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冰城+客戶端 | 于秋瑩 時間 : 2023-10-12
分享到:
文化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10月11日,由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文藝報》社、哈爾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哈爾濱日報社、哈爾濱文學創作院承辦的“名家寫名城”著名作家走進哈爾濱活動迎來了第二日的“紅色文化之旅”。以文學為載體,劉颋、梁曉聲、蔣巍、金仁順、李浩、付秀瑩、劉大先、沈念、王國平、教鶴然10位作家通過考察尋訪蕭紅故居、哈爾濱大劇院、深哈產業園、太陽島等,尋訪哈爾濱文脈,感受黑土地域文化的深厚內涵,在文化與文化的碰撞中,汲取寶貴經驗和精神營養。
“這就是呼蘭河嗎?原來呼蘭河在這里。”一大早,“名家寫名城”一行的大巴車開往呼蘭蕭紅故居,坐在大巴車上的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吉林省作家協會主席金仁順指著車外的呼蘭河忍不住與同車的伙伴分享,“曾在書中讀到的呼蘭河,今天終于見到了。”金仁順表示,雖然已經來過哈爾濱很多次了,卻是第一次來蕭紅故居。2011年,金仁順的《名字里的故事——關于蕭紅》一篇文章被收錄在《蕭紅印象·記憶》一書中。“蕭紅的作品從來不是美景如畫,但她的根系深扎在泥土中,能從一粒飯粒中間咀嚼、品味出甘甜的人,也必然能體會出她心靈空間的開闊博大。”為了創作,金仁順查閱了大量有關蕭紅的歷史資料。“蕭紅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呼蘭河傳》和《商市街》是我最喜歡的兩部作品。蕭紅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她的那種平易、樸素的作品經過歲月的淘洗后,更加感性、充活力。來蕭紅故居其實是作為寫作者、作為女作家、作為東北人的一個圓夢之旅。”金仁順感嘆道,“也許蕭紅就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但因為有了蕭紅才讓呼蘭被更多人所熟知。蕭紅的價值不止于呼蘭,而是一直外放的,影響了整個東北、整個中國。”
隨后,“名家寫名城”一行來到了哈爾濱新區。在哈爾濱標志性建筑——哈爾濱大劇院里正在舉辦首屆《城市·印象》創意設計展,哈爾濱學院展出的魚皮畫、麥秸工藝、印染工藝、冰瓷工藝都讓作家們眼前一亮。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著名作家梁曉聲指著一幅畫著老道外的油畫作品說,“受到俄羅斯文化影響,哈爾濱的油畫傳統很早就有。我沒到北京和南方之前,都沒見過國畫,因為在哈爾濱滿眼看到的都是油畫,連一個老的理發店店里掛的可能都是一幅油畫作品。”梁曉聲說。在得知哈爾濱大劇院歌劇廳有1432個座位、舞臺縱深達到48米后,梁曉聲表示,“值得為哈爾濱大劇院這個劇場創作一個劇目。”
在深哈產業園和龍江學子創業園,“名家寫名城”的作家們了解到東北首個聚焦科創、立足“智能+”的產業生態服務平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現在最先進的力控電力操作機器人、激光淋巴成像檢查儀、智能心電衣、農用無人機、屏蔽式核主泵等先進設備和哈爾濱同創普潤集團有限公司的芯片制造用超高純金屬提純及制備技術。光明日報高級編輯王國平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深哈產業園,能感受到一種現代的律動,以‘帶土移植’的創造性理念,唱響深哈‘雙城記’,讓這座城市走在時代的前沿,體現出在高科技研發和運用上的實力與雄心。”王國平坦言,哈爾濱人也是迷人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外放式熱情,很自然、很溫暖,冰城哈爾濱并不冷,因為哈爾濱人賦予這片土地以溫度、激情和力量。“哈爾濱有很多面,無論哪一面都需要你自己來發現和挖掘。”王國平說。
以文學為紐帶,發揮優秀傳統文化與作家創意的橋梁作用,在回望、傳承與弘揚中,打造“美美與共”的人文畫卷,在良性互動中,共繪哈埠宏大的文學版圖。“梁曉聲、遲子建、王阿成、李琦、全勇先等,黑龍江走出了非常多的知名作家、詩人,從文學的創作角度來說,黑龍江是一個富省,哈爾濱就是一個富礦,特別出人才。哈爾濱的氣候、獨特的城市韻味都對作家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金仁順認為,像北大荒等很多歷史的人和事都是值得去挖掘的,“文學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永遠能在不同的時間點上推陳出新。”
通過“名家寫名城”哈爾濱活動整合哈爾濱地域文化資源、豐富哈爾濱城市文化內涵,進一步帶動、推進、繁榮哈爾濱本土文學創作,吸引無數文學愛好者參與到文學創作中來。當晚,“名家寫名城”文學座談會在報業大廈舉行,10位作家先后從哈爾濱的地理邊界、精神邊界,以及城市文學與鄉土文學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就“城市文學的范式與邊界”這一話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來自哈爾濱市作家協會的作家們也在會上暢所欲言,并與各位名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