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藝報 時間 : 2023-12-08
分享到:
《假裝是一棵桃樹》,蔡測海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23年10月
文丨沈念
閱讀蔡測海最新小說集《假裝是一棵桃樹》的過程中,一個強烈的、鮮明的寫作者形象浮現眼前:漫游者。他如同瓦爾特·本雅明筆下的漫游者,在一種獨特的遲疑不決中,懷疑著這個世界,這是最難尋覓的本真狀態。從湘西的深山莽嶺和時間叢林里漫游而來的他,既是在人世間有目的地尋找,也是在無目的地精神行走,行走就是存在本身。
當漫游者歷經世事滄桑,走過千山萬水,坐下來成為講述者的時候,他的意識從頭腦到筆端會出神,因為往事與隨想、凝視與俯察而出神。他講的是世間之事,又像是世間之外的故事,讀者如我等會產生一種對他所述內容真實性的懷疑。那些舊人舊事,是憑空而來,或是現實發生,我要如何去信任;他分泌出來的紛紜感覺,光芒四射,我要如何去靠近;他那些行云流水般的語言背后,有沒有隱藏著我未能直接抵達的“怪力亂神”;甚至我懷疑這樣的作品是當下文學敘述空間所產生的嗎?作者又是在怎樣的心理情態和社會生活狀態下進行的創造?
“假裝”“濕說”“鏡話”“萬念靈”……循著篇目,我還在探尋如何精準描述他的狀態,突然想到的一個詞是:無所事事。
這是一個匆忙的時代,一切變成短期、短視、短促。成功學被大肆崇尚,我們會把無所事事看作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人的缺陷和弱點,并認定是行動的空洞形式。于作家而言,“無所事事”卻是真正需要時間深入、沉思與駐留的,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生活讓作家失去了對無所事事的感知能力,葆有“無所事事”心靈狀態的人是罕見的。蔡測海小說中呈現出來的無所事事的狀態,不是無力行動,不是在行動中缺席,而恰恰是一種獨立的能力,是專注的探索,是精神放松的頂點。因為擁有了真正的“無所事事”的能力,他的敘述有自洽的邏輯和語言,有簡明卻繁復的時空感,有松散卻牢固的結構,有不明就里卻無法抗拒的藝術魔力。模仿者面臨不可逾矩的鴻溝,同道者則被荒蕪蔓草絆住手腳,只有他能手揮“無所事事”這把金色鐮刀,見山見水,山水開道。他創作中的強烈經驗并不是從行動中產生的,或者說當經驗發生之后,所有表達都于“無所事事”之中如地下甘泉般涌現。
從蔡測海的小說中,我們洞察到無所事事讓寫作具有生命,繼而生命也具有了光輝。這種內在生命是自足的,自足是至福。因為文學的真實深廣,只向“無所事事”的沉思者敞開自身。
漫游者的語言是不同的。蔡測海獨占一座語言的宮殿,詩性的語言在此充滿了回聲。作家韓少功說這是一個人的嘟噥,評論家龔曙光說是迷人的呢喃,我依舊覺得是出神入定之言。他背對世界,卻能看見世界;他面對世界,卻能看見世界背后的東西;他是用所有生命意識里的經驗去“看”,去思索,去表達。他不會管前言搭不搭后語,也不會強調敘述的現實精準性,但文本內在是暢通且一瀉千里的,是汪洋恣肆的,也是背負深沉苦難的。
蔡測海凸顯的詩性語言延續了中國古典語言的傳統,得其凝練、精致、生動,又有現代性語言的意識流動,氣韻神通,意蘊萬千。《三川半萬念靈》《西南鏡話》是典型的古典筆記體小說,石頭、草葉、昆蟲,都成為言者的化身,古人的萬物平等,在這種言說中得以體現?!杜O瞒梓胴i下象》中說,“瓜果是吳二元的七種表情,桃是甜美,李子是快樂,冬瓜是大笑……”還說,“這地方人的性格,是地平線的性格,無止境的退讓,不可觸摸”。他的語言夾雜很多地方話的表達,看似普通,卻有很強的及物性。比如他說:“瓜果是倒掛著的,牛羊是行走的”“鞋要合腳,還要跟腳,才能走長路”“耳朵發燒,是有人念叨”。諸多令人心中一亮的語言,文中俯拾皆是,看似熟悉的物語物象,都有著非常清晰的質感??雌饋硎巧⑽幕谋磉_,卻有濃密的詩化,如《一河寬窄》中:“我拾起一片瓷器,裂線就是琴弦”,這些都是有顏色、氣味的語言,是有動作、神態的語言,也是有張力的語言。所以龔曙光說他的小說消解了現代價值體系,消解了現代敘事模式,消解了現代類型化語體。這三個“消解”正是通過語言的更新,通過囈語、偈語、譫語、讖語來實現的。
最后,為山河、為生民草芥立傳是這部小說集的寫作旨歸。其中的每篇小說都是一次返鄉,作者的雄心是為大湘西和那個心中的“三川半”立傳,為那些有名無名的人間萬物立傳。立傳的本義,是要寫下地方的性格和他者的根性。蔡測海的“傳記”不是連貫完整的敘述,而是掠影式的,是飛揚但又可以連綴列隊的。如《西南某處,我們的經緯度》中修三線鐵路的悲情往事令人唏噓。《三川半萬念靈》中擺渡的駝子,這個駝子有兩只箱子,一只裝錢,一只裝人跡,人的腳印、手印,人在水中的倒影,充滿傳奇性,為湘西大地增添了迷人的魅力。如《父親簡史》,一撇一捺地寫父親的經歷和往昔,看得出他是很注重來處的,而《擺龍門陣的人》中寫一個懂醫、會算命的胡先生,這個人最厲害的是講故事,也就是所謂的擺龍門陣,他繪聲繪色地講別人的故事,人物的命運像故事之環,也是作者通過講“他”的故事而敘述命運之謎。又如《西藏西》中人與狗、游走與等待,既是真實,也是想象,虛實相生,建構起人與物、人與世界的深度關聯。
蔡測海輕描淡寫地寫一個人的一生,也會濃墨重彩地寫生命中的某一個時刻。他似乎只是寫萬物的形貌,也是找到了其精神長相。蔡測海說自己是一名“小說藝人”,我理解為承繼了中國傳統語言藝術與小說藝術創造之人。畢竟文學不只是反映生活,更須是創造生活。因為創造,作家雖是時間的傳承者,時間從他身上流過,但他并沒有消弭在時間中,而是成為了時間的一部分,成為了時間里最堅固的事物。
其實屬于蔡測海的狀態,過去的“混沌天然”,此刻的“時空自主”,多年以來的“原生復調”,都顯影現實里的一位奔跑者形象。他的寫作不就是一場于喧鬧與寂寥中的奔跑嗎?當奔跑成為一種生活形態,時間變成他的腳步,奔跑雖超越身體極限,但這位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文壇就享有盛譽的湘軍驍將,可以一往無前地跑下去。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