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3-10-21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陳欣)10月21日,由湖南省作家協會主辦,毛澤東文學院承辦,長沙市作家協會、寧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協辦的肖輝躍生態文學作品《醒來的河流》分享會在毛澤東文學院舉行。省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省作協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管理處主任謝宗玉,省作協副主席沈念,賀秋菊、劉哲、晏杰雄、劉長華、黃亮斌、周月桂、彭湖、張雪云、易清華、陳嶸、簡媛、張覓、胡宇、賀小平等作家、評論家,湖南省第二十二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和第十一期新疆作家班學員等80余人參加會議。研討會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毛澤東文學院管理處副主任、長沙市作協主席紀紅建主持。
會議現場
《醒來的河流》是湖南寧鄉作家肖輝躍創作的生態文學作品。作者基于從2013年到2022年10年間連續、系統的觀察,以一年時間為線索,用隨筆形式記錄了靳江流域(湘江一級支流)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萬物生長及物候變化,鋪展開一幅新世紀河流生態系統的自然與博物學畫卷、一段人與自然的傳奇歷程、一張河流生命共同體的巨大關系網。本書講述的既是一條河流的生命歷程,同時也是人對人與自然關系認識的一次覺醒。歌頌了人與河流、動植物之間和諧共生的關系,倡導融入大自然去體驗更深層次的奧妙與樂趣,以更平等,更和諧的方式去保護河流生態系統。
省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講話
省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對肖輝躍表示祝賀并講話。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生態環保的重要指示精神,省作家協會聯合省直有關部門舉辦了“青山碧水新湖南”文學創作征文活動。《醒來的河流》是我省首屆“青山碧水新湖南”文藝創作征文的獲獎作品,也是湖南生態文學創作的重要收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草木叢林,皆可入文,生活是文學創作的唯一來源,我們要善于觀察生活,深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他鼓勵作家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弘揚生態文化,深刻挖掘生態理念的新時代內涵,展示新時代生態文明觀念的深入人心和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人文漸變,講好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湖南故事,創作出有情感、有溫度、有核心競爭力的精品力作,為提高全民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推動湖南文學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醒來的河流》是湖南首屆生態文學創作研討會以來生態文學創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一部生態文學力作。《醒來的河流》不僅有人與自然的深情對話,也飽含一個作家對人類應該如何生存的覺悟和省思,充分地體現了作者的經驗、情感和精神,并灌注在了她的字里行間中。肖輝躍更是通過獨特的聽覺,建構了屬于靳江特有的“音景”,聲音的“喚醒”是值得關注與重視的藝術探索。書中大部分鳥類、魚類等動物及人物的出場,都是先聞其聲,各種聲音在文本中“引吭啼唱”,不斷發出聲響的動態世界正在“喚醒”靳江河畔的“左鄰右舍”。
生態文學作品《醒來的河流》封面
作者肖輝躍對現場專家的發言表示感謝,同時分享了創作本書的心路歷程。童年時期,肖輝躍隨父親到靳江坐船,靳江的花、鳥、魚等,在她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參加工作以后,她又發現兩種在靳江消失多年的鳥,鷺鷥和喜鵲又重新出現。是什么原因讓鷺鷥和喜鵲回歸呢?靳江流域還藏著多少大自然的秘密故事呢?作為一個觀鳥達人,肖輝躍對家鄉這條河流的生物多樣性,以及人與自然的故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從此,她把關注的目光重新投向家鄉,回到靳江河畔生活,自創了一種“自然養魚法”,建了一個觀鳥“自留地”,自稱之為“鳥托邦”。在長達十年的連續、系統的觀察之后,肖輝躍在靳江流域記錄到192種鳥類、32種魚類、16種蜻蜓、28種兩棲兩爬類、以及8種哺乳動物。隨著人們愛護環境,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逐漸增強,肖輝躍相信,這些紀錄遲早會被打破。
與會人員合影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