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藝報 | 徐健 羅建森 時間 : 2024-03-27
分享到:
2024年,全國各重點文學刊物展現出銳意進取、守正創新的新風貌,以更加貼近作家需求和讀者期待的方式,提升服務品質,深化內容創新,致力于構建繁榮多元的文學生態,為廣大作家提供更為廣闊的表現舞臺,也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打造一片豐饒的精神綠洲。
探索文學傳承創新的多種可能性
近年來,《山西文學》堅持“展示山西文學最新成果,推出文學山西新銳力量”的辦刊宗旨,除持續辦好“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視野”“漢詩”“小小說”“非虛構”等傳統欄目外,還設立了新欄目“步履”和“初聲”。“步履”欄目自2019年設立以來,刊發了班宇、王占黑、楊知寒等一批青年作者的小說新作,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2023年新開設的“初聲”欄目,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值得扶持的山西籍青年作者,已推出趙越、周澤宇、老邪等文學新人的作品。《山西文學》主編魯順民表示,2024年,《山西文學》將繼續做好已有欄目,同時重點抓好現實題材創作,比如“非虛構”欄目,目前已刊發《公租房小區里的老年愛情》《我的公元紀事》《街巷旁》等多部關注現實生活和個人生命體驗的作品。報告文學作家李春雷反映太行奶娘的紀實作品,也將在年中擇期推出。
《草原》主編阿霞表示,2024年,《草原》“自然寫作”欄目將持續發力,引導作家觀照當下的自然生態文學創作,鞏固和擴大自然生態文學的影響;打開國際視野,發表國外自然生態文學前沿作家的作品,展現不同時空下人與自然的對話。欄目3年來的成果,將于今年上半年結集出版。持續關注青年作家成長,開設“草原十二騎手”欄目,集結海勒根那、娜仁高娃、趙卡、拖雷、渡瀾、曉角等12位內蒙古青年作家,向全國讀者重點推薦;聯合高校文學社團和創意寫作專業,發現培養文學新銳,以“新發現”“文學作品聯展”等欄目和形式,探索文學傳承創新的多種可能性,擬在第5期推出“青年作家小說專號”,通過青年作者的發現和表達,抵達社會與時代深處。“細讀與批評”欄目,將注重發掘和推出青年批評家的評論觀點和閱讀經驗。
“2024年,《江南》將在原有基礎上,重點突出‘新’和‘廣’,更注重策劃,強調選發作品的藝術性、社會性和創新性。”《江南》副主編哲貴介紹說,“新”是指在選發稿件時,會更注重作品的新意,要有創造性、未來性。“我們今年還開設了‘文學新浙派’評論欄目,以推動形成一支‘文學新浙軍’,并通過梳理,讓浙江作家更清晰地認識到應該繼承哪些優良傳統。”“廣”則是指在欄目設置和選稿標準上,盡量將雜志的容量空間拉開,使其更加豐富和包容。“黃德海讀《史記》專欄和唐諾讀世界名著專欄,都是這方面的嘗試。‘非常觀察’是我們的特色欄目,每期選一個熱點話題,邀請各行業專家深入討論。這個欄目已經設置12年了,今年我們將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一些改變和創新。”
關注新人佳作和創新文本
《四川文學》主編羅偉章談到,《四川文學》自1956年創刊以來,推出過多部優秀中篇小說,但一直沒有發表過長篇小說。2024年,《四川文學》將在季末推出長篇小說欄目,年發4部,試行一年,之后根據具體情形,進一步擴大刊量,從而推進長篇小說創作,特別是四川的長篇小說創作。現實主義是《四川文學》一貫倡導的文學立場,旨在摒棄那種缺乏文學說服力的空洞表達。此外,為加強與讀者的互動,雜志還將不定期選發讀者對本刊作品的品讀鑒賞,以及讀者與編輯的通信往來。
《福建文學》常務副主編石華鵬介紹說,2024年,《福建文學》將著重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舉辦文學下基層改稿活動,加大對基層文學新人的發現和培養力度,適時推出新人小輯,計劃深入8至10個縣區改稿,2024年第一場下基層改稿會計劃在3月底走進福建南安。二是加強紅色文化宣傳,組織作家深入閩西紅色革命基地采訪創作,擬在第10期推出“紅色文學”專號,推動福建紅色文化資源的文學轉化。三是繼續辦好“重點推介”和“新人新銳”欄目,全方位推出小說新人。
《莽原》副主編張曉雪表示,2024年,《莽原》將在堅持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兼容并包與多元表達,也更加關注新人佳作和創新文本:“我們熱愛塵埃中的生活,也歡迎云霄上的歌詠;接納眾生的世相,也珍惜個體的聲音;擁抱如火如荼的時代,也推重獨立自主的思考。”《莽原》將在兼顧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文學評論等多種文體的前提下,爭取向讀者呈現作家們的真知灼見,推出文壇新秀生氣蓬勃的文本,讓讀者看到日常生活如何被敏銳捕捉和呈現、“新鄉土文學”如何激發令人期待的異質書寫。
