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張中江 張佳璇 劉思怡 時間 : 2024-10-29
分享到:
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0日晚7點,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韓國作家韓江之后,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第一時間采訪了今年諾獎得主作品出版方和近幾年諾獎得主作品出版方共6家出版單位。采訪中,對“諾獎對圖書銷售拉動如何”“外國文學產品線有哪些營銷策略”“目前比較有效拉動引進文學圖書銷售的因素和渠道是什么”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中國讀者對外國文學有一定偏好
□受訪人:曹元勇(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兼上海分社社長)
曹元勇稱,今年韓江獲獎,對中國文學的啟示意義較大。韓江對個體價值的關注,非常了不起。韓江是第一個獲獎的70后作家,60后獲獎的女作家也只有波蘭的托卡爾丘克一人,她們兩人獲獎時都很年輕。
“我們認真對待手上的諾獎作家的作品,在很努力地推出。像托卡爾丘克最重要的《雅各布之書》,翻譯起來相當有難度,必須從波蘭語直接翻譯,要查很多資料。該書現在大概有1000多頁,形式比較特別。從出版角度講,每年諾獎周期,最好有類似的作品能夠推出。畢竟諾獎還是很吸引大家的關注。
托卡爾丘克的書,多數都在加印。從2019年獲諾獎到2020年,是熱度的高峰,之后熱度逐漸下降。一開始讀者并不了解她,隨著書陸續翻譯出版,托卡爾丘克在讀者中的熱度逐漸上升。雖然浙江文藝社并沒趕上熱度最佳的時機,但銷量一直在上升。像《怪誕故事集》《最后的故事》等一直都賣得不錯,最近還在加印。《怪誕故事集》銷量接近10萬冊,《最后的故事》銷量近2萬冊了,《糜骨之壤》等銷量也很可觀。
浙江文藝出版社在繼續出莫言的書。“每年諾獎揭曉時都在說下一個獲獎的中國作家是誰?今年我們剛出了他的科幻小說集《球狀閃電》,還要出《豐乳肥臀》紀念版,市場肯定都不錯。莫言的作品倒不一定非得趕這個時段,但剛好趕上也是一個契機。從9月底到年底的頒獎典禮,又會有關于諾獎的一波熱度。我們的書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有所帶動。”
外國文學作品的出版現在難在哪?若一個冷門作者突然得獎了,即便他來中國宣傳作品也很難推廣。中國讀者對外國文學有一些偏好,但對有些外國作家沒興趣,引進外國文學有一定風險。目前外國文學的熱門,仍是那些熟悉的大作家,包括已經去世的馬爾克斯、昆德拉等等,他們的書占據著主要市場。像托尼·莫里森這樣的作家,書也很好,但能賣多少?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當下整個圖書市場的下滑比較明顯,對我萬里挑一。
殘雪在上榜諾獎賠率榜后銷量達到最高
□受訪人:陳小真(湖南文藝出版社文學圖書編輯一部副部長)
近年來,殘雪獲得諾獎的呼聲很高,湖南文藝出版社是殘雪作品主要的出版方,最早在1998年出版了殘雪的作品“文集4卷本”,2000年左右出版了殘雪的訪談錄《為了報酬寫小說》,還出版了中篇小說集《思想匯報》。殘雪的責編陳小真在2014年1月第一次出版了殘雪2003~2013年間55卷本的短篇小說集,在封面設計、版式等方面進行打磨,后續負責殘雪多部作品的出版。
談及編輯、營銷方面的策略,陳小真稱:“首先在圖書的呈現方式、封面設計方面花費較大功夫,不斷打磨,形成殘雪特有的先鋒文學藝術感。在營銷上,不斷地讓殘雪進入公眾視野,并非要營銷殘雪而是想讓更多的讀者去接觸一種很少接觸的文體。殘雪的寫作很特別,我希望更多的讀者閱讀殘雪的作品,它帶給讀者的想象力、對自然的關懷非常獨特。”
