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藝報 | 徐健 羅建森 時間 : 2024-02-28
分享到:
文學刊物作為連接作者與讀者的重要橋梁,在促進文學傳播、強化新人培養、提升全民素養、推動文化交流等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24年,全國各重點文學刊物將自覺肩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精心組織策劃一系列富有創意和特色的舉措活動,更好地匯聚文學資源、服務作家讀者,助力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
照亮寫作航道 反映時代新變
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文學刊物如同一座座燈塔,不僅照亮作家前行的航道,也引領讀者在文字的交織中,感受社會律動和時代脈搏。2024年,多家刊物持續關注文學現場,積極追蹤名家名作、新人新作,力求推出一批反映現實、抒寫時代、視角獨特、思想深邃的優秀作品。
對長篇小說的關注和刊發,一直是《收獲》雜志的重點工作。2023年,《收獲》推出了《歡迎來到人間》《河山傳》《平樂縣志》《云落圖》等多部長篇作品,其中既有文壇老將的新作,也有年輕作家的初試鋒芒。《收獲》主編程永新談到,2024年,《收獲》最重要的工作依然是對長篇小說創作的跟蹤和遴選。“長篇小說是衡量一本刊物的重要指標,中國作協的‘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對長篇小說也非常重視。編輯們必須做好跟蹤工作,緊盯優秀作家,做到主動出擊、信息暢通,要對重要作家的創作情況心中有數。”據悉,2024年,《收獲》將在雙月刊和長篇小說專號上陸續推出董立勃的《尚青》、范遷的《十面埋伏》、唐穎的《淑女之殤》、周宏翔的《當燃》、馬來西亞華裔女作家賀淑芳的《蛻》,以及須蘭、石一楓、索南才讓等作家的長篇新作。對青年寫作者的關注,也是《收獲》長期堅持的辦刊方向。“文學想要有未來,就需要源源不斷的年輕力量加入。青年專號我們已經堅持做了十幾年,今后還會繼續做下去。”此外,南帆專欄“鏡中萬象”、詩人專欄“明亮的星”以及去年新增的藝術家專欄“東船西舫”還將繼續開設,以反映和推動不同文體和不同藝術門類間的跨界傳播。
2024年,《小說選刊》雜志將圍繞新中國成立7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表1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開展工作,全力投入中國作協“兩個計劃”的創作實施當中。將持續組織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開設專欄,多出精品,扶植選發重點作品,并配合湖南益陽清溪書屋的文學活動,開展支部共建,組織編輯前往清溪村講解“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培養文學新人;在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召開之際,推出“未來小說家TOP20”計劃,遴選20名有才華、有潛力的“90后”青年小說家,加大宣傳力度,聯合魯院及其他兄弟刊物進行跟蹤培養;為從《小說選刊》走出去的青年作家班宇、楊知寒、渡瀾、李司平等舉辦創作研討會,鼓勵他們取得更好創作成績;配合做好丁玲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做好第三屆曹雪芹華語文學大獎、第二屆朱自清文學獎的評選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光大文學精神。《小說選刊》主編徐坤表示,2024年,《小說選刊》將繼續精思明辨,“治選學,做選家”,匯品類之盛,領風氣之先,把好作品選出來、留下去,為當代文學的經典化作出貢獻。
