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 施晨露 時間 : 2024-11-14
分享到:
今年年初,王家衛導演的電視劇《繁花》讓大眾關注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下海”潮。“對當時的我們來說,目標從不遙遠,一步步一天天,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給時間”,這句《繁花》里的旁白,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生命力。
也是在這一時期,時代的風云際會下,現實世界里上演著一幕幕“繁花”故事。當企業家成為一種人生選擇,就意味著踏上了一條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道路,在這條路上,不再是簡單執行任務或遵循既定規則的一員,而是需要主動尋找機會、解決問題,步履不停,一路向前。
由上海三聯書店推出的《步履不停——一位管理咨詢創業者的激蕩25年》新書分享會近日在上圖東館舉辦,該書作者祝波善有著從“體制”躍進“商海”的經歷,他在書中真切記錄了自己創業與創變的故事,成為大時代下的一段歷史切片。
現場,祝波善與讀者分享了新書創作的背后故事,與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陳志洪、上海國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道洪圍繞“創業與創變”主題,就“創業的土壤和陷阱”“企業創變的原因和挑戰”“企業家精神”等話題展開對談。
畢業于上海交大的祝波善畢業后當過老師,也曾在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任職,隨著“知識經濟”興起,他萌生“成立一家知識服務企業,一家能夠幫助企業脫貧解困、提升效益的企業”的念頭。他坦言,從研究者到創業者,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探索旅程。在他看來,創業要有敢于冒險、永不言敗的精神,穿越一次又一次風暴;創業是一條“不歸路”,你很難設定一個目標,在一個時間點“下車”;創業也是一個人的孤獨旅程,沒有一勞永逸。
談到“創變”,祝波善說,“所有企業都要經歷經濟周期、技術周期、企業自身生命周期的蛻變。隨著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變革就像老鷹‘拔毛斷喙’一樣,要堅決與過去訣別,要不斷自我改造與重塑,實現涅槃與蛻變。”
周道洪把“創變”理解為企業遭受創傷后尋求改變,“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面臨的根本問題都是不斷提升與環境的適應性。”陳志洪提出,企業變革不是理想化的戰略理論實現,在當前多變的環境下,企業需要具備快速適應和靈活調整的能力,應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企業創變的過程,也是企業家精神展現和發揮的過程。
“在這本書里,我們既可以讀到一個企業25年來的創業歷史,也折射出中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發展變遷。我們還能看到一種企業家的精神——對信念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持守。”上海三聯書店總編輯黃韜說。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