殘雪在2019年上榜諾獎賠率榜第三位后,2020年~2024年一直上榜諾獎賠率榜的前置位,2023年上榜諾獎賠率榜第一名。從湖南文藝出版社提供的銷售數據來看,殘雪的作品在2019年和2023年銷量最好。陳小真提到在2014年出版殘雪的短篇小說集時并未將其作為暢銷書來運作,該小說集出版8000冊左右。從2019年到今年,殘雪在湖南文藝社出版了26種書,每種書銷售量均超過萬冊以上,1萬冊到4萬冊不等,最高銷售量可達四五萬冊。其中2019年和2023年的銷量最好,2019年共加印20多萬冊,所有作品加印1萬~3萬冊不等,去年和今年均全品種加印。今年諾獎結果公布前,殘雪的賠率很高,在諾獎周期的前后即從9月開始到年底,殘雪的作品在銷量上有比較明顯的上升。陳小真強調:“殘雪作為一個比較小眾、比較先鋒或者說讀者面比較窄的作家,在經過編輯團隊和出版社近些年持續的運作努力下,讓更多人去閱讀殘雪的作品其實是件好事。殘雪與大部分中國作家的寫作方式有較大差別,提供了文學的另一種可能性。作為殘雪的責編,致力于殘雪內容的持續推廣宣傳,并非每年只跟風殘雪的一個熱點。我希望讀者能夠從關注殘雪的話題性變成對其作品的深度閱讀。殘雪因其話題性強的原因進入到讀者的視野中,我更希望讀者不僅僅是只知道殘雪這個人,而是在閱讀其作品之后對殘雪有自己的認知。”
從小切口進入克服引進文學“水土不服”問題
□受訪人:姚映然(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總編輯)
姚映然表示:“文景關注的一些作家里,有的是獲獎賠率榜上的常客,有的摘得多項重磅國際文學大獎,當然我們選擇他們的作品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們每一位都以獨特的筆觸勾勒了人類靈魂和時代的輪廓。包括阿根廷文壇代表人物塞薩爾·艾拉,匈牙利作家納道什·彼得,西班牙重要作家恩里克·比拉—馬塔斯,美國作家瑪麗蓮·羅賓遜,葡萄牙當代最重要的作家利迪婭·若熱,羅馬尼亞作家米爾恰格爾特雷斯庫,和澳大利亞作家杰拉爾德·默南。”
根據銷售數據分析,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一個月到年底這段時間,諾獎作者的作品會有比較顯著的銷量增長。但對其他諾獎作家作品的銷售帶動非常有限。
引進版圖書在出版工序上更為復雜。文景近幾年在引進文學方面,總體上重心放在精細化工作上,姚映然強調:“我們意識到當下的文學讀者不愛大題目,很多消費者也在精打細算,所以做得精準有效是很重要的。因此小切口的內容進入,挖掘小的心智變化和情緒狀態,用小而密的滲透去做選題和營銷是我們的主要思路。在產品的選擇上,我們仍然重視文學作品本身文學的力量和功底,重視作品本身可以為讀者提供的情緒價值,這些東西放在種草平臺和新的內容電商上才會是有效的。引進文學雖然有‘落地’和‘水土不服’的問題,但我們仍然堅持好內容應該被看到。舉個不一定合適的例子,這幾年非虛構作品蓬勃發展,但是我還是經常給作者們推薦《被仰望與被遺忘》這部作品去看,為什么?究竟怎么寫好一部非虛構作品,寫到什么水平算是爐火純青了,大家看看特里斯的寫作就知道,還是很難超越的。”
目前文景在引進文學作品的營銷策略中,比較有效的是口碑營銷。很多領域的標桿,挑剔的人都在看,口耳相傳比較能實現種草到銷售的實際轉化。
更多人關注韓國文學 希望做出留得下的書
□受訪人: 張海香(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
