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湖湘文訊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新聞資訊>湖湘文訊

    山南水北歸鄉路 | 文學的原野與還鄉

    來源:紅網 | 楊怡晴 任曄 李長宏 王波 鄧堯   時間 : 2024-12-21

     

    分享到:

    DJI_0969.jpg

    岳陽市汨羅縣羅江鎮八景村。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怡晴 任曄 李長宏 王波 汨羅報道

    “我一眼就看上了這片湖水。”

    許多年前,韓少功重返汨羅,初次看到了這個建設于上世紀70年代的水庫。望見這片“巨大的藍色”后,他一眼便著了迷,“于是撲嗵一聲撲進畫框里來了”。

    2000年,47歲的韓少功辭去海南省作協主席、《天涯》雜志社社長等職務,藏身入山走入汨羅縣八景鄉(現劃歸為“三江鎮八景村”),在此后20余年間,開啟了往返于海南與湖南的“候鳥生活”。

    他走啊看啊、談啊笑啊,翻遍了八景的山山水水,在藍墨水的上游,找尋到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創作的“文學原鄉”。

    在“左眼看鄉村,右眼看城市”的日子里,韓少功創作了《山南水北》《日夜書》《人生忽然》等作品。翻開書頁,人們總能在字里行間尋著密密麻麻的汨羅蹤影。

    我們在寒風呼嘯的深冬潛入八景,既心馳神往“這片湖水”,又憧憬著“月夜”將是一幅怎樣的場景,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讓韓少功在此種菜、勞作、寫作二十余載。

    走他走過的路,看他看過的風景,一個作家與鄉村無比深沉的情感勾連在眼前升騰、碰撞。于是空中飄動的毛毛細雨,也像是在述說——

    韓少功與汨羅,是人生最奇妙的相逢與重逢。

    融入山水的生活,經常流汗勞動的生活

    韓少功與汨羅的故事,要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末。

    1968年12月,15歲的韓少功到汨羅縣天井公社(現劃歸為“汨羅縣羅江鎮”)的茶場插隊,在這里度過了6年的知青歲月。彼時,韓少功常常帶著一袋米和一根扁擔到八景購買竹木。往返之間,他走熟了這里的山水,除了那個后來才出現的水庫。

    微信圖片_20241220105435.jpg

    年輕時的韓少功和妻子梁預立。

    陽光下的蘭家洞水庫像是一塊純粹的藍寶石,這座汨羅市最大的中型水庫,被稱為汨羅人民的“大水缸”。

    韓少功如今在八景的家,就在八景學校旁緊挨著水庫的一棟藍頂的房子,名為“梓園”。

    種菜栽樹養花、挑糞澆水施肥、養雞和喂鴨,韓少功卷起褲腿在八景過上了田園生活。好多年前,韓少功的妻子梁預立就在一篇文章中寫過:“我們有一個小小的秘密現在不說。”

    勞作,也是創作。看見過的山水、遇見過的人、發生過的事……都變成了韓少功筆下源源不斷的素材。

    DSC_4397.jpg

    韓少功與梁預立在汨羅鄉間。

    八景村村民蘭龍輝與韓少功相識了20余年,他曾擔任過八景學校的校長,是一位有著近40年教學經驗的退休鄉村教師。20多年前,韓少功走入八景,便是蘭龍輝等人同他一起走山過水。

    圍坐在火爐旁,蘭龍輝講起,2000年初的八景,貧窮像一團散不開的陰霾籠罩在人們頭上,常常有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而失學。韓少功、梁預立夫婦便在開學時,帶著錢給拿不出學費的學生繳費。

    說起往事,總是歷歷在目。蘭龍輝說,修路、修橋、資助學生、慰問孤寡,只要力所能及,韓少功總樂意幫一把。

    一個人在某個地方生活久了,故事是講不完的,其中常有笑淚交雜,甚至哭笑不得。

    韓少功在《山南水北》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群村民深夜來訪,在表達感激之情時,有人拍著胸脯說,“你韓爹吃了虧,就是我們自己人了。你家子孫往后要蓋屋,這村里的地,想挖哪里就挖哪里!你要是老了,這村里的山,想埋哪里埋哪里!”

