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 時間 : 2023-11-27
分享到:
11月24日,蔡測海短篇小說集《假裝是一棵桃樹》研討會在毛澤東文學院舉辦。
湖南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胡革平,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湯素蘭,湖南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游和平出席會議。譚桂林、何立偉、梁瑞郴、彭見明、龔曙光、王平、馬笑泉、謝宗玉、陳新文、卓今、羅宗宇、劉長華、晏杰雄等十余位專家與會討論。
蔡測海的書寫,“獨特的這一個”
蔡測海是全國知名作家,湖南文壇的常青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芙蓉》雜志刊發過蔡測海的大量中短篇小說,許多名篇都是從《芙蓉》走向全國。2020年雜志改刊以后,《芙蓉》每年推出蔡測海一部小說新作,包括收入小說集《假裝是一棵桃樹》中的《父親簡史》《哭嫁歌》《馬車》《西藏西》等。
作家蔡測海。
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兼芙蓉雜志社社長、主編陳新文介紹,《假裝是一棵桃樹》是蔡測海先生近年甚至是其創作一生的小說集大成之作,是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重要收獲,“這部新作語言詩意,充滿哲思,傳遞真善,體現悲憫,豐富、蓬勃、厚重、跳脫,傳承中國小說審美,盡得漢語風韻”。
湖南省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羅宗宇說,湖南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是湖南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支隊伍里面蔡測海老師應該是50后作家繼承沈從文傳統,同時又開創自己道路的一個代表者。“蔡測海影響了年輕一代少數民族文學的創作,同時以實際行動挑戰自我,樹立了很高的標桿和榜樣”。
胡革平說,我們讀蔡測海的小說,除了感受到他那獨特的語言魅力以外,更多的是對一個地域的人物命運的深情書寫,進而是對我們這個民族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他筆下的人物,沒有驚天動地的宏大事件,都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同山川萬物一樣,往往被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無跡象。但因為蔡測海的書寫,作為“獨特的這一個”,而被一代又一代閱讀蔡測海小說的人所記憶。從這一角度看,蔡測海的小說是在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懷、為人民立傳,真正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思想。
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長江學者譚桂林說,蔡測海的文學個性非常突出,他的文學創作比較接近于魯迅,有一種尋根的意向,“這部作品是蔡測海先生對藝術生命不斷的自我確證,也是一位純粹的小說家在紛繁錯亂的精神世界做的自我精神確定。”
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何立偉評價,蔡測海《假裝是一棵桃樹》所表現出來的文學高度、審美的高度,對當代文學是一個重要貢獻。它能擔得起今年中國文學和當代文學最重要的分量,這樣的文本才真正顯示出文學的莊嚴、文學的份量、文學的崇高。
湖南省文聯名譽主席彭見明認為,文學創作說來說去,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就是用自己的聲音說話是最難做到的一件事情,“蔡測海他一直就是用自己的聲音說話。”
“這是中國當代文學重要收獲之一”
著名作家、評論家龔曙光評價,《假裝是一棵桃樹》是三年來所讀到的國內出版的小說當中最好的一部,蔡測海從明清白話和現代翻譯白話之間找到了一種屬于他自己的頓挫又而充滿詩意的語言,這種語言只屬于他自己,這是中國當代文學重要收獲之一。
原湖南出版集團編審王平說,蔡測海的小說是具有神秘感和象征性的中國優秀小說。這本書書名就是一首詩,淡化了老生常談的思維思想性和意義,摒棄了公式化的人物性格標簽,想象力與形式感珠聯璧合,語言像溪水沖洗過的獨立詩,讀來令人神清氣爽。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馬笑泉認為,把《假裝是一棵桃樹》放在整個中國當代的小說版圖里面來看,它是非常重要的小說集,是當代神韻派重要的結晶,它肯定是2023年中國小說界最美的收獲。
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梁瑞郴說,蔡測海的小說語言里的活潑和青春氣息,完全不像一個古稀的老人寫的文章。他的小說結合了散文和詩歌,段落多,語言短促,長短結合,但有非常嚴密的內在邏輯,他把多種文體結合在一起,寫作難度非常高“但他完成得非常好”。
《假裝是一棵桃樹》,蔡測海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管理處主任謝宗玉評價,蔡測海是文壇上標志性很強的作家,他打通了西方理論和中國傳統美學價值,他的作品文學味很濃,保持了先鋒、魔幻的味道,“他寫出了一種夢幻般的世界,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湖南省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卓今說,蔡測海將目光下沉,對廣大生命有著無差別的悲憫,他回歸失落的家園,在兩種張力之中進行反思和提問,他的作品有現代派小說的隱約,但又不滿足于現代小說的通俗直白,還有某些既定事實的規定性,他有意打破這些東西,在小說邊界瘋狂地試探,“這本新書給人非常大的驚喜”。
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省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心專家劉長華認為,蔡測海的作品更多是對生命自身的尋根,他以一種天問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文化血脈。“蔡老師的寫作是對工業化、理性化背景下異化的人格的糾偏。”
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晏杰雄說,蔡測海的作品既具有地域性又有人類普遍意義,讓小說回到了母語的源頭,回到了中國敘事之源,他認為,這部小說集的出版可以說是當下國內小說界的重要收獲,完全可以做成一個短篇小說的“蔡測海現象”。
《假裝是一棵桃樹》:一本干干凈凈的書
研討會上,韓少功、顧建平、沈念、劉艦平等未臨現場的專家通過視頻方式,參與作品討論。
著名作家韓少功說,蔡測海的新作是他在人生與寫作的下半場,打出的漂亮高潮,是中國小說美學的重要收獲。眼下的他,重返童年與童心,與草木密謀,與魚蟲勾結,偷窺那些成年的草根鄉親。人類需要做減法,一步步退回到赤子的夢鄉與真理。“在這個意義上,蔡測海在這里的一意孤行,是對一個物質化時代的頑強抗擊,是對自己的精神救贖。”
著名評論家、《小說選刊》副主編顧建平說,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蔡測海就揚名中國文壇,他一直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實力派作家、中國文壇湘軍的主力,最近十年作品頻出,《假裝是一棵桃樹》無疑是其中佳作。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沈念說,為山河、為生民草芥立傳是蔡測海的寫作旨歸,他的雄心是為大湘西、三川半立傳,為那些有名無名的人間萬物立傳。立傳的本義,他是要寫下地方的性格和他者的根性,“他做到了,他可以一往無前地跑下去。”
著名作家、詩人劉艦平說,讀蔡測海的作品,時刻要經受智商和情商的測試。他描繪的世界半明半暗,神思恍惚,“這是很高級的小說,唯此一家,是時下文壇的稀缺品種。”
研討會上,蔡測海說,隨著人年紀越來越大,念頭越來越少,靈魂和語言也會越來越干凈,《假裝是一棵桃樹》如果有一點可取的地方,在于它是一本干干凈凈的書。他說,希望中國人能重新學習美好的漢語,用漢語思維寫書,做好語言工作,“人的生命其實不長,作為一個作家,能做的就是用寫作和閱讀豐富自己的生命。我會一直寫下去!”
此次研討會由湖南省作家協會、湖南文藝出版社、《芙蓉》雜志社、湖南省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