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4-05-20
分享到:
老家來的好友,給我帶來鼓鼓囊囊一袋子的正宗沅陵壇子菜。打開來,里面是一只只釉色溫潤如玉的瓷罐。分別裝著酸辣椒、酸豆角、酸茄子和臘八豆等。我很是高興。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大國,也是蔬菜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考古發現,早在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培育并種植蔬菜。于是乎,如何保存一時吃不完的生鮮蔬菜成為一大現實問題。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實踐中,祖先們創造了壇子菜的制作工藝。北魏時期的農業科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系統地記載了泡菜的制作方法。此后,自制壇子菜的傳統工藝便在我國悄然興起,延續至今。
兒時生活在鄉村,每家每戶都有腌制各種酸菜的器具,我們從小目睹了大人們制作壇子菜的方法與過程。上中學時,生活條件欠佳。為節省菜錢,每個周末回家,同村在校寄宿的伙伴人人都要炒上幾樣自家制作的壇子菜帶去學校。返校的書包里,塞滿裝著各種菜品的玻璃瓶子,給我們的少年時代留下了深刻記憶。
在我們老家,除了蔬菜,無論雞鴨魚肉都能加工成壇子菜長期保存。比如酸肥腸、紅曲魚等。兒時到小溪捕魚是最熱衷的一大樂事,抓到的魚或泥鰍,吃不完的就腌制成魚干,存放在壇子里慢慢食用。
家住沅陵大山深處的大姨,她們村年年在秧田里放養魚苗,待稻谷收割時放水抓魚。大姨家每年都用壇子腌制粉仔魚。跟隨做教師的母親在外地上小學那些年,一到暑假,我就在母親帶領下去大姨家做客。山里人沒有豐盛的佳肴,每餐都煎上一大碗黃彤彤的粉仔魚擺在我的面前。那種香脆酸爽的滋味讓我食欲大增。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學教師。有一年調到一所遠離公路的山村小學任教。學校是一列磚木結構的平房,孤零零地立在沒有人家的荒丘之上。學校幾位當地的老師都住在家里,只我一人住在學校。因離家太遠,我只能每周徒步回家一次。帶到學校的蔬菜,沒兩天就被吃光,余下的日子除了靠老師或學生自發帶些蔬菜接濟度日別無他法。于是我開始制作壇子菜。周末回家去市場買些辣椒、蘿卜、豆角、白菜帶去學校,留出兩天的食用量,其余的加工成酸菜或干菜。酸白菜是制作方法最簡單的家常菜之一。把洗凈的白菜放入鐵皮桶里,再將加入鹽巴的開水倒入,讓其沒過白菜,蓋上蓋子放置兩天就能食用。既簡單快捷,又能存放很久。有回學生家里挖洋姜,家長捎信要我放學后去趟地里,結果送了我滿滿一大桶。我帶回學校把洋姜洗凈切開后攤曬在通風的水泥臺子上,待其曬干收水后,加入適量細鹽和干辣椒粉腌制在陶罐里慢慢食用。在鄉村小學為師的年歲,是我人生中制作壇子菜最多的時期。
后來我離開家園也離開教壇,獨自背著行囊去了遠方,發現各地都有自制壇子菜的習俗。我在海南吃過酸筍和酸魷魚絲,在上海吃過醬包瓜和壇子肉,在北京吃過醬黃瓜與霉干菜,在四川吃過各種泡菜及酸包菜和酸蕨菜。皮蛋、咸蛋、榨菜、醬菜、豆腐乳,則是國人普遍青睞的食品。
壇子菜是祖先留給我們后人的財富。它讓我們的味蕾在盡享獨特風味的同時,也讓我們從生活中獲得一份溫馨、一份快慰、一份美好。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