人民文學出版社“韓國文學”產品線是21世紀初逐步做起來的。至今出版了近30位作家的31部作品。編輯張海香從2017年開始負責金愛爛作品的出版,這位作家的作品走出了以往大多數韓國引進文學“一版死”的尷尬,目前總印量已經超過10萬冊。張海香稱:“聽到韓江獲獎第一反應是意外,之后是驚喜。沒想到韓國作家會獲獎,而且她的年紀比較小。不過她獲獎還真是有跡可循,包括之前得過布克獎,作品在國際上有了知名度。”
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定期會去韓國,他曾經在法國的重要媒體上盛贊、力推韓國文學。在他力薦的一本韓國作家短篇小說集里,就有金愛爛的作品。張海香表示,韓國文學很受西方關注,從這個角度看,這次獲獎并不偶然,不意外。韓江能夠獲獎跟他們在海外的推廣絕對有關系,能讓作家的作品被人讀到。韓國文學翻譯院對本國文學的推廣很不惜力。
韓國女作家在韓國文壇上是非常顯著的一個群體。諾獎要頒給韓國作家,頒給一位女性作家,是非常契合韓國文壇整體大環境的。張海香提到:“我們明年要出金惠順的詩集。其實金惠順也在諾獎賠率榜上。金愛爛的書在國外翻譯出版,但她作品沒有那么多,翻譯的也是一小部分。在金愛爛之前,之前人文社的韓國文學作品賣得一般,市場上的韓國文學作品其實也差不多。”
今年諾獎結果公布后,韓國文學的熱度變高。很多人討論哪個韓國作家更應該得獎。作為編輯,看到這種討論的熱度特別開心。有熱度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說明出版韓國文學作品的出版機構,一起為大家呈現了相對多樣的韓國文學的整體面貌。張海香強調:“作為編輯,目標是希望能做出留得下的好書。即便市場反響一般,銷量一般,也是很常見的事。對我們來說,金愛爛的書一直是常銷書,不會因為一些外界因素有特別大的起伏。剛頒諾獎的那幾天,能明顯看出來發貨變多了一點。但這不是常態,肯定還是當年諾獎作家的書最受關注。隨著韓國文學熱度起來之后,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韓國作家來中國。像金愛爛來中國至少有兩次了,在上海童書展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這樣的書展上,讀者見到他們的機會還是有的。”
談及引進版圖書的銷售情況,張海香稱:“當下受大環境的影響,引進版圖書存在比以前更不好賣的情況。但只要書足夠好,哪怕不是大賣,能出版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諾獎不會錦上添花,只會雪中送炭
□受訪人:馮 濤(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
提及在諾獎揭曉之前是否有做準備和是否有預測哪位作家會獲獎,馮濤稱,上海譯文出版社并不是這些年中獎率特別高的出版社,作為出版社不能把誰獲諾獎當作一件押寶的事或指望的事。諾獎從來不會錦上添花,它只會雪中送炭——諾獎一般不會頒布給名滿天下的著名作家或商業性非常成功的作家。諾獎就好比一束光,它照亮了得主就像它照亮了一個黑暗中的舞者一樣。黑暗里的舞者有很多,到底今年的光打在誰的身上?是諾獎決定的。縱觀諾獎得主都是些優秀作家,配得諾獎。反過來說同樣配得諾獎的還有很多,不乏世俗名氣更大的作家,甚至很多人認為諾獎有眼無珠,錯過了比得獎作家們文學地位更高的作家。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諾獎是那束照亮黑暗里跳舞的舞者的光。
