出來也消失不了。他的父輩祖輩都是漁民,干的是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的險事。他從小就在船上摸爬滾打,一根紅繩子系在腰上,紅繩子限制了他的自由,也保護了他的安全。有人在背后喊過他“船拐子”,他聽出不敬,卻也沒什么不悅,如同他照樣喊著岸上賣苦力的人“籮腳子”。

    湖上有多少種船?他滔滔不絕能說出二十余種,岳州鏟子因其船頭形似方鏟而得名,大噸位有57噸,小的也有18噸,是洞庭湖里的巨無霸。尾巴通桿,首尾有些尖翹,一般不去浪大漩急的長江。采桿長船,配上一副槳葉,只為在淺水行船。小駁船頭方尾翹,一葉風帆兩支搖櫓。倒扒子頭尾圓尖,前船身平長,尾部的舵艙像個扒子而得名。烏缸子是外來的,船體前后窄中間寬,桅長帆大,船板薄,浮力大,因其船體烏黑發(fā)亮得名。還有道林船、駁船、麻陽船、搖戟古、廂殼子,還有大躍進時,有人拍腦袋造了一艘八張帆的船,終究沒在湖上“八面威風”起來。

    老熊的祖父擁有的第一條風網船,帆是白棉布,用觳皮染色,防腐經用,一張開風就鼓滿了帆。船是選在正月初三開船的,鞭炮齊鳴,敬奉水神,起錨上移,寓意生活向上。一家人跟隨一條船去往下一個地方。是漂泊、流浪,也是生活、邂逅上天的美意。很多的船家要等到過了正月十一日“船爺爺”生日出行,船頭系上一朵大紅綢,不動漁具,全船休息一日,祈福一年平安順遂。

    祭祀洞庭王爺才是這一天的重頭戲。船上香燭點燃,船東家宰殺一只大紅冠雄雞,一邊從船頭走到船尾,雞血滴于船板以示辟邪,一邊念道:“神靈保佑,開船清吉太平。”這時候,人員上船要搭跳板從船腰上船,不能直接上船頭。特別忌諱婦女從船頭走過,也不能坐在船頭,如果走了、坐了,要請師公子來“退煞”,那又是一套繁瑣的儀式。

    過去的日常生活,在今天看來特別的繁文縟節(jié)。再寬大的水面,到了小小的船上,就有了很多禁忌。老熊從小耳濡目染,聽老人講過許多俗稱“口風”“撞口話”的說法。

    禁忌是從語言開始的。上了船,就要守船上的規(guī)矩。“八大忌語”是首先要記住的,“龍、虎、鬼、夢、翻、滾、倒、沉”,這些字眼出現在船上是犯忌。船民中姓“龍”的改稱佘(蛇),或叫“扭河里”;姓“陳”“程”的,都改叫“浮”,連地名城陵磯也改稱了“浮陵磯”;船主稱“東家”,而不叫“老板”,老板含有陳舊易爛之意。船上說動詞的時候多,有的要與日常叫法不同,“翻身”要叫“轉身”,“滾水”稱“開水”,“打牙祭”叫“開牙祭”。船上用具用法也講究,碗、碟不能反著放,只能正面仰放;每天晨起做事須謹慎,打破鍋碗、摔斷用具會視為不吉利;飯桌上第一筷子要夾葷菜,且不許說話,這得鼓圓眼睛看清楚,無論夾到肉還是骨頭都得吃下肚,是不能吐掉的,第二筷子后,才可說話和吐棄不食之物。

    船在水上的路是船路,船路也是有規(guī)矩的。那時不論大小船只,過洞庭湖時,經鹿角、君山、南岳坡,都要祭祀洞庭王爺。老熊小時候看到大船上的船工司鑼祭祀,船東家點燃香燭紙錢、鳴炮敬敬酒,司鑼工先敲一長聲,接著連敲四長聲,船東家先叩一響頭,接著長跪念道:“有請洞庭王爺,開船不遇風暴,不撞險灘,保佑我船一路平安!”鑼聲停下,祈禱結束,起錨行進。小船是不打鑼的,但燃紙錢、點香燭、跪拜祈禱的過程不能省。后來有的禮祭簡化,小禮一掛短鞭、一塊小肉、一杯酒,大禮一掛長鞭,殺豬宰羊。小禮是求賜平安,大禮是“還愿”神靈。

    行船中的餐聚,船東家與船工同桌,喝酒、夾菜、吃飯也各有講究。殺了一只雞,卻不是人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象征財喜的雞菌子是船東家吃的;象征抬頭順風的雞頭是撐頭篙師傅吃的;吃雞屁股的舵工師傅,表示能掌好舵。頭一碗飯只能一大瓢中間的飯,不能裝鍋巴,第二碗則可隨便了。碗叫“賺錢”,筷子叫“拿篙子”,調羹叫“拿雞婆”,飯瓢子叫“拿抓巴”。

