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探索與爭鳴》 時間 : 2023-10-30
分享到:
10月28日,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華東師范大學共同主辦,《探索與爭鳴》編輯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聯袂承辦的“《探索與爭鳴》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2013—2023)十年回顧暨第五屆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頒獎大會”在華東師范大學科學會堂舉行。本次會議由開幕式、頒獎大會、青年學人論壇組成,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名專家學者及青年學人齊聚一堂,共同回顧《探索與爭鳴》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成立10年走過的道路,一道探索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與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中的理論、方法與范式,努力為助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青春力量。
大會開幕式由上海市社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主持。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與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分別致辭。梅兵在致辭中對中國期刊協會、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社聯等一直以來對青年人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對《探索與爭鳴》首創的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征文及系列活動的重大影響表示祝賀。她介紹了學校實施“一攬子”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在全國率先設立的“思勉原創獎”并專設青年原創獎等情況,寄語青年學人志存高遠,心懷國之大者,在各自的學科領域砥礪精進,為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貢獻智慧。李軍在致辭中對《探索與爭鳴》編輯部十年來堅持不懈開展青年學人支持計劃的魄力表示贊許,指出新時代期刊發展要堅守正確方向,自覺引領創新,凝練辦刊特色,繼續大力支持優秀青年學術人才成長,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刊界力量。
頒獎大會由上海市社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任小文主持。《探索與爭鳴》編輯部匯報了《探索與爭鳴》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2013—2023十年的進展情況,以五屆征文相關數據的分析,介紹了《探索與爭鳴》面向40周歲以下青年學人群體所推出的一攬子青年學人支持計劃落實情況。《探索與爭鳴》堅持與青年學人雙向互動,期刊與學人共成長。通過對5000多篇來稿的分析,編輯部發現新時代青年學人學術之路呈現出新的特質——“敢于直面時代之問,做有使命感的學術”“善于回答未來之問,做有想象力的學術”“試圖回答世界之問,做有生命力的學術”。編輯部也呼吁更多的學術期刊同行、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社會各界加入到支持青年學人成長的隊伍中,一起關心支持青年學人發展。
《探索與爭鳴》第五屆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共評選出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9篇,提名獎14篇。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朱政德《重尋人—技共生時代的“數字難民”——對三個鄭州住區在“7·20”特大暴雨災害期間的比較研究》一文獲得一等獎。朱政德發表感言:《探索與爭鳴》延續十年的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感召著青年學人,直面中國問題,扎根中國實踐,為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獻上青春的答卷。前輩學人代表趙修義教授也對青年學人提出三點希望:一是獨立思考、多思慎言;二是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三是作文負責、講究修辭。
高校領導寄語環節,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陳云松、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鳳亮分別對《探索與爭鳴》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十年取得的輝煌成果表示祝賀,鼓勵青年學人秉持追求真理的勇氣、平等爭鳴的情懷以及格物致知的為學之道。《探索與爭鳴》第六屆(2024)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暨2023年度全國優秀青年學人年度論壇隨即啟動。
最后,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敏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三點: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二是持續構筑青年學術共同體,為建設“理論中的中國”貢獻青春力量;三是與大時代同頻共振,在融入和服務時代發展中實現個人學術成長,認真地學習研究、廣泛地社會實踐、誠實地勞動創造。
頒獎大會結束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馮慶副教授、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于京東副教授、東北師范大學李濤教授、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顧文艷四位獲獎代表和作者代表,分別以《中流擊水:新時代青年文化的傳統根系和意義生機》《從日常生活到表象世界:大變局時代重思技術、社會與文明》《困境與破局:人口凈減少省份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田野調查》《文明互鑒:重識德語世界中的中國形象》為題做主旨演講。
下午還舉行了“理論中的中國:現狀、路徑與未來”青年學人論壇,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文明互鑒與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技術變革與跨學科研究”三場跨學科分論壇,來自哲學、文學、歷史、法律、經濟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的100多位青年學人,共話青年之問、社會之問、中國之問、時代之問。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