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4-09-12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金星) 近日,由團結出版社策劃的“新力量文叢”出版發行。據悉,這是國內首套“兩新”文藝評論叢書,共選入十位活躍于基層文藝現場的中青年評論家的文藝批評專著,湘籍評論家李向明、譚旭日、謝端平的著作收入其中。
“新力量文叢”包括鄢文江的《微言小議》、李向明的《文心筆影》、陳宇的《詩林拾望》、范良偉的《竹林藝譚》、謝端平的《從三分天下到百家爭鳴》、馬忠的《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生態內涵》、譚旭日的《時代的微觀表達》、曹雨河的《時代深處的心靈風景》、廖令鵬的《新城市文學的新力量》、吳杰的《自說自話》。這些作品與學術性極強的文藝評論相比,深入現場,勝在鮮活。“他們的寫作,激情洋溢,敢說真話,正是對當下文藝批評的必要補充。”批評家唐小林在總序《文藝批評的“新力量”》中如此肯定。
近年來,新興文藝形態催生的“兩新”文藝評論正在成為文藝領域的最大“增量”。該文叢主編馬忠介紹:“收錄進這套叢書的評論家,來自不同的行業,有多重的面向,寫出來的東西,各有千秋。無論作品解讀,現象思考,還是專題研究,都能兼顧‘在場’和‘疏離’,為身邊文藝的生長鼓與呼,是這套叢書的最大特色。”
李向明的《文心筆影》選取作者歷年來創作發表的文學評論文章50篇,分為黃孝紀研究、文學散論、文談書話三輯。立足本土作家作品,推介新人新作,第一時間關注到黃孝紀的“八公分”系列散文創作,選擇他作為自己跟蹤評論的作家,深入研究他的每一部作品,寫出系列評論,在首次推出黃孝紀研究專輯。著力挖掘作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關注鄉土文學的現代性轉型,通過創造性轉化,發揮批評的價值引導和審美啟迪功能。該書既有對具體作品的解讀,也有對文學現象的思考,微觀解讀與宏觀審視相結合,注重理論歸納。
謝端平的《從三分天下到百家爭鳴》認為,長期以來,中國文藝評論被“三分天下”,網絡的興起和時代的發展促使“兩新”文藝評論應運而生,在深圳等地成型并引起學界重視。本書系統地論述“兩新”評論的緣起、特性、存在問題、困境與突破途徑,對國內有代表性的“兩新”評論家進行個案分析,指出“兩新”文藝評論將成為中國文藝評論最重要的力量。
譚旭日《時代的微觀表達》是一部匯集了多位作家作品的評論集。本書旨在深入剖析鄉土散文和小說等文本作品,挖掘文本背后的精神內涵,為讀者提供全新的閱讀視角,能夠激發出更多人對文學的熱愛和對創作的激情。從題材、風格、結構和思想內涵等角度出發,以草根情懷歌唱寫作的價值。
李向明現為郴州市文聯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永興縣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業余從事文學創作與評論、文化研究,1984開始發表作品,在《文藝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教育報》《中華讀書報》《山西師大學報(社科版)》《散文選刊》《理論與創作》《文藝生活》等上百家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評論等近百萬字,數十篇次獲獎或入選選刊、選本和收錄中國知網等文獻數據庫。《小小說:短篇小說的另一端》獲郴州地區第三屆(1984-1987年度)全區優秀文學評論獎,散文《品味白開水》選入高考作文輔導教材。著有《跬步集》《文心筆影》,編著《永興縣地名志》等地方文化專著多部。
譚旭日,1972年出生,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人,2004年加入省作協。目前旅居在廣東佛山市三水區,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湖南日報》《天津日報》《南方日報》《四川日報》等近百家市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文學作品千余篇,2010年至2022在多家報刊等開設專欄,著有散文集兩部,作品多次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等近20篇。
謝端平,1971年生,湖南雙峰縣人,現居深圳市。打工作家、草根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迄今在《中國作家研究》《文藝論壇》《北京文學》《創作與評論》《湖南文學》《香港文學》《文學報·新批評》《粵海風》《文學自由談》《長江文藝評論》等公開出版發行的報紙雜志上發表文藝評論百余篇和小說、散文、電影劇本等兩百余萬字,作品收入多種年度選本和選刊,出版《村上春樹現象批判》等著作多部。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