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 李京澤 時間 : 2023-10-17
分享到:
近日,由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跨文化論壇2023在北京舉辦。論壇的主題為:“跨文化論壇2023暨《古希臘悲劇在中國的跨文化戲劇實踐研究》新書座談會”與會嘉賓圍繞跨文化戲劇、跨文化研究等相關問題展開探討。
《古希臘悲劇在中國的跨文化戲劇實踐研究》系北京語言大學陳戎女教授的著作,該書的出版發行展現出中國當代學者立足實際、銳意求新的踏實學風,將推進跨文化、跨學科的人文科學研究進程。
在主旨發言中,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羅錦鱗進行了題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戲劇融合的導演體會”的演講。羅錦鱗導演過河北梆子《美狄亞》《忒拜城》等優秀跨文化戲曲,他結合自身實際探討了東西方戲劇融合的創作思路。他認為,古希臘戲劇是西方戲劇的代表,戲曲是東方戲劇的代表,兩種戲劇傳統的“結合”應該具備“融合”的特質,就像咖啡加牛奶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的戲劇作品。
中國作協原副主席廖奔認為,跨文化戲劇演出是不同文化戲劇間的橫跨、移栽、選擇與價值判定。20世紀前葉,中國舞臺間連不斷地出現一系列跨文化戲劇實踐,與之相關的理論研究卻相對滯后、零散、偶然、片段,一直未能形成體系性的成果。但是《古希臘悲劇在中國的跨文化戲劇實踐研究》這本專著超越了一般性、片段式、偶感式研究和泛泛而論,更加觸及實質。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孫惠柱發表了題為“跨文化戲劇中形式與內容的融合”的演講。孫惠柱教授身兼戲劇編劇、導演和學者多重身份,早在1991年便提出了跨文化戲劇的兩大分類:形式上的跨文化戲劇和內容上的跨文化戲劇。孫惠柱教授認為,陳戎女教授的著作完全聚焦于中國戲劇人對希臘劇作的移植改編,但書中對中希文化內容的觀察與分析比比皆是,突破了形式與內容區分的對立關系。由此,孫惠柱教授重新審視和拓展了他在30多年提出的相關定義和理論界定,除了包含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之間沖突的劇目,跨文化移植中源于文化內涵的改編、解構、揚棄、逆轉等等,都是跨文化戲劇中的內容部分。
南京大學教授何成洲則認為,跨文化戲劇是一個由眾多不同性質因素構成的復雜網絡,跨文化表演是一個創新的實踐,一個表演性的行動。跨文化戲劇的表演者與觀眾之間不停地組合互動,生成了表演的能動性和力量。
在座談會中,各位專家學者高度肯定了陳戎女教授專著《古希臘悲劇在中國的跨文化戲劇實踐研究》的學術品質及價值,認為該書以創新性思維填補了國內跨文化戲劇研究的一個空白,立足于中國當代鮮活的改編和舞臺實踐,具有“動態”和“客觀”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該書打通理論與實踐壁壘,提出跨文化戲曲“三層編碼轉換”和“譯—編—演—傳”立體的跨文化傳播理論研究范式,嘗試以中國經驗、中國方案解決跨文化戲劇的研究難點。
跨文化論壇自2012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七屆,每屆聚焦跨文化研究的不同主題。此次跨文化論壇2023暨《古希臘悲劇在中國的跨文化戲劇實踐研究》新書座談會既是重要學術成果的展示,也集合了相關領域專家,大家共同探索跨文化研究的前沿領域,對于深入推進多元文明互鑒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