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5-02-17
分享到:
內容簡介:
《沙河彎彎》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以衡南東鄉為背景,以沙河兩岸為底色,集結了近三十萬字的“沙河人” 和“沙河事” 的散文集。也是作者對家鄉的深情回憶與贊美,重溫鄉愁,感受家鄉的醇厚與溫暖。見證了沙河兩岸的生態變化和時代變遷,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步伐和成就,呈現了一個全新的鄉村世界。
全書分為七個部分:沙河彎彎、親情濃濃、異鄉云彩、品味人生、歲月留痕、讀有所悟、讀《沙河彎彎》,集結了作者近三年發表在全國各級報刊的散文作品。這一百多篇作品,可以說是作者一曲深沉的“鄉戀”。
作者簡介:
賀楚建,衡南縣冠市鎮紅花村人,現居衡陽市。毛澤東文學院第十七期作家班學員,衡陽市網絡作家協會文創部主任,湖南紅網衡陽論壇版主。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協生態文學分會會員。有作品入選中學語文試卷。著有《沙河水暖》《沙河彎彎》沙河系列散文集。
作品試讀:
地縫里的馬齒莧
都說美麗的秋天五彩繽紛,可我家門前,只有藍和綠兩種顏色,藍的是天,綠的是家門前水泥地坪的縫隙里長出來的馬齒莧。
地坪上的馬齒莧,是妻子去年從鄉下青草田園采摘來的,它是純野生純天然佳蔬良藥。在清洗它時,那些根部是妻子無意抖落進水泥地縫隙里。誰也沒想到,它竟能憑借縫隙里一點點塵土力量,仰仗陽光,在這狹長的縫隙之中安家落戶,生兒育女,鋪天蓋地地生長。雖是秋季,仍一片翠綠,像是無垠的都市碧波里濺到地坪上一朵綠浪花,與藍藍的天空相映生輝。
每天上班,我總是小心翼翼地繞開它,生怕踩著它那嫩弱的莖葉。下班時,我常蹲下揣摩它的容顏:它全身伏地鋪散,嫩嫩的莖雖平臥,但倔強地頂著一片肥厚的馬齒狀的葉片,葉片里的花午時盛開,花無梗,花瓣黃色,倒卵形。遠眺恰似織在綠地毯上的黃圖案,又像是玲瓏剔透的飾品,綠里透黃,黃中含白。它沒有蝶舞,艷而不妖,媚而有骨。它莖蔓柔軟,卻暗藏剛勁。風雨來時,頑強地抗爭,它把根慢慢地扎進土壤深處,昂頭挺胸,吮吸天空的冷雨。盛夏時,面對紅火燒天的太陽,它絲毫不畏懼,反而開花結籽,生長旺盛,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馬齒莧,家鄉一種極普通的植物,卻給予我們難忘的記憶。那時,每當青黃不接,鄉親們就來到田邊、山丘,采摘它接濟糧食的不足。一位身板青瘦的少婦,穿行于漫山遍野的馬齒莧之中,在她走過的地方,馬齒莧大多都會剩下地下的根兒。這是我20多年前的妻子,為了一家人度過這青黃不接之時,利用休息時間,采摘馬齒莧菜充饑。微風輕拂,她菜籃里嫩葉居然飛濺起來,沾在她汗涔涔的瓜子臉蛋上,引得不知名的小飛蟲在她身邊“嗡嗡”,那情景,仿佛大自然、小飛蟲、人霎時都融進了馬齒莧里。
如今,采摘馬齒莧的鄉親們越來越少了,已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衡陽,能見到馬齒莧不容易?。】晌壹议T前居然生長著綠茵茵的馬齒莧,有時成了我餐桌上的美食,這不得不感到驚奇。小小的餐廳里,被熱霧夾雜著酸苦味兒彌漫著。昨天晚飯時,妻子把煮好的馬齒莧菜放在桌上,對我說:“這是門前地坪上的馬齒莧菜?!彼龂L了一口煮好的馬齒莧菜后,若有所思,接著說:“味道有點酸,不太好吃。但你發胖的人經常食用它,不僅可以補充營養,且能降低膽固醇,改善血管壁彈性;能治療手腳出汗多,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等,是天然的抗菌藥,還對潤膚養顏有一定的間接作用……”聽著讀書不多的妻子居然能說出如此深奧的話,我不禁為她感到高興。這或許是因為妻子也像馬齒莧一樣,以頑強的毅力靜靜地守候在這方賴以生存的土壤,不懼艱難,堅貞不渝,在生活艱苦的磨練中累積得到的智慧??粗拮永w細的身子,我突然想起了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妻子老了,我們結婚以來,妻子睜開眼就忙碌,像螞蚱一樣蹦跶不息,終日辛苦,終使她比同齡女人老得快……她拿起飯碗舀幾調羹菜湯,又夾著馬齒莧菜盛在碗里。飯粒裹著淡淡的酸湯,鮮嫩的菜葉像寫著心愿的短箋,夾在深藍一般的酸湯中。看著妻子的一舉一動,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雙手接過妻子遞給我那“良藥苦口”的馬齒莧菜……
妻子吃完飯,洗碗拖地收拾“殘局”后便睡了,而我,在馬齒莧菜的回味綿長中失眠了。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