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目新聞 | 徐穎 時間 : 2024-11-18
分享到:
11月17日,湖北省作協品牌項目、第二十一期東湖青年文學沙龍,在剛剛掛牌“中國文學之鄉”的英山舉辦。本次沙龍以《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文學新書寫》為主題,開展專家授課和作家交流。
“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等待好作品投稿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由中國作家協會2022年3月啟動,征稿截止到2027年4月,作家可以提交完整作品,也可提交不少于1萬字的作品大綱參選,中國作協對選中的作品,給予作家創作改稿會、作品出版等方面支持。
當日,深度參與了“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的作家出版社終審編輯方文,受邀進行創作輔導。他為來到現場的青年作家代表和英山基層寫作者介紹,該計劃啟動以來,共征集到1300多部作品,既有來自名家的作品,如后來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楊志軍的《雪山大地》,以及關仁山的《白洋淀上》、劉慶邦的《淚為誰流》、王松的《熱雪》等等,也有來自基層的、還正在成長期的寫作者的作品,比如河南作家周瑄璞的《芬芳》、云南作家鄭欲翔的《人往低處走》。
專家敲警鐘,忌“沙盤寫作”
方文也特別提到了,“新山鄉巨變”題材書寫中,出現的比較大的毛病是,奔著主題創作去寫,把村莊寫得像一個沙盤,作家描述出現的問題,村干部一個個解決村莊的問題,克服萬難、無往不勝,達成完美結局,像是完全設計好的。這些小說的視角往往是駐村干部,農民成為配角和幫扶對象,對農民形象的塑造不夠生動。
“現實生活中肯定不是這樣,每個人面對時代巨變中,有的成功了,有的被時代大潮淹沒了。”方文提到了河南作家周瑄璞入選“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的小說《芬芳》,是一部相當不錯的作品,小說聚焦一對在貧困中跋涉成長的兄妹,重點講述了烈芳等女性沉浮跌宕的命運,創造了不錯的銷量。云南作家鄭欲翔的《人往低處走》切入的角度獨特,作品也非常值得期待。
各種寫法都可以,只要寫得足夠好
方文的授課,引發了青年作家的互動。“怎么樣寫出現實的復雜性,能不能再給我們一些建議?”方文回答說:可以多看看已經出版的優秀作品,看看自己所寫的作品和人物,與文學史上已經有過的文學人物,有什么差異?只有具有差異性和獨特性的人物和敘事,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英山基層寫作者、英山文化館退休干部劉平海,在互動時介紹,他正在寫一部充滿荒誕色彩的長篇小說《獻給時間與生命》,希望能夠得到編輯的指點。方文表示,小說各種寫法都可以,只要寫得足夠好。2024年入選“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的《驢的喜劇》,就是一部用荒誕的寫法去寫現實的優秀作品。
創作就是塑造人,“再龐大的歷史也是長在人物身上的”
《新時代“山鄉巨變”的文學新書寫》沙龍環節,與會代表也展開了分享。
芳草雜志社編輯、作家郭海燕認為,有了一定的生活積淀之后,再去書寫自己成長的鄉村,會有不一樣的思想深度,并介紹了自己多年來的創作歷程。
湖北省作協簽約專業作家周芳有感而發說,這次來英山,參觀了從英山走出去的兩位茅盾文學獎作家——劉醒龍的《鳳凰琴》《分享艱難》《圣天門口》等小說的原型地,熊召政的《為少女而歌》《瘠地上的櫻桃》等詩歌的原型地,感覺到他們的作品,是真的從土地上“長”出來的。她從中得到的啟發是,“我們今天的寫作者,也要找到故事的原型地,找到當下復雜的人物,再龐大的歷史也是長在人物身上的。”
青年評論家劉天琪特別提到周芳寫作的《膏礦敘事》,寫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從真正了解的身邊人開始寫起,讓人印象深刻。她認為,“新山鄉巨變”題材書寫,寫時代的新人,很難量化,很難有一個標準。它是提供一種基于新的時代經驗和價值觀的認識,深入并凝視身邊人的生活和變化。寫作中要放棄新與舊的二元對立,寫出具有“歷史中間物”性質的過渡人物形象。
青年評論家、湖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朱旭提出,新時代意味著走進了新的文明進程。好的作家能夠找到不同時代不一樣的地方,并且到具體到人物形象上。“今天山鄉巨變的故事遠遠沒有寫完”。
青年評論家、武漢輕工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講師呂興說,當下的鄉村已經發生了巨變,鄉村的人不再是等待被救贖、被幫扶的對象,而是主動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她贊賞一些作家以平視的角度去看待鄉村寫鄉村。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