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3-12-01
分享到:
桂香菊黃艷陽天,
漁村樓頭江流煙。
遙望秋色山水靜,
風光美景醉心田。
握手漁業村村支書楊文武于村閣望江樓頭,佇立眺望,滿眼風清日朗,流光溢彩。村院綠樹蔥蘢,楊柳依依,池水清流,風吹波蕩。畫船燈籠閃爍,珠簾玉潤窗格,船頭少女,腰肢閃動,秀發柔舞,鮮嫩脆亮的笑聲,晃蕩出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再看白墻青瓦,樓宇閣廊,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瑤鄉民族風情如細浪流淌其間。流連民族文化廣場與接待中心,彩旗輕舞,空曠雅靜;步入漁俗文化與沅江記憶博物館,物象神韻,實景珍奇,千年陰沉木精雕細刻,萬古奇石形態自然,神工天成,栩栩如生;登上山水舞臺與景觀樓頭,“一覽眾山小”,天地萬物,盡收眼底;漫步露營基地與觀魚碼頭,更是碧波清瀾,浪花閃爍,景情耀眼。一條玉帶沅江,推波排浪而來,流經位于沅江中游的辰溪縣仙人灣瑤族鄉漁業村頭,兩岸群峰疊嶂,秋色層林盡染。值此,寬闊的江面河場與長浪清流,輕輕躍進了我記憶的長河。
20年前,我來到漁業小村,那是來看望今天的楊書記父母的。作為當時的文學青年,我與文武弟有過神交。正是他任國營磷肥廠廠辦主任時,邀請我到廠里對全廠青年職工進行文學創作培訓,而后來到他家的。
正值午后時分,沐浴著秋陽,我們徜徉河岸,談文學創作,說《青春之歌》,想人生征途,踏浪花飛濺……正當興致濃厚之時,我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到了江面的漁船上。
小小漁舟歸晚霞,蕩槳收網柳蔭下,鮮活跳閃船艙滿,竹篙點水破浪花。我們看到滿河的漁船,從下游溯江而來,從上游順風而至。槳蕩千重波,浪開萬朵花,風送江流曲,船燈照漁家。收篙掛槳,登岸歸家,點燃柴灶,小酌輕唱。
緊緊偎依在河岸的兩排矮小木屋,在夕陽的輝映下,儼然一幅滄桑的油畫,這便是漁業村民的岸上歸宿。室內簡易木床,花格土布鋪蓋,板凳小桌,粗糙簡陋。我們坐定火塘,小桌已擺上熱氣騰騰的滿滿四碗,青椒炒小魚、水煮紅南瓜、黃豆酸辣椒、青菜豬油香。文武的父親捧出滿腔的情意,把我的酒杯斟得滿滿,其母親又端來了滿罐的清香,并熱情地奪過我的飯碗,把雞肉和湯盛得滿滿。原來文武早有安排,將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雞殺了燉湯。那份慈父慈母的真情關懷,汩汩地灌進了心窩,久久地滋潤著我的心田……
把稻種在船上,把菜種在船上,船是田園、船是大地、船是泥土、船是山林的日子,已消失在遙遠的夢中了。
2019年9月以后,黨中央決定,對長江流域實行全面禁捕退捕,漁業村全面落實10年禁漁計劃,辰溪仙人灣瑤族鄉漁業村69只專業漁船、50只副業船只在全省率先完成船只拆解和捕魚工具回收焚燒任務,全村漁民100%正常上岸,徹底告別百年漁民以捕魚為生的歷史。漁業村的典型經驗得到了國務院督查組的充分肯定。從此,漁業村變了。
今天,漁業村的領航人,緊緊抓住文化振興的主脈振興鄉村,把民族特色文化高懸于亭臺樓閣、飛檐翹角,將傳統文化的文脈灌進民舍,滋潤心靈,創造性地打造了眾多傳統而新奇的特色景觀。通過舉辦漁村鱖魚節、瑤鄉盤王節、瑤鄉山歌節、瑤鄉美食節、鄉土文化節、奇石聯誼會和民族團結進步篝火晚會等文化旅游活動,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僅在2023年,漁業村成功舉辦了各項文化活動38場次,營業收入突破70多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已達10萬多元。全省唯一袖珍漁業村的487人正奔跑在文化興村、旅游創業的坦途上。
十年奮斗坎坷路,心血和淚鑄新篇。楊文武出任漁業村支書至今已13個春秋了,完成投資2000多萬元的村院建設,眼下,依然在快馬加鞭。他感嘆不已而又充滿激情地對我說,下一步,他們將在各級黨政部門領導的鼎力扶持下,著力打造水上文化景觀,決心從溆浦大江口至辰溪大洑潭電站,開通“百里畫廊”的水上旅游線路,構建沅江中游的一山一奇觀,一村一風景的沅江旅游線路,勾畫出波繪山鄉景、村容蕩波瀾、浪花開秀山的風流奇觀。
是呀!沅江中游的“百里畫廊”從千古文脈中波涌激蕩而來,從鬼斧神工的自然天成而來。這條流淌千古的江流啊,澎湃著千古詩人屈原的仰天浩嘆,波映著王昌齡的玉壺冰心,蕩漾著沈從文的詩文足跡……我久久地沉浸在波瀾壯闊的美景圖畫中,詩情又一次涌動心潮:霧撩江上天,樓閣飛云煙。漁業村頭駐,今昔換人間。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