諾獎對作品銷量的拉動力在減弱。譯文出版社作為往屆諾獎得主古爾納、石黑一雄等的作品出版方,馮濤稱諾獎得主的作品在諾獎周期內銷量有明顯的變化。譯文社出版了古爾納和石黑一雄的全部作品,但兩個人情況完全不同。在石黑一雄得獎之前花費十幾年時間將其版權購入。恰好在2017年石黑一雄得獎時,譯文社已買到他所有作品的版權,屬于意外之喜。與之相反的是古爾納在得諾獎以后譯文社才跟進出版他的作品。碰巧古爾納的版代是譯文社合作多年的英國rcw,比較順利。此外,譯文出版社曾出版過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的作品,在其獲得2014年諾獎之后,銷量馬上增長,原來只有幾千冊的印數,得獎之后馬上有幾萬冊的加印,加印越及時,銷售提升效果越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諾獎結果揭曉后對往屆諾獎得主的作品銷售并未有拉動。單靠諾獎本身的拉動力在近些年不是特別明顯,諾獎對銷量沒有太大幫助。究其原因較復雜,目前出版業正處于寒冬的大環境之下,銷量受到牽制。近些年得獎的作家中露易絲·格麗克是詩人,彼得·漢德克、約恩·福瑟等是劇作家,對于中國讀者來說,這些文學品類比較冷門,對銷量也有影響。
馮濤指出外國文學引進版圖書的銷量跟中國讀者的相關性強弱有關系。很難講讀者與文學到底有多少實際的相關性,但它至少有一種情緒的相關性或思想維度上的相關性。“自從新文學以來,我們都認為我們的文學落后于世界,應該學習‘先進的’文學,學習的對象主要是外國的著名作家、名著。近些年,作為一個外國文學的出版從業者,發現讀者這種仰視的態度在逐漸減弱,已經不是主流。所以中國讀者并不會因為誰在國外得了什么獎項便構成必須讀你作品的理由。之前怎么選擇當代文學作品,讀a讀b還是讀c、d?a得了諾獎,b得了布克獎,其余沒得獎,則會選a選b。近些年,國外獎項在中國的影響力在減弱。”
2024年諾獎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受訪人:魏 凡(磨鐵韓江作品策劃編輯)
2021年,一篇《如果不是這本書,我應該會離開出版業》的編輯手記被發表在了豆瓣上。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韓國作家韓江,這篇文章被各大媒體引用、轉發。編輯手記的作者是磨鐵韓江作品策劃編輯魏凡,手記的內容是他出版韓江作品的故事。
“最早注意到韓江是2018年,當時韓國國內有關于誰會得諾獎的評選,韓國民眾自己選擇了韓江。2020年時韓江的選題在公司上會,2021年《素食者》上市,之后我們又陸續引進了她的八九種書。”魏凡說,“韓江的版權在我引進時并不是很熱門,不為人熟知,很多人并不看好她,我們當時幾乎沒有什么競價。”
韓江是磨鐵的重點作家之一,至今磨鐵已引進出品《素食者》《植物妻子》《不做告別》《失語者》《把晚餐放進抽屜》《白》6部作品,未來還將出版韓江的更多新作,如《少年來了》《黑夜的狂歡》《傷口愈合中》。
韓江的書在磨鐵之前已經有幾家出版社陸續引進過,但年代比較久遠。談及如何確保翻譯、校對、編輯的準確性和文學性時,魏凡說,“我們最后選擇胡椒筒做翻譯,她長期生活在韓國、了解韓國文化,并且很喜歡韓江,之前翻譯過很多韓國文學作品。胡椒筒本身是研究韓國文學的學者,這就保證了翻譯的準確性。她真正理解韓江老師的創作思路,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能比較完整傳達韓江想表達的意思。”
魏凡認為韓江的寫作超越了或者說跳脫出了很多韓國其他女性寫作者常寫的一些話題。“其他女性作者很喜歡寫的是手足之間或是家庭之間的紐帶和關系,韓江雖然也會寫這種話題,但是她更多寫的是一些關乎人類命運群體、社會歷史的話題。這些話題不僅讓韓國讀者,更讓世界各地的讀者得到共鳴。”
得知韓江獲獎后,魏凡很為韓江高興,但從他的角度來說,他覺得并不意外。“如果要表彰韓國文壇的話,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韓江。她近些年獲得了很多國內外的獎項,去年獲得法國美第奇文學獎,今年在韓國國內獲得三星湖巖藝術獎。這些獎項說明了她在國際上都獲得了很多認可。”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