    山里人對山歌,水上人唱水路歌。船工、漁民多會說船諺、唱船謠。漁民掛嘴邊的船諺,有駕船擺渡的經驗:“三槳當不得一篙,三篙當不得一櫓,三櫓當不得扯帆”、“船到彎處必轉舵,船到橋頭自然直”,也有水上民間文化的集成:“單絲不搓成線,一人難撐兩條船”、“浪再高在船底,山再高在腳底”。唱的則有漁歌、情歌、防風斗浪歌,但不能唱“牧羊調”,這個禁忌緣自流傳甚廣的《柳毅傳書》神話,洞庭龍王之女下嫁受虐成了牧羊女,認為唱了“牧羊調”是大不敬,會使洞庭王爺發(fā)怒。

    有一年夏天,太陽頂在頭上曬,但到了傍晚,湖風一吹,熱氣迅速散去。落霞,湖水,長天,閉眼睜眼之間,顏色光澤形態(tài),仿佛三棱鏡有了萬千變化。我在老君山水域的一條躉船上吃飯,漁家大嫂做了小龍蝦、活水煮魚,最后都抓一把紫蘇連桿帶葉丟進去。小龍蝦是紫紅的,顏色深,剝開的肉緊實。湖里的野生出產與河汊、養(yǎng)殖的味道差異很大。鄰船上的一對中年兄弟過來陪酒,喝過幾杯,船東家讓他們唱幾句。

    船謠漁歌講的是水上的情感生活,但在時代變化中這些歌謠多數失傳,能留下的都成了“文化遺產”。中年兄弟看到我?guī)ь^熱切鼓掌,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弟弟薄嘴唇,桌上話多,伶牙俐齒的模樣,這下也只顧埋頭扒飯了。捱了一小會,弟弟外肘頂了頂哥哥的腰,說你唱一段岳陽《水路歌》。

    長沙開船到母山,霞凝靖港丁字灣。借問銅官彎不彎?青竹云田磊石山。

    鹿角城陵磯下水,鴨欄芽鋪石頭灘。嘉魚牌洲金口驛,黃鶴樓中吹玉笛。

    漢口開船往青山,借問陽羅彎不彎?陽羅不彎朝直走,團風把住雙江口。

    雙江口,口雙江,好似杭州對武昌。水沙巴河蘭溪堰,道士湖中水茫茫。

    《水路歌》其實有一百多行,內容說的是水在湖南境內流經之地,一直流到崇明島出海口的地理人文。哥哥嘴里的唱詞,起音低尾音翹,韻味很足,就像一條歡快的河流。唱完他回肘頂了頂弟弟,意思是輪到你了。

    弟弟抹了抹一張油嘴,拿腔拿調唱道:“久聞妹妹一枝花,日織綾羅夜紡紗;一日織得三丈布,哪個不想妹成家。”

    漁家大嫂帶頭撲哧笑了起來。我聽著唱詞中熟悉的地名,想著屬于漁民的生活情趣,看著夕陽一點點浸沒水中,湖面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風跑動起來,洞庭湖搖晃著身體,變成了天地間的一條大魚,一直游到夜色深沉。

    禁漁后的湖上沒有了船,水上生活成了口頭記憶。沒有進行書寫的記憶會漂泊,會靠岸,也會相見。站在干涸之上,也許,我要確信,因為一場大雨抵臨,四季輪回,水會歸來,大湖會歸來。原址保護的鐵方佛依舊沉沒在水中,木船在湖上銷聲匿跡,但升級換代的現代船舶仍在波瀾不驚中轟隆航行。

    2022年11月30日長沙月亮島

    (原載于《十月》雜志2023年第2期)


    【作者簡介】

    圖片

    沈念,湖南華容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碩士,現任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說集《燈火夜馳》《夜鴨停止呼叫》、散文集《大湖消息》《世間以深為海》《時間里的事物》、長篇兒童小說《島上離歌》等。歷獲魯迅文學獎、十月文學獎、華語青年作家獎、高曉聲文學獎、三毛散文獎、豐子愷散文獎、萬松浦文學獎、湖南省文學藝術獎等。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花季视传媒app下载|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国产麻豆免费观看91| 亚洲黄色激情网|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插|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eeuss影影院www在线播放| 韩国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国内xxxx乱子另类|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激情三级hd中文字幕| 影音先锋男人站| 免费高清小黄站在线观看|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日本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三级在线电影|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2021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18隐私羞羞视频网站| 女网址www女高清中国|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青青操国产在线| 日韩a在线看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香蕉视频好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