為文學愛好者提供更多文學服務
2024年,《邊疆文學》擬組織策劃一批反映云南社會生活、展現邊疆發展和民族團結的選題,并在重要欄目推出。2024年是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評選頒發之年,《邊疆文學》將力推一批云南少數民族骨干作家的精品力作,加大“民族敘事”欄目的作者數量和分量。“去年雜志有40余篇作品被轉載,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微小說成為重要的轉載增長點。我們進一步加大策劃組稿力度,推出一批全國微小說創作者的佳作;此外還將加大2023年新設欄目‘科幻未來’的組稿力度,將這一面向未來、面向文學另一種可能性的欄目辦成特色欄目。”《邊疆文學》主編潘靈介紹說。
“2024年,《鴨綠江》將在辦好小說、散文等常規欄目的同時,強調‘做細與做深’。”《鴨綠江》主編陳昌平介紹說,2024年,《鴨綠江》強化了“微小說”欄目,增加版面以約請更多微小說名家的稿件,以期用這一短小靈活的文學體裁,挖掘和團結更多作者。此外,從第1期開始,開設新欄目“汪曾祺三人談”,邀請學者徐強、楊早和李建新,以對談的方式,圍繞汪曾祺的著述與生活,發散式展開話題。恢復“鉤沉”欄目,邀請對遼沈文藝界有深厚研究的作者,集中展示遼寧前輩作家、學者的人生故事,用鮮活的筆觸鉤沉歷史,繼承和書寫紅色傳統,弘揚具有悠久歷史傳承、積淀深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近年來,《星火》一直在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的辦刊之路。雜志以紙刊為根本,依托散布于江西省各市縣的讀者驛站,構建自己的文學社群,以線上線下的交流活動來傳播《星火》的文學理念,提升讀者的文藝素養,拓展傳統文學期刊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影響力。據《星火》主編范曉波介紹,2024年,《星火》將繼續鞏固提升品牌欄目“原漿散文”的影響力,同時推出專發新人作品的欄目“第一聲”和子欄目“蟬的地下時光”,前者刊發作品,后者刊發新人自述,講述其處女作發表前個人的文學歷程。《星火》編輯部還將策劃一系列文旅融合的創意活動,為越來越多奔著《星火》之光而來的文學愛好者提供多元的文學服務,為更多文學受眾構建精神家園;對讀者驛站工作模式進行理論梳理和制度建設,使之更清晰更成熟。
推動作家創作不斷邁向新境界
“2024年,《紅巖》秉持‘立足重慶,面向全國,服務作家,服務讀者’的辦刊宗旨,大力提升品牌建設,優化欄目設置,主打‘敘事’‘文存’‘詩集’‘專欄’‘紀實’和‘譯文’欄目,重點刊發具有可讀性、現實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各類優秀文學作品。”《紅巖》副主編歐陽斌談到,為更好適應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推動文學作品更好貼近讀者,《紅巖》創建了“紅巖文學”APP,以實現紙質期刊的電子化,促進媒體融合發展。“廣大讀者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閱讀《紅巖》,這是《紅巖》順應時代發展的創新性舉措。”
《長城》主編李秀龍談到,將在打造刊物特色方面持續用力。對于全國重要作家的重頭作品,《長城》將通過“評說”欄目,配發創作談及兩篇評析文章,深入探討作品的精神內涵及藝術風格。積極推動短篇小說創作繁榮,約請作家、評論家,打造好品牌欄目“短篇的藝術”,并特別推出“短篇小說作品專輯”,表現不同代際作家豐富各異的探索和追求。辦好“文壇觀察”等文學文化探討欄目,拓展對“當代文學與批評倫理”“城市文學與文化”等重要創作問題的探討。繼續在“冀軍新實力”欄目發現和推出青年佳作,并增強評論家對青年作家作品的分析和評論,以更有效地推動創作不斷邁向新境界。
作為全國唯一當代新詩選刊月刊,《詩選刊》堅持貫徹精品和經典意識,面向詩歌創作現場,推出了“詩意中國”“當代詩壇”“新詩集”“新文本”“詩歌口述史”“槐北詩話”等特色欄目。《詩選刊》主編桫欏說,2024年,《詩選刊》提出“博采眾長,磨礪特長;薈萃各家,自成一家”的辦刊理念,積極探索新詩現代化之路,加強與各期刊的橫向聯系,詩作選編既重名家名作,也重新人新作。開門辦刊,與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合作開辦“詩歌聯合課堂·評刊會”,邀請全國高校青年教師學生參加。持續深化“技術時代的詩歌書寫”筆談,為互聯網時代的詩學理論建設提供平臺。在微信公眾平臺開辦“詩選評”欄目,邀請評論家、詩人評點詩作,共同探討詩歌評價新標準。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