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網時刻 時間 : 2024-05-10
分享到:
四都,我老家村子的村名,原指由老屋里、新屋里、杉樹腳和永樂塘四個行政村組成的那一方水土,是一個地理概念?,F今,原有的四個村重組為四都行政村,俗稱大村,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四村整合為一村,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概念。當然,四村能合并為一村,還是得益于同祖同宗的緣故,大家都是族親,都是一脈之子,在心理上就有一種親近感,本是同根生,何須分你我。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時值仲秋,經寶塔腳胡家、過新屋地和麥地江村旁,假期興致盎然回四都,雖不及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卻也滿目燦爛,沿途小河兩岸和房前屋后一片深黃,草樹披金,山嶺紅楓添彩,閃閃發亮,所見皆是美好,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甚感心曠神怡。
或許是天公作美,善解人意,一路天氣陰柔,和風習習。不過,上蒼似乎覺得如此美景缺乏美酒助興是一件美中不足的憾事,行至中途,在位于老涼亭村后山路段時,卻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次第,仿佛是要將濃濃的鄉情融入雨中,化雨為酒,為在外回鄉的游子接風,陶醉一顆戀鄉的心靈。有些事情,是要講究一點天機的,可遇不可求,帶有巧合性和偶然性,盼雨不一定來雨,不盼時說不準在人不經意間悄然而至,含著幾分意外,若是恰合心情,頗為驚喜。
這次的雨就是悄然而至的,雖是飄飄灑灑,但不濕人衣。既然逢此妙機,索性停留下來,淋著綿綿小雨,站在山坡上望向老涼亭村的山頭,倒也別有一番況味,萬般情思涌上心頭,往昔的情景一點一滴浮現在腦海中。小時候,爬牛軛嶺往縣城,沿著山間彎彎曲曲的黃泥小路,小心翼翼地慢步,上了水庫后到達山頂的涼亭,這是每一個路過這里的鄉親都巴望到達的地方,到了這里不僅可以稍事休息,調節體能,而且還有清香撲鼻的茶水可以解渴。
更愜意的是,由于涼亭是用粗大、寬厚的青石砌成,不是一般的磚木結構,與普通的磚瓦涼亭有本質的區別,隔熱、防熱性能相當良好,炎炎夏日,一進入涼亭,當即就感覺沁涼沁涼,全身無比舒爽,山風吹來,汗水快速揮發,一身產生一種抽絲般的快意,一股發自內心的愉悅感彌漫身心,由里而外,點點溢出,何其快哉,那份刻入骨髓和靈魂的溫馨至今不曾絲毫淡去。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鄉村建設改觀極大,現今條件好了,水泥公路村村通,再也不用爬山步行了,遇到下雨,道路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泥濘不堪,兒時的經歷只能作為一份美好的回憶,久久珍藏在心中,甜蜜著掛念鄉土的夢境。
印象里,孩時曾跟堂兄晚上到李廣洞村的水井里釣過鯰魚,那時沒有路燈,一把電筒,高一步低一步行走在田埂道上,一不小心就有掉到田里或水溝中的危險。經過三四個小時的耐心等待,到得子夜時分,收獲還算可觀,細細盤算,有個大半桶,返回時依舊是低一步高一步,興許是桶有些重量,有時身體失了平衡,左右搖晃,時常伴著趔趄,有兩次差點“下水”,盡管戰戰兢兢,然而一想到桶里的內容,也自覺值了,心底一陣暗喜,格外心滿意足。
而今,李廣洞到四都已修通了水泥村道,兩個車道寬,如遇對面來車,能夠互相同時通過,更主要的還是在于,水泥道路要比黃泥路干凈許多,免卻了“泥巴裹滿褲腿,鞋子重如冬瓜”的煩惱。此番回鄉,我特地從李廣洞村口的公交車站牌處走步回家,親身體驗在水泥路上冒雨漫步的感受,同時重溫一下那時在泥巴道上走路的滋味,從而在思想上形成一個對比,對昔日和現在的境況有一個全新、深刻的認識。終歸是下著細雨,路面免不了有些積水,但還好,村里平時安排了專人定時清掃衛生,路面非常潔凈,路況也稱得上好,比較平整,不似往年高低不平,省去了雨天路滑的現象,深感步履輕盈,輕松灑脫,使人切實認為如今的村路條件與先前是不能混為一談、不可同日而語的兩重天。
尤為不同的是,路的兩旁新房林立,兩層、三層的紅磚新房比比皆是,一座緊鄰一座,排列整齊,并且裝修精細,戶型美觀,場面亦開闊,客廳寬敞,墻壁和窗戶經雨水淋洗,十分明亮悅目,鄉親們的富裕生活可見一斑,不言而喻。記得當年,路邊都是低矮的水磚屋,杉樹皮作瓦,薄膜紙封窗,有的甚至是茅草房,到了冬天,西北風就如一個不速之客,不請自到,個中艱苦不忍再提。注目眼前的興旺景象,令人心花怒放,由衷開懷,在肺腑深處為廣大鄉親過上了稱心如意、錢糧有余的幸福生活感到高興,并在心里致以深深祝福。
到達四都村這一片區,不環繞一周、仔細欣賞田野景致,絕對是遺憾的,也可進而說是錯誤的,倘若是走馬觀花,會錯過很多值得攝影定格的精彩畫面。前些年,乘著新農村建設的東風,處于田洞中心地段、連接四村的原先狹窄人行泥路,經過多方協調,翻修成了可供車輛通行的水泥機耕道,水溝同時用石塊、水泥修砌加固,當今的四都片,四村可以互通車輛,四通八達,出入便利,物質流通迅速快捷,既帶動了經濟進步,又為鄉親們茶余飯后出門散心提供了有利因素,豐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意識情操,人人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這回回四都,因趕上中秋時節,正是二季稻成熟的季節,心性特別飛揚。邁步在機耕道上,聆聽著溝里從多公壩、五里溝汩汩流來的清水低吟淺唱,饒有興致地環顧四面成片的、黃澄澄的醉人景色,真正叫人不舍挪移腳步,老家活脫脫、真切切就在面前,好一派豐收在望的田園風光,讓人在常常情牽夢繞的意境中真實地醉了一回,如不碰上小雨,定可領略現場大伙忙于收割的場景。
細雨飄落在稻禾上,水珠反射著日光,晶瑩剔透,或許是沾了雨水的緣故,也或許是已滿季熟透的緣故,那些稻禾都低垂著頭,一個個像謙卑的智者,無比低調,都說越成熟越低得下頭,不知是不是這般意義。時而,三兩只白鷺在田野上空展翅飛過,白鷺的白色與稻禾的黃色形成鮮明反差,如此絕妙的短暫瞬間,極其不容錯失,最是適宜抓拍,使這一難得的鄉村曲調借助鏡頭永恒留存于相冊之中,借助相冊永恒留存于人的心田,百看不厭。
雨中回四都,本是冥冥之中天意有雨,無意中卻有別樣的體會,有別樣的感悟,也有別樣的心境,更有別樣的情愫,意味獨特,回味無窮而悠長。祝愿四都四季豐碩,都是旺象,祝愿四都人四季康泰,都是福相!
(文中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