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作家網 | 周茉 時間 : 2024-09-13
分享到:
研討會現場
9月12日,山鄉巨變在當代——“清溪三部曲”創作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胡友筍,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一級巡視員董年初,廣電總局宣傳司副司長魏霄,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臺)黨委書記、總編輯龔政文,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臺)宣傳管理部部長鐘益帆,湖南衛視黨委委員、芒果超媒總編輯鄭華平,湖南衛視副總監朱琰,湖南益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鄧曙光等出席研討會。作家、評論家喬葉,周瑄璞,呂帆,孫佳山以及“清溪三部曲”主創團隊和清溪村青年代表等參加會議。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中國作協社聯部聯合主辦,湖南衛視、芒果TV、《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編輯部承辦,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協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向偉主持會議。
湖南益陽清溪村是現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以及其代表作《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等小說的創作背景地,被稱為“山鄉巨變第一村”。 “清溪三部曲”取景于清溪村,包括6集紀錄片《清溪村——新時代山鄉巨變》和8期綜藝節目《我和春天約在清溪》、12集微短劇《有種味道叫清溪》。三部曲以“視聽+文旅”的全新思路挖掘特殊地域的特殊經驗,呈現出一個文化與自然融合、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的樣本。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
吳義勤在致辭中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工作,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一直以來,中國作協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號召,組織實施了“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等重大文學行動,召開了新時代農村題材創作座談會等一系列重要文學會議,引領廣大作家積極投身新時代鄉村書寫,充分發揮文學的助力作用,推動新時代鄉村繁榮發展。尤其是與文學名家周立波先生的故鄉湖南益陽清溪村建立了密切的聯系,以多種方式與清溪村共同開展活動,將清溪村打造成為一座文學村莊、旅游村莊,成為新時代農文旅結合、實現鄉村振興的優秀范本。
近幾年來,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與芒果TV、湖南廣電一直保持了密切深入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2021年9月,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與芒果TV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整合雙方優勢資源,互補融合,共同發展。吳義勤說,“清溪村三部曲”是新時代文學影視賦能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收獲和典型樣本,值得深入研究與總結。三部作品聚焦清溪村的全面發展,以不同方式完成了對于清溪村鄉村振興之路的多維呈現,既有藝術審美價值又有獨特的現實示范意義。不僅是對新興影視多形態發展的有力探索,展現了山鄉巨變的美好畫卷,塑造了具有湖湘文化特質的文化標識,更是對文化、旅游與影視產業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嘗試。劇集的熱播有望帶動清溪村乃至整個湖南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豐收。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臺)黨委書記、總編輯龔政文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向偉主持會議
龔政文在致辭中說,在中國作協的支持助力下,清溪村從城郊鄉村蛻變為作家書屋林立、文旅活動頻繁的文學地標。去年以來,主創團隊四支隊伍三百多名媒體工作者深入清溪村創作采風,最終決定以綜藝+紀錄片+微短劇的矩陣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挖掘清溪村蘊藏的文化富礦,從今年4月到8月持續推出“清溪三部曲”,形成了一波宣傳小高潮。他談到,心懷“國之大者”,與時代同頻共振是主流媒體的立身之本;堅守人民立場,與人民群眾共情共鳴是文藝創作的光榮使命;創新節目形式,加強融合傳播是主流宣傳的必然選擇。當前湖南廣電正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主流媒體的系統性變革,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
李曉東在講話中說,“清溪三部曲”是新時代山鄉巨變中文學的創作和收獲,也是文學多層次轉化、多樣態發展的重要成果。中國作協社聯部作為中國作協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的窗口單位和部門,助力清溪村結隊共建、建立創作基地、舉辦書屋講座、新書發布會等豐富文學活動。清溪村處在益陽近郊,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和鄉野情趣完美結合。作為新時代的桃花源,不僅探索農文旅融合新模式,也為新時代山鄉巨變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積累和靈感激發。