“創刊于1979年的《當代》雜志,2024年將從創刊45周年的新起點再出發,推出更多具有‘當代’格局、‘當代’風度的優秀作品,向讀者呈現更豐厚、更多彩、更敏銳的文學面貌。”《當代》主編徐晨亮表示,新的一年,長篇小說仍是《當代》的主打板塊,第1期刊發的姚鄂梅《不會飛的海燕》,書寫了一個曾夢想成為暴風雨中勇敢海燕的平凡女性的生命史;第2期即將推出張煒的《去老萬玉家》,既是一位清末少年的成長史,也是一部半島地域的海圖志;后續還將推出弋舟、寧肯及“人民警察”系列作者程琳、《涉過憤怒的海》原著作者老晃等人的長篇新作。不遺余力托舉新人,是《當代》始終堅守的傳統,“發現”欄目先后推薦了薛超偉、宥予、焦雨溪、穆薩等新銳作家,2024年還將繼續關注體現新視角、挖掘新題材、對當下生活有新發現的青年作家作品。“山河卷”是《當代》2024年推出的新欄目,以作家在大好山河之間且行且讀、走筆繪出的畫卷,陪伴讀者在跨越時空的紙上行旅中“讀懂中國”。此外,《當代》還在2024年增設了詩歌版,《當代·詩歌》逢雙月出刊,旨在努力呈現當代中國詩歌的活力、重力、實力、魅力,與《當代》《當代·長篇小說選刊》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品牌期刊方陣。
展現新時代文學新面貌、新潮流
作為文學作品發表和推廣的重要平臺,文學期刊在新時代文學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學的載體,更是展現新時代文學面貌的重要窗口。2024年,多家文學刊物通過精心策劃,將一批反映時代特征、體現社會進步、書寫人民精神風貌的優秀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
作為推動民族文學事業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陣地,2024年,《民族文學》將繼續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資源,發掘和推出優秀民族文學作品,用心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民族文學》主編石一寧介紹說,2024年,《民族文學》漢文版將繼續圍繞中國作協“兩個計劃”,組織編發少數民族作家相關題材優秀長篇,同時加大力度,組織和刊發表現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風貌的各類體裁作品;民文版將新開辟“新時代鄉村故事”專欄,刊發民族地區山鄉巨變、鄉村振興題材的少數民族文字原創或翻譯作品。此外,漢文版和民文版還將分別舉辦新時代鄉村振興題材創作和翻譯培訓班、改稿班;繼續開設“聚焦新時代”“奮斗新時代”專欄,書寫各族人民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的優秀作品;辦好“雪峰山杯·共有家園”征文大賽;重視青年作家培養,漢文版“本刊新人”欄目將加強扶持“90后”“00后”青年作家及人口較少民族作家,加大力度培育新生力量;加強漢文版“云客廳”欄目建設,通過新媒體互動,拓展工作半徑,擴大刊物受眾面;以新成立的《民族文學》創閱中心為平臺,開門辦刊,深接地氣,輔導、培訓民族地區基層作者,使刊物走進民族地區更多讀者中間。
“文學須精品,人間要好詩。龍年的《北京文學》將篤定辦刊,奮力前行,秉持精品意識,執著抒寫時代,做到關注名家大家與力推新人佳作并重。”《北京文學》主編師力斌談到,2024年,《北京文學》將在成功推出“新北京作家群”的基礎上更上層樓,繼續辦好這一欄目,編發一批富有時代感、現實感和思想力度的年輕作家佳作,以更為豐富的題材、風格、類型,展示首都文學的新面貌、新潮流。前3期已經編發了常小琥關于新聞調查記者題材的《中間人》、西元反映軍隊精神面貌的《大校、上尉和列兵》,以及孫睿深扎北京“回天”地區進行生活體驗的《四輪學區房》。《北京文學》還將力推跨界散文,目前已推出李敬澤、陳平原、楊文豐等作家的新作;報告文學將以提升質量為抓手,力爭推出一批留得住的好作品。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現實中國”欄目第1、2期連續推出朱曉軍的長篇報告文學《巴黎有片榕樹林——溫州人在法國》,獻禮中法友誼,展現海外溫州人的夢想、拼搏與家國情懷;第3期推出的報告文學《刀郎,大漠中行走的胡楊》,追蹤刀郎的點點滴滴。此外,《北京文學》還將深化“北京文學高校行”活動,加大與全國40余所高校文學社團的聯誼互動,拓寬文學新人的發現渠道,以“新人自薦”“星群”等欄目為依托,進一步加大新人培養力度。
