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3-12-01
分享到:
《盛宴》是一部紀實風格較濃的中篇小說,作者盛伯驥從一條名為齋巷的前世今生寫起,講述了巷子三位“廚房大師傅”的習廚故事,為讀者展現了20世紀60年代末長沙街巷濃濃的煙火氣。
作為20世紀六七屆、六八屆小學畢業的細伢子,小說幾位主人公因停課只能居守在家,其間小伙伴們更有機會見證了街坊大廚師的手藝,當然也飽了口福。如樊師傅做的香脆爽口的“發絲牛百葉”;李爹爹用面粉、肥肉、雞蛋做出來的發肉;舅舅做的夜宵“酸蘿卜炒肉泥”和“油煎皮蛋”等。在作者筆下,各種湘菜構筑的“盛宴”,無一不透著平凡百姓對于美食的定義。而這又與小說開篇對于齋巷曾是曾國藩家產,一度是達官貴人們聚集的富人區,形成錯位的審美趣味。
小說《盛宴》在寫作手法上始終充滿了童真和童趣,如齋巷人家擺出竹鋪夏天納涼、百分之九十居民共享公共廁所、孩子們飯點各家尋找美食的畫面等實景描寫,勾勒出齋巷人家濃濃的人情味。同時,小說對于時代變遷與個體命運的刻畫,采取近似零度寫作的手法。例如對于政治運動造成中小學停課、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作者沒有過多介入主觀性的評論,沒有刻意描寫人物的苦難生活,反而以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挖掘如何戰勝苦難歲月的閃光時刻。
小說主人公們作為知青,遠赴千里之外的山區修建鐵路,在一次搶救暈倒在施工現場的黃副連長時,小說主人公得知黃副連長身體虛弱,想辦法整來一條草魚,“將最肥美的部分切成魚片,用文火燉成一鍋濃濃白白的魚湯。這時黃副連長堅持不吃,最后等到連隊當日休病假和例假的同學每人分到一小勺,黃副連長才猛喝了幾口。”這近乎白描的文字,卻透著知青們之間厚重的情誼。而小說主人公又用準備扔掉的魚頭,放在飯盒里,鋪上一層厚厚的剁辣椒,愣是在煤油爐文火慢攻下,蒸出日后火遍大江南北的剁椒魚頭。其后,小說非常巧妙地利用剁椒魚頭照片被權威雜志刊登,又被某權威人士批評的前后不同待遇,猶如過山車般的職場起伏,以反諷的現實批判口吻,道出人物命運的酸甜苦辣。
還是這道剁椒魚頭,小說讓讀者見證了改革開放后時代的變遷,原來批評《紅太陽光輝照洞庭》剁椒魚頭這道菜的干部被撤了職,樊文不僅恢復了團支部書記職務,同時還改良優化了剁椒魚頭的制作,并以“五彩照洞庭”新菜名送上餐桌。這種對地方菜品的源頭詮釋,恐怕也是這部小說的特色與貢獻。特別是小說還通過樊師傅五十壽宴上兄弟“斗菜”的情節描述,以“蔥頭蘋果燜魚”“辣拌牛肉絲”“蓋碼發肉”等菜品的創新制作,生動再現改革開放初期社會各行各業迸發出的活力,以及地方菜品發展的魅力。
到了20世紀90年代,齋巷拆了,那些朝夕相處的鄰居也各奔東西。已經到省電視臺工作的主人公,意外被臺里領導委以重任,負責一檔振興餐飲產業活動的總編導。而他的發小樊文、樊綱、李虎也是本次活動嘉賓。在高峰論壇上,因為市商業局副局長樊文一篇《關于傳統菜系的本質追問》對于湘菜“煨制”特點拋磚引玉的發言,迅速點燃論壇現場氣氛。樊綱對于一味追求創新,過于強調菜品視覺、擺盤效果,而忽略了菜品味覺的盲目創新提出批評;已是民營餐飲老板的李虎則在自由發問環節,提出湘菜不能只是無辣不歡,并以祖庵菜原汁原味的清雅氣質,提出湘菜同樣也可以做出高規格的無辣宴。一個對于湘菜發展的各方觀念碰撞的論壇,見證了改革開放對于打破觀念束縛、勇于創新的時代精神的召喚。
小說以齋巷地道百姓家常菜為“盛宴”的開篇,以改革開放帶給國人的思想“盛宴”為完結,可以說是一篇以小見大,帶有紀實散文氣質,并且“色香味”俱佳的中篇小說。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