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一級巡視員董年初
董年初介紹,近年來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扎根中華文化沃土,緊跟時代潮流,勇于創新表達,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創作精良的優秀節目。“清溪三部曲”系列節目緊扣文學與人民、與生活、與時代的關系,展現文學+旅游+產業鄉村振興新路徑。“清溪三部曲”用紀錄片、綜藝、微短劇三種影視作品類型講好了清溪村以文學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展現其獨特的鄉村風貌和村民豐富文化生活,跑通了鄉村振興的清溪模式,有效促進了清溪村文化傳承旅游發展,是關于文旅融合發展實踐的一次有益探索。
鄧曙光介紹了清溪村的發展建設情況,今年1月至8月,清溪村接待游客83.34萬人,旅游收入1494.68萬元。近年來,益陽市持續推進清溪文學村建設各項工作,立足清溪村書屋、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等文學陣地,著力培育核心吸引力,持續開展特色活動。隨著“清溪三部曲”的熱播,讓清溪村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得到了極大提升,清溪村探索文學+旅游模式、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的模式已經形成。
影視助力賦能文學詩與遠方
綜藝《我和春天約在清溪》從年輕人的角度切入,節目里,青年作家、主持人、外國友人等四位年輕人組成村游團,在村里生活的一個月中,圍繞清溪村的文學特質發掘文旅魅力,打造了四場富于春天氣息的周末主題活動,分別是春色影像展、春日美食會、春賞詩歌會、春光音樂會。主創王琴介紹,活動的參與者大多都是清溪村的村民和村里的游客,這四場別具一格的春季周末盛會展現了清溪村“詩和遠方”的文化魅力和浪漫春色,在播出后引領了一波跟著節目去打卡的旅行熱潮。讓導演組包括王琴更覺有意義的是節目的“長尾效應”:“我們的主題活動在村里延續,比如攝影展的照片留在了村里,每一張照片的背后都是清溪村的過去和現在,都是村民們難忘的故事,拼貼詩活動也成了村里新的文旅打卡項目,美食會評出的‘清溪八大碗’現在在村里的每一家農家樂都能吃到。既有傳播也有落地,能給村里留下些什么,這個最初的目標,這部輕綜藝做到了。”
作為紀錄片《清溪村——新時代山鄉巨變》的主創,鐘山感受到很多人來到清溪村后的變化,“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樣的魔力讓這塊熱土如此迷人”。把一個月來調研的信息匯總之后,他們從周立波故居當中梳理出這個紀錄片的六大元素——書、屋、溪、燈、竹、路,“這不僅僅是清溪村獨特物理視覺的特征,更是我們想要記錄展現并引發人們深思的一種載體”。
《有種味道叫清溪》選擇了一個闖入者的敘事模式,通過一個外鄉美食博主的到訪展開故事,帶領觀眾一起走進鄉村。主創王玉超表示,美食美景除了給觀眾提供味覺和視覺的刺激以外,還作為情緒價值的一種承載,就像劇中的那句臺詞:熱愛美食的人相信他熱愛的不僅僅是菜,更是想要了解以及回味那道菜背后的記憶。“而文學和影視就是我們留存記憶的最好方式。”
當得知自己的家鄉將要拍攝三部曲時,清溪村青年代表鄧旭東無比期待:“清溪村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新時代文學賦能相得益彰,被中國作協挖掘以后,我們走上了發展的高速路,使一個青山幽谷的和美鄉村更加朝氣蓬勃,活力四射。村里的人文、旅游、自然、歷史等多個維度的內容得到有機有效的延伸,使我們的鄉土文化煥發出了新的時代光彩。”通過“清溪三部曲”,他仿佛看到了文學在村莊里的具象化,文學的力量也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斷滋養著我們這片土地,我堅信在未來清溪村還將不斷創造出新時代的文學風景”。
鄉村文藝生態的發展新動能
作為作家,北京作協副主席、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喬葉經常深刻感覺到文學之“小”,也體現在碎片化的呈現模式。她談到,如果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是“聚是一團火”,那么現在文學就是“散是滿天星”。文學鑲嵌在我們生活很多的場域,正因為文學性的普遍性,它生生不息、充滿活力,關鍵在于是否能被看到。觀看“清溪三部曲”,真實而細膩的鏡頭語言最為打動喬葉:“生活和文學以這樣的形式彼此賦能、雙向奔赴,既是很好的呈現,也讓人深刻感覺到世界之大、鄉村之大、天地之大,寫作者如果充分認識到這點的話,文學創作也會有更大的可能性。”
陜西文學院專業作家、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人才周瑄璞注意到,短片里不時閃現的村頭的火車和高鐵,象征著現代化,象征著時間,也象征著無窮的前方和可能。“清溪村將被更多的人看到,同時清溪村的成功模式讓作家們思索作家和故鄉的關系。周立波、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寫好了自己的家鄉,使自己的家鄉讓更多的人看到,而我們這些后來者,我們更多的作家,尤其是曾經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作家們,將如何用紙筆為鄉村賦能?”
觀看短片后,北京大學副研究員、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呂帆認為,視頻也可以是書,關鍵是怎么做。“影視有沒有可能成為書的另一個封面,成為文學的另一種封面?”呂帆提出,娛樂也可以提升人的認知,我們生動貼近的影視形態是不是可以成為文學和更大世界的封面,讓人們不只是看,而是看見。如果從封面中能夠見到鋒芒,對年輕人也將形成潛移默化的教育。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談到,“清溪三部曲”的推出標志著湖南衛視鄉村振興主題的作品矩陣已經形成,在此基礎之上,新時代文學和影視的深度融合正在為不斷構建和完善鄉村振興的文藝生態提供新的發展動能,同時也期待著今后能夠進一步通過創作和評論來梳理與總結鄉村振興的美學風格,助力推動鄉村振興題材的文藝生態的繁榮。
合影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