2024年,《湖南文學》在裝幀設計和欄目設置上進行了全面調整。《湖南文學》主編沈念介紹說,除保留小說、散文、國際文壇、詩界等傳統欄目外,雜志在新一年增設了5個欄目。“關注”欄目主推貼近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要求作品對現實生活有洞察力,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風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重點推薦湖南實力作家;“青年計劃”欄目主推新銳作家,側重全國高校創意寫作專業學生和湘籍青年寫作者,并附上作者簡介、創作談和相關短評,充分展現年輕作者的創作活力;“筆談”欄目主要發表觀點新穎、關注文學現場的泛文學評論,具體針對某一文學現象或文學門類,提前策劃主題或根據來稿選定主題,以豐富刊物內涵,開闊視野;“地方”欄目主要刊發與時代接軌且具有獨特話題性的地方性寫作文本,旨在用多元化的文學方式,展現某個地域所生發的文學、美術、戲劇、音樂、民俗等文藝現象,側重展現湖湘文化的流變與發展;“回眸”欄目意在回顧湖南文學史,刊發曾產生重大影響力的湖南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多角度對其創作展開討論,包括讀者隨感、作家印象、評論家隨筆等。此外,《湖南文學》還將適時編輯省內文學作品增刊,以提高省內作者的上稿率和寫作熱情。
名家新人并重 創作理論兼容
在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文學刊物既要堅守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又要擁抱新興的文學力量,實現名家與新人并重、創作與理論兼容的多元發展格局。2024年,多家刊物不僅致力于推出成名作家的精品力作,更重視為新人新作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從而保證了文學創作的持續繁榮和生生不息。
與《當代》一樣,2024年適逢《花城》雜志創刊45周年。創刊以來,《花城》始終秉持獨立精神、人文立場、新銳主張,支持具有人文精神、獨立建樹的寫作。《花城》主編張懿說,2024年,《花城》的作家陣容將延續以往“頭條名家+實力中青代作家+潛力新生代作家”的展示思路,跟蹤名家、關注新銳,讓各代際作家隊伍共放光彩。全新推出兩個專欄:一是李修文專欄,每期推出其最新作品,2024年第1期已推出其長篇新作《猛虎下山》;二是與學者張莉共同開設“新女性寫作”專欄,每期推出3位作家,關注女性寫作的新動向、新收獲,發掘青年女性寫作者,推動中國當代文學及女性文學發展。第1期已推出3位“90后”女作家的作品:楊知寒《慢回身》、三三《上海女郎(2003—)》、蔣在《許多》。2024年,《花城》還將在設計風格上不斷優化升級,以更具設計感的元素與色彩展現文學風貌,為讀者呈現更豐富的內容;為在刊物上發表的作品配合一系列宣傳推廣工作,包括利用自有媒體矩陣發布推廣,約請知名學者、評論家為作品撰寫評論,借助花城文學院的平臺優勢舉辦作品分享會、研討會等;借力花城出版社“書刊互動”的產業優勢,立足嶺南,聚攏國內優質文學資源,圍繞“花城”文學IP打造融合創新的創意平臺,不斷探索新的文學表達方式。
2024年《鐘山》雜志第1期除刊發孫頻《雪隱于雪》、劉慶邦《麻鼻子與普大田》、胡性能《去曇城的路上》等多位作家的優秀中短篇小說外,在專欄方面也有堅實的作品呈現。王彬彬繼續“欄桿拍遍”專欄,聚焦近現代文史,寫下《伍連德東北抗疫與現代醫學在中國的扎根》;雷平陽繼續“泥丸小記”專欄;作家論專欄“河漢觀星”刊發了張學昕撰寫的《班宇論》。《鐘山》副主編贠淑紅表示,2024年,《鐘山》會持續做好傳統優勢欄目,在小說、非虛構及文學評論等方面繼續觀照文學現場,將深入時代生活、燭照人性之光的好作品呈現出來。在名家新作之外,還會更多關注青年作家創作,一方面繼續加強前兩年新設的欄目“發現·創意”,關注高校創意寫作專業學生的新人新作,展示青年獨特敏銳的觀察視角和文學審美;另一方面也會關注批評家對青年作家作品的分析研讀。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