    農村人就像地里種的莊稼一樣直接、實在,你真心待他,他就拿你當自己人。

    是了,一個又一個村民告訴我:“‘韓爹’就是八景人。”

    DSC_4343.jpg

    緊挨著蘭家洞水庫的“梓園”。

    文學與生活的“突圍”

    每天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常說自己捧不了書本,但對汨羅人,尤其是八景人來說,讀書有別樣的趣味。

    韓少功曾說:“我寫的《馬橋詞典》啊,《山南水北》啊,他們后來也偷偷地看,猜里面的誰是誰,要‘對號入座’。”

    大家咂摸著書里的故事,認出了會開船和看風水的“有根”、山里的神醫“塌鼻子”,也知道蘭龍輝就是書中的“龍老師”。

    這是一位作家與筆下的地點、人物之間的“心照不宣”,也是他對這一方水土深沉的情感映射,與現實生活中那些可感、可聽、可想的時刻彼此聯結。

    DJI_0946.jpg

    八景學校。

    已經在八景學校任教16年的教師楊一光講起,鄉村教師收入微薄,常常囊中羞澀,曾有青年教師突發奇想問韓少功,該如何賺錢。“‘韓爹’跟我們講了5種方式——身體健康就是賺錢,教好子女就是賺錢,警惕時髦就是賺錢,簡樸生活就是賺錢,勤學多思就是賺錢。”楊一光說道。

    八景人有事總喜歡找“韓爹”商量,而“上到80歲老人,下到3歲幼童”,韓少功也總能聊上幾句。

    2017年3月,原八景鄉高華村、大同村、智豐村、山陽村合并成八景村。群山環繞的八景村,山林面積達到了78000畝,耕地面積卻只有1400余畝。

    98%的森林覆蓋率、3座總蓄水量達一億立方米的水庫……這里的湖光山色令人著迷。早在1995年,八景洞景區就被列入湖南省32個風景名勝區之一。

    DJI_0989.jpg

    群山環繞的水庫。

    因為是水源地,八景比其他地方多了一道發展“紅線”。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八景人決心要走旅游的發展路子,韓少功自然也成了其中的一張名片。

    當地人告訴我,“八景”的來歷對應了佛果寺、八丈飛瀑、龍王譚、日月盆、雙獅抱球、蛤蟆石、觀音試掌、龍形古松八大景觀。古時的“八景”在風霜的洗禮中逐漸難見全貌,于是,人們創造了現在的“八景”,其中之一便是——韓少功文學館。

    2021年7月,三江鎮將八景學校內的一棟閑置舊校舍進行改造,歷時兩個多月建成了“韓少功文學館”,以呈現了八景鄉土人情的《山南水北》為館名,用大量豐富的圖片、作品、影像、創作手稿、時代刊物等資料,再現韓少功文學創作的歷程。

    DSC_4346.jpg

    韓少功文學館。

    新的“八景”,預示著八景新的發展。范磊是現在的八景村黨總支書記,在韓少功居住在八景的日子里,他常常到“梓園”求問村子的發展之路。

    怎么發展鄉村旅游?怎么讓游客留下來?在一個又一個問題中,韓少功對范磊說:你要走出去,到別的鄉鎮、縣城去看看,學習別人是怎么發展的。

    走出去——這是韓少功的建議,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的人生經歷。

    1988年,海南建省并建立經濟特區。韓少功是最早一批南下海南的“弄潮兒”,成了“十萬人才下海南”大軍中的一員。舉家搬往海南后,他在祖國的最南邊辦《海南紀實》《天涯》雜志,要在一段“文學的低谷期”中突圍。

    走出去,然后又回來,從“天涯海角”到“山南水北”,韓少功終究忘不了那片文學的故土。

    DSC_4326.jpg

    戴著一頂白色帽子的蘭龍輝向人們講述他眼中的韓少功。

    文學的“根”

    如果說,每一時期的文學都有其“主旋律”,那么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文壇上興起的“文學尋根”熱潮,將人們視線的某一部分再次拽回了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最為深層的文化土壤。

    彼時,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有關“尋根”的討論,構成了當時一個獨特的文化景觀。

    韓少功在這一時期創作的《文學的“根”》后來也被看作文學尋根運動的宣言。他寫道:文學有“根”,文學之“根”應深植于民族文化傳統的土壤里,根不深,則葉難茂。

    圍繞“尋根”的紛繁爭論暫且不表,透過當時不過30出頭的韓少功寫下的文字,我們能看到滿溢出來的,對于本土文化、鄉土中國深厚的情感。

    這也是韓少功的文學底色。

    在“韓少功文學館”的門口,題有莫言寫與韓少功的贈詩——楚人肚量大,湖南好漢多。文學根何在,龍舟下汨羅。

    DSC_4403.jpg

    “韓少功文學館”內記錄著韓少功的創作生涯。

    汨羅之于韓少功而言,莫過于他的“文學的‘根’”,幾乎孕育其人生最重要的幾部作品。而韓少功之于汨羅,是千年文脈在“此時此刻”生長出的枝蔓,延續著這方水土流淌的藍墨水。

