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湖南 ? 專欄 時間 : 2024-03-29
分享到:
胡金華是詩人中典型的大器晚成者,近年來大作頻出,近期更是捧出了一部厚重詩集《雪落在南方的鄉下》。燈下黃昏,細細品讀這部作品,只覺眼前雪花飄飄灑灑,不只落在南方鄉下,還飄在讀者心靈,韻味像清光般漫涌。
這部詩集令人沉迷之處,首先是想象的奇特與豐沛。譬如“生活是塊臘肉/只是高掛在/終日熏烤的火堂(《金子村》)”“一條石路通往村前的缺口/老婆婆打落的牙縫(《一個古村的新生)》”“一把篾刀削薄自己后半生的命(《篾匠》)”,這些妙手偶得的詩句,詩人的聯想與想象自然、親切而奇特。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為“吟安一個字”,表現出最美的意境,常“拈斷數莖須”。胡金華也有自己遵循的詩歌創作原則,其中之一便是“要有詩意,努力寫得有韻味和畫面感”。
《母親印象(組詩)》中,“一張床、一床被/我選擇三伏天出生也許為了節約/娘和我打地鋪/根根稻草能扯出我青澀的童年”“兒女的補巴像細作的田地/半夜的月光也不放過”,三言兩語便勾勒出了寒門子弟出生與成長的辛酸往昔,以及父母撫養兒女的不易。《泥瓦匠》中“青煙沒了/我的童年沒了/泥窯和往事都長滿了茅草”的句子,則以看似平淡的漢字與詞語藝術組合,構筑出飽含神韻的意境,令無數有過鄉下童年生活的讀者悲從中來,詩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妙筆,也得到了深邃體現。
胡金華的詩集里還有著熾熱而綿長的親情與鄉情。他出身南方鄉下,常年在千里外的他鄉工作,故鄉始終夢縈魂牽于心,見于筆端,便是汩汩滔滔的詩情。
《鄧家灣》一詩中,詩人說自己老家“如一粒稻谷散落在湘中一角/怎么描繪也畫不全也不重要”,但實際上在其心中有千鈞之重,“一顆小石丟入附近的漣河還有水花/誰人會關注水里還有一只小蝦/可我不能不關心和愛啊/那是一個游子魂牽夢縈的家鄉”。面對揮之不去的鄉愁,詩人用功頗多,《雪落江南》《母親印象》《散落天堂的愛》《清明進山》《與生俱來的病》等都是可圈可點的代表作。
這部詩集的精妙,自然不只有我讀出的這幾點,胡金華行走異鄉數十年,他在退出俗務回歸山水之際,將所有一切化為筆端源源噴涌的才情。我想,他筆下的雪花將更為絢美多姿,在詩壇的后續之功也將更為輝煌。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