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4-10-12
分享到:
張覓 著
華齡出版社出版
2024年1月
作者簡介:
張覓,中南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湖南理工學院文學院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二級作家。其文章散見于《中國教育報》《中國中醫藥報》《散文選刊》《書屋》《湖南日報》等報刊,著有《李清照詞傳》《明末才女葉小鸞》《明清閨秀詩詞小傳》《草木溫柔》《四時花事》《藥之沉香》等多部文學專著;曾獲湖南教育新聞獎、華東優秀古籍圖書獎、葉圣陶教師文學獎等獎項,兩度獲湖南作家協會重點項目扶持。
內容簡介:
序
古詩詞之中,常有關于本草的吟唱之聲,而本草之上,則浸潤了裊裊之詩意。筆者出生于湘北的一個中醫世家,中藥鋪的沉香縈繞年少記憶;長大后又在湖南中醫藥大學工作十年,時常徜徉于藥植園內的清芬本草之中,深感本草之雋永詩意。
早在先秦時代,《詩經》里的《木瓜》《芣苢》《卷耳》等篇章就有涉及本草的內容。《楚辭》里的眾多馥郁香草,如白芷、江離、露申等,既可以入詩入畫,也可以入藥。至于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古詩詞和文賦之中,關于本草的內容更是浩若煙海,俯拾即是。
歷代詩人詞人,如杜甫、白居易、蘇軾、蘇轍、陸游等,都揮灑下了不少關于本草的詩篇。古代儒醫相通,文人墨客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心,因此他們頗知醫理、懂得藥性,并在詩詞之中加以表現,既給人以審美的愉悅,也賦人以本草的知識。如杜甫就曾頂風冒雪上山采摘黃精,寫下“黃精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之句;白居易患眼疾時,曾用決明子治療,寫下“案上漫鋪龍樹論,合中虛貯決明子”之句;蘇軾喜食荔枝,被貶嶺南也不以為意:“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的弟弟蘇轍因食栗子治好了腰腿病,歡喜寫下“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之句;陸游深知山藥的補益功能,夜晚挑燈讀書之時,便食山藥,并作下“秋夜漸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之句。
除了在詩詞之中氤氳暗香,本草還各有其傳說故事,或在民間流傳,或成歷史趣聞,或被傳奇典籍記載。有的本草還具有了獨特的文化內涵,成了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與典故,如蘭花為花中君子,菊花是花中隱士,萱草象征著母親與母愛,芍藥系古代的愛情之花,紫荊則表達著手足情深……
需要說明的是,本草其實并不是僅指藥植,而是中藥的統稱,包括動物、礦物及部分化學或生物制品等。因中藥里草藥最多,所以古人關于中藥的著作大多以本草命名,如《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但在本書之中,所涉及的本草均為藥植,這是筆者個人偏好草木芬芳所致。
本書共記載了近百篇本草的詩詞與故事,力求將詩詞之美與本草文化相結合,講述藥植的故事,并簡要介紹其性味、藥效及食療價值,帶讀者走進一個別致芬芳又饒有趣味的本草文學世界。
目錄: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