    正如著名作家、岳陽市作協主席舒文治所說,韓少功在汨羅江作家群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韓少功對當地最大的貢獻,是涵養文學生態。

    以舒文治、潘紹東、魏建華、蔣人瑞、黃燈、逆舟等作家為核心的“汨羅江作家群”,正閃耀于中國文壇,凝聚了無數人的“文學原鄉”。

    在八景,一個又一個癡迷的讀者手捧書本、咀嚼文字,尋覓著那些總是隱約熟悉的山林、溪流、水庫與人們。

    DJI_0012.jpg

    當地人說,這條延伸至山頂的“佛果路”得以修成,離不開韓少功的幫助。

    蘭龍輝告訴我,曾有一個遠道而來的書迷,在夜晚繞著村子閑逛,只為一睹八景的月夜是不是像書中寫的那般靈動美好。“禾苗上飄搖的月光,溪流上跳動的月光,樹林剪影里隨著你前行而同步輕移的月光,還有月光牽動著的蟲鳴和蛙鳴……”

    看美了,心醉了。臨走前,這位書迷問蘭龍輝有什么設施是八景學校迫切需要改善的,她愿意提供幫助。此后不久,一筆錢從廣東打來,建成了學校的食堂,至今仍在使用。

    如果你走在八景的道路上,有時會在路旁看到“文學尋根 寧靜梓園”的牌子。是的,文學在這里生根。

    記者手記:

    “月亮是別在鄉村的一枚徽章”

    我們到達八景村時,已至深冬,沒有看到韓少功筆下盛夏的月夜,甚至沒能見到月亮。

    但巧的是,村里有一對新人正在籌備婚禮,這天夜里請來了戲班子。剛入住村里民宿,民宿老板便熱情招呼我們晚上可以去聽花鼓戲。“沿著馬路往村委會的方向走,最熱鬧的地方就是了。”

    當我們走到時,棚子里已坐滿了人,帶有汨羅老腔的花鼓戲透過粗獷的鄉村音響放大,在人們的耳邊綻開。烤著火、聽著戲,端一杯熱茶,這是難得的熱鬧。

    DSC_4356.jpg

    冬夜里的鄉村戲臺。

    20多年前,韓少功開著一輛捷達車來到八景時,引來了好多村民圍觀。他說:“20年之內,你們都有希望開上車。”當時,沒幾個人相信這個“大膽的預言”。

    但改變比韓少功預想的還要猛烈,在他“藏身入山”的20余年里,八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摘了貧困村的“帽子”、村里的主路變成柏油路、幾乎家家戶戶都蓋了“小洋樓”,私家車也早已不是稀罕物。

    像大多數農村一樣,八景的青年們也一個個往外闖,而城里人卻迷上了這里的山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正宗的農家菜,更為了汲取文學的養料。

    冬夜是寂靜的,遠處偶爾傳來仿佛能夠刺破黑暗的唱戲聲和花炮聲。除此之外,沒有蟬鳴蛙叫,沒有人聲唏噓,我們靜靜地往回走,連寒風聲都是克制的。

    這是一個沒有月亮和星光的晚上,久居霓虹燈閃爍的城市后,我好久沒見過如此純粹的黑夜。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免费看大美女大黄大色,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4ka8u"></button>
    <code id="4ka8u"></code>
  • <button id="4ka8u"></button>
  • <button id="4ka8u"><input id="4ka8u"></input></button>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十九岁日本电影免费完整版观看| 久久久男人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黄网站免费在线|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久久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末成年女a∨片一区二区| 天堂岛最新在线免费看电影 | 日本xxxxbbbb| 国产三级在线播放线|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亚洲色欲色欲www| 欧美乱大交XXXXX疯狂俱乐部| 天天做天天躁天天躁|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美女跪下吃j8羞羞漫画|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JLZZJLZZ全部女高潮| 荡公乱妇蒂芙尼中文字幕| 欧美丰满熟妇xxxx|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丝袜女警花被捆绑调教| 色播在线观看免费| 引诱亲女乱小说|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香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