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懷化日報 時間 : 2024-07-22
分享到:
我是一個外地媳婦。龍年帶孩子陪先生回他的老家溆浦龍潭過年。龍潭是一個千年古鎮,她的神奇美麗與厚重的文化底蘊深深吸引了我。龍潭是抗戰決勝地,還是非遺多產地。單就崇實書院就百看不厭,常看常新,值得深度挖掘。她就像一位著青衫的隱居高人,靜立塵囂之外,慢煮時光。
崇實書院建于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60多年歷史。崇實書院又名吳氏蒙養,是吳氏先人為兒女興建的詩書教化啟智之所。文脈幽深的龍潭出過進士與將軍,文人雅士無數。崇實書院背靠黃龍公路,前瞻美麗的一都河,河上有古老的風雨橋——穆公橋。院前一池半月形柳塘,院內古桂合抱,翠微蔽空。書院飛檐翹角,雕龍鏤鳳,古樸典雅,既有江南園林建筑的風韻,又具西方建筑的風情。中西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可見龍潭古鎮人重教情懷,思想開放包容。
一踏進書院,時光仿佛忽然靜了。“喵“的一聲,一只花貓竄了進來。一位身著黃色旗袍的女子輕柔地把它抱在懷里:“壯壯,這些天你去了哪里?怎么瘦成這樣了?”說著拿出貓條溫柔地喂它。以為壯壯是她養的寵物貓,不想卻是只流浪貓。女子說,類似的流浪貓她收養了兩只。先生介紹說這是崇實書院院長的夫人黃夏茵,并讓我猜猜她的年齡。看她身材纖細,不施粉黛,額前幾縷劉海帶著幾絲女孩的純真,我猜約莫二十多歲吧?她淺笑嫣然,說已過四十。我可以叫她小茵,我實在難以置信。細細交流才知道,這位出生于大都市并且家境優渥的女子陪著她的夫君,一位土生土長的龍潭小伙諶鯤鵬,夫妻倆放棄深圳某知名服裝企業設計總監的高薪,在這里扎下了根。與她聊天,像聽任素汐的歌曲一樣,仿佛靈魂被治愈、凈化。她靜靜地說,淡淡地笑,目光純凈,柔弱的身軀里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琴瑟和鳴,讓我又一次相信了愛情。
我一直認為,做文化,全靠燒錢過日子,做的都是情懷。而這對夫婦卻白手起家,憑借智慧勤奮還有熱愛,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文化產業之路。他們既是傳承人,也是拓荒者。他們夫妻雙雙畢業于美術學院,有很好的繪畫基礎,這些年又輾轉全國不同的大學,參加全國非遺傳承培訓課,也曾多次深入花瑤考察,經常深更半夜還在研習,如今花瑤挑花、染布、苗繡、苗畫、掐絲琺瑯、絨花、竹編、陶瓷燒制手工方面,他們無所不能,而且還有諸多改良和創新。他們雙雙酷愛漫畫,創作了大量繪本,特別是“神龍造田”的傳說,“向警予勸學”“最后一戰”這些當地耳熟能詳的故事通過繪本廣為傳播,引人向上向善。對于小茵來說,手中的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這一屋子的孩子,那么鮮活靈動,她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滋養。我想也許這就是她永葆青春的獨特秘方。心思單純,胸懷夢想,意氣風發的她就是那個象牙塔里剛出來的小姑娘。我稱她為 “小仙女”。
“小仙女”承接過武當山的道教服飾道具,影片裝束,也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大小小的研學。還吸引著附近一百多名中小學生前來學藝。朱砂啟智、開筆破蒙、拜師敬茶……他們帶領小朋友做手工,畫花燈、做版畫、染布、做香囊。品茗、研磨、投壺、撫琴、對弈,那些消失了的民間技藝與傳統禮儀,又在此重現。“古今共融,復建再生”,源于骨子里的熱愛,他們將現代元素糅合在每一個文創作品里,延續古韻的同時又煥發著勃勃生機。
這些年,他們除了辛苦學習,基本都在創作和給學生上課。哪怕除夕,都還在忙碌手頭的創作。我問她回龍潭這七年來,如此忙碌卻幾無積蓄,后悔不?小茵淡淡地笑著,說,她和先生十分享受這種慢生活,這是他們精神的伊甸園,也是靈魂的棲息地。只是現在有了新的追隨者,就索性成立了一個團隊——塔塔拉文創中心。她和她的先生也就順理成章成了塔塔拉文創中心的掌舵人。她說做為掌舵人,現在應該會花些精力去開拓市場了,她要為這些需要養家的年輕人負責。說這話時,她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多了一種堅毅的美。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他們質樸而絢麗,單純而又豐贍,洋溢著清澈的浪漫主義。他們已經與腳下的土地連成一體。
走出崇實書院,漫步在龍潭河畔,聽著神龍造田的傳說,仿佛那龍的爪印還留在這方神奇的故土……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