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天下文訊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新聞資訊>天下文訊

    數字化,讓古籍觸手可及

    來源:人民日報 | 吳 丹   時間 : 2024-01-10

     

    分享到:

    我國現存古籍約有20萬種,修復整理現存的全部古籍,可能需要300余年。古籍數字化迫在眉睫。一本古籍,如何從紙頁“搬”到網頁?廣泛收集圖像資料、利用現代技術精細化處理……自2022年10月上線以來,“識典古籍”平臺已陸續匯集經、史、子、集等2200余部古籍,免費面向公眾開放,為解決古籍保護和利用矛盾進行了有益嘗試。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屠呦呦從古籍中獲得靈感,由此發現青蒿素;在浩瀚古籍中尋幽入微,竺可楨繪制出一條物候變遷的曲線——“竺可楨曲線”,濃縮出五千年中華大地的冷暖變化圖景。

    卷帙浩繁的中華古籍,凝結著先人的智慧,記載著璀璨的文化,訴說著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歲月不居,書闕有間,部分古籍正慢慢“老去”,褪色、脆化、腐蝕,甚至稍一翻閱就會損毀。

    當古老典籍遇到現代技術,會產生什么 奇妙反應?

    一種“打開”古籍的全新方式

    “初見”“流光”“驚鴻”“珠聯”“綴玉”……點擊網頁上的標簽,《永樂大典》的前世今生、編纂方法、歷史價值等信息,伴隨著動畫音效,呈現于眼前。

    點擊頁面右上角“閱讀大典”,進入文本閱讀平臺。《永樂大典》原本影像與數字化文本相互對照,繁簡體文字隨時切換。遇生僻詞句,可選中文本,點擊“查看引用”,出處清晰可考。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類書,匯集先秦至明初各類典籍,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但幾經散佚,副本存世不及原書的4%。對學者而言,《永樂大典》是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料;對普通讀者來說,古籍文本往往艱澀難懂,且接觸機會不多。

    如今,《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第一輯)在古籍數字化平臺“識典古籍”正式上線,免費面向公眾開放。借助現代數字技術,厚重典籍濃縮在方寸之間,塵封已久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成為觸手可及的文化資源。

    “互動化、可視化的呈現方式更加符合當代人的閱讀習慣,沉浸式閱讀體驗拉近了古籍與普通讀者之間的距離。”“識典古籍”平臺項目負責人之一、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位通說。

    自2022年10月上線以來,“識典古籍”平臺已陸續匯集經、史、子、集等2200余部古籍,面向海內外讀者免費開放。該平臺由北京大學與抖音合作共建,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免費、公開、穩定、快速、方便的檢索和閱讀古籍服務。

    “識典古籍”平臺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軍希望,“識典古籍”平臺能推動散落海外的中華古籍回流,促成古籍的開放共享。

    一次解決保護和利用矛盾的嘗試

    古籍數字化為何迫切?

    王軍算過一筆賬:我國現存古籍約有20萬種,從1949年到2019年,共修復整理出版了近3.8萬種,修復整理現存的全部古籍,可能需要300余年。可以說,古籍修復速度趕不上老化速度。

    修復整理,只是數字化的第一步。古籍具有文物和文獻的雙重屬性,修復好的古籍若只被束之高閣,后續研究就無法開展,更無法發揮其文化傳承的價值。

    因此,數字化是一場生產效率的變革,也是一次解決古籍保護和利用矛盾的嘗試。

    一本古籍,如何從紙頁“搬”到網頁?

    進入“識典古籍”平臺,平臺設計者、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員楊浩開始演示:“古籍的數字化分為兩步。一是圖像化,我們與海內外古籍收藏單位合作,廣泛收集古籍數字化圖像資料。二是文本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古籍文字進行識別、排序、校對、結構整理、標點、實體識別等,對內容作精細化處理。”

    楊浩上傳了一頁古籍圖像,不一會兒,文字自動識別處理完成。古籍圖像上顯現出不同顏色的小方框,“每個方框對應一個文字,先切分再調整順序。紅色方框是提醒此處需要人工介入,來進一步判斷和處理。”

    與此同時,古籍圖像旁已自動識別出一段文字,并可比照原圖像進行修改調整。楊浩繼續解釋:“這個過程中,主要使用了文字識別、自動標點和命名實體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文字識別技術,是對古籍數字圖像中的文字進行單個切分,再進行文字識別和順序讀出;自動標點技術,是通過序列標注的方式對古籍自動進行現代標點;命名實體識別技術,則是通過序列標注方法識別出文本中的人名、地名、書名、時間、官職等信息。”同時,在機器自動識別后,會有專人復查結果,進一步提升準確率。

    據悉,“識典古籍”平臺文字識別的準確率達到96%以上,自動句讀的準確率達到94%,命名實體識別在中古史料上的準確率接近98%。

    “大部分古籍閱讀平臺或只提供掃描文稿,或只提供文本內容,有些商業數據庫收費高昂,獲取資源十分不便。”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學生劉沐含說,“識典古籍”平臺有著豐富的檢索功能以及分類與年代篩選功能,可以輔助開展學術研究。

    一個全流程的智能化整理平臺

    集納展示古籍數字版本,不是“識典古籍”平臺的全部。團隊有著更大的設想——在一個平臺實現古籍智能整理的全部環節。

    “‘識典古籍’平臺由兩部分組成,前端是閱讀平臺,后端是古籍整理平臺。”王軍作了一個比喻,“就像是餐廳的前廳和后廚。”

    目前,作為“后廚”的古籍整理平臺,已經設定了團隊管理員、書目管理員、審訂員、整理員等各種用戶角色。下一步,將吸引各行各業的古籍愛好者、研究者,以眾包校對、協同審核等形式,推進古籍整理項目和數據庫建設,打造“古籍圖像上傳—文本校對整理—高質量標記—文本輸出”的全流程系統。

    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生劉鈺昕,提前體驗了一回“整理員”角色。

    “希望能為損毀嚴重的古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2022年4月,看到北大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的招募信息,劉鈺昕第一時間報名,成為“識典古籍”平臺的一名志愿者。

    “我參與了《春秋左傳注》《史記》《漢書》等古籍的校對工作。”談及志愿工作,劉鈺昕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印象最深的就是,為了制定魏晉南北朝官職標注規則,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還詳細翻閱了《文獻通考》的‘職官考’二十一考。”

    “新時代古籍事業發展,需要一批對古典文獻學、古籍保護、信息技術以及數字化流程都比較熟悉,又能將各方面有機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楊海崢建議,應加強古籍學科理論構建和課程體系建設,編寫適合新時代古籍工作需要的專業教材,并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以推進新時代古籍人才隊伍建設。

    “古籍是中華文明延續數千年未曾中斷的有力證明,希望通過‘識典古籍’平臺以及暑期工作坊、學術研討等活動,推動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向世界展示和傳播我們的文化之美。”王軍說。

    新年伊始,楊浩寫下了新的展望: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2024年,希望能收集更多古籍、提升整理質量,更好守護古籍這個文明之根!”

    (厲 燁參與采寫)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3D |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第一页|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www|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日本人视频jizz页码69|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久久aa毛片免费播放嗯啊| 777xxxxx欧美| 正在播放国产一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2020欧美极品hd18| 波多野结衣系列痴女|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 亚洲美女大bbbbbbbbb|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播放| 被夫上司强迫的女人在线中文| 欧美乱子伦videos| 国产色在线播放| 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xxxxwwww中国| 紧缚调教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色视频免费版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亚洲天堂一级片| 91传媒蜜桃香蕉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女同|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91自产拍在线观看精品| 永久免费视频v片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