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 高凱 時間 : 2024-04-03
分享到:
北京出版集團出版傳媒研究院以“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的出版融合創新之路”為主題的出版融合發展論壇日前在京舉辦,多位行業專家和知名學者應邀參加。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國倉認為,人工智能為出版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但要時刻明確優質內容是絕對主體,新技術和新業態是雙翼,只有強主體插雙翼,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才能實現新時代新征程上出版業高質量騰飛。”新時代背景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具體到出版界,要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用”技術,讓技術賦能發展;二是“融”技術,加快媒體融合步伐;三是“擁”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杭敏以前沿的視角和翔實的數據,闡述了人工智能將為出版業發展帶來的獨特機遇。她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代有望充分釋放出版行業的數據資產價值,促進出版行業產業鏈和價值鏈重塑,為出版業帶來新的增長模式。“在新質生產力的政策背景、人工智能的技術背景、出版行業自身具有高質量內容的歷史背景下,出版行業勢必會迎來新的發展,我們要做好準備。”
三聯生活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以《三聯生活周刊》的內容生產和廣告收益為例,指出,在全媒體時代的語境下,內容與廣告已無明確界限,出版機構不能只關注將內容電子化,更要探索如何用互聯網的方式生產內容。“在互聯網汪洋大海里,培養自己獨特的、特殊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出版機構生存的關鍵。”
人民交通出版社行翼科技總經理姜占峰表示,AIGC對于出版業來講是一種革命性技術、顛覆性技術,能夠為出版業全媒體資源建設提供巨大助力。但目前還存在版權難以界定、行業標準缺失等現實問題。“要抓住行業標準的主導權,構建相關的內容監管和審核體系,有針對性、控制性,這是每個出版人都應該呼吁的。”
北京印刷學院原黨委書記高錦宏認為,新質生產力是一個理論創新,從其核心要素看,發展新質生產力也是出版產業堅持推進和發展的方向。“在全媒體時代下,互聯網+、人工智能+,我們必須積極面對,熱情擁抱,勇于創新,否則肯定會被淘汰。”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強談到,全媒體時代下,各種新技術給出版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思維方式、創作機會。我們要應對新變化,進一步強化編輯的主體地位,提升編輯的篩選、把關能力,運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以及在全媒體時代對內容的辨別力和把控力。
與會專家表示,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普及,作者的創作方式、出版行業的內容生產方式、讀者的閱讀方式和習慣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對出版業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助力全民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出版社社長章宏偉還以“故宮出版社融合發展之路探索”為題發言,講到,故宮出版社依托故宮博物院寶藏資源和專業人才,深挖數據價值,針對讀者需求融合技術創新,打造出如《謎宮》《你好啊!故宮》《清明上河圖3.0》等優秀融合出版產品。“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相信融合出版肯定道路會越來越寬廣,也會給出版業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