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日報 | 李瑋 時間 : 2025-03-18
分享到:
當下,網絡文學發展最大的特點是:一方面,網絡文學原創內容持續迭代升級,新類型的開創、類型融合和風格創新頻頻生成“爆款”,反映新職場、新情感和新經驗方面的特色更加突出,許多作品具有突出的探索性和先鋒性特點;另一方面,網絡文學及其IP轉化進一步“破圈”,更多的圈層加入網絡文學的創作、閱讀或IP轉化中,網絡文學不僅為讀者喜聞樂見,而且越來越成為日常生活的“熱梗”“熱詞”,和下游產業的業態融合也愈加密切。特別是一些平臺在運營模式和評價體系上緊跟內容發展前沿、不斷創新,如近年來番茄小說重點打造的“巔峰榜”通過大膽的類型融合,引領了網文新風格的產生和新圈層的突破。可以說,網絡文學的發展讓我們看到,融媒體語境下的網絡文學類型創新和業態融合,促進了大眾化文學新樣態的生成。
類型創新網絡文學進一步“破圈”
類型創新成為驅動網絡文學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固化的類型結構被打破,類型規則被重新書寫,敘事結構、人物塑造以及情感表達維度重新生成,從而形成了更具吸引力的內容生態。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番茄小說改變了網絡文學界長期以來區分“男頻”“女頻”的做法,將男女作家寫作的作品放到一起,也將“老白文”和“小白文”進行了融合,此種創新之舉推動了網絡文學的進一步“破圈”。番茄日活用戶高達1個億,許多新的群體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加入網文的創作隊伍中來。其所推的“巔峰榜”,在新風格和新受眾方面標識了網絡文學發展新貌。例如,《十日終焉》《詭舍》《諸神愚戲》等作品引領了“規則怪談+無限流”的新類型發展。《十日終焉》以設定復雜的“游戲”承載敘事的核心,以此構建隱喻深刻的世界觀,重新定義了“規則怪談+無限流”的表達。《詭舍》《我能看見正確的怪談規則[無限]》《在怪談界直播我的詭異人生[無限]》等大量規則怪談類作品的涌現,讓“規則怪談”由“類型”轉變為“元素”。多樣化設定的融入賦予作品更多可能性,這種變遷反映了網絡文學的“數據庫”發展趨勢愈加鮮明。
其次,修仙文則在“穩健流”的基礎上轉向“日常性修仙”。《誰讓他修仙的!》《長生燼》《一劍星河渡》《修真界第一病秧子》《志怪書》都屬于此類作品,它們淡化了傳統修仙文中世界觀設定過于宏大的“架空感”,通過捕捉修仙者日常生活中的瑣碎細節,增添了更豐富的生活質感,表現出一種現實性的趨向。
再次,短篇作為一種新類型興起。“新知乎三絕”名單問世,知乎鹽言故事成為都市女性的“睡前故事”和微短劇制作的重要IP內容源。每天讀點故事和豆瓣閱讀中,20萬字乃至幾萬字的短篇爆款作品涌現。作為網絡文學進入“后類型化”時代的重要表現之一,從“長篇”到“短篇”的轉變,不僅是網絡文學演進的必然趨勢,也是網絡文學邊界拓展的標志。
男頻的結構升級與女頻的敘事迭代
男頻網文方面,區別于“升級打怪”的新結構逐漸涌現,以“理念”為核心的新結構代替了“升級”結構,“不爽”成為眾多男頻網文的共有特征。如《宿命之環》以更不具“爽感”的特性、更壓抑的行文、更晦暗的風格、更加豐沛的細節,區別于其他眾多網文作品。對于“烏托邦”的追尋,成為貫穿《故障烏托邦》的核心理念。結構與特征的變動反映出讀者對網文內容邏輯和價值觀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為網文市場提供了全新的表達維度,推動類型文學朝著更加多元的方向發展。
女頻網文處于持續變動之中,呈現出古典回潮與先鋒實驗并行的特征。如《大唐辟珠記》回歸傳統敘事美學,憑借純正穩健的文本取勝,而《肉骨樊籠》以頗具新意的傳說,再造呈現了格局宏大的世界觀。在劇情與設定之外,女頻另一突出的特點是制造了更具現實感和理性精神的“新女性主體”的風潮。如番茄“巔峰榜”作品中,《綺靡》的主角將傳統的角色領域視為與職場并駕齊驅的新戰場;《坤儀》將“瑪麗蘇”敘事模式運用到極致,卻顛覆了“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理想愛情烏托邦,讓讀者重新審視愛情關系中女性的自我主體性。
晉江文學城第一次將“無cp+”頻道提到臺前,《我在廢土世界掃垃圾》《擇偶意向調查表》等作品證明情感的多重指向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以往女頻網文中以言情為單一線索的敘事結構逐漸被邊緣化,新出現的許多作品敏銳捕捉社會情緒,展現社群性的成長體驗。如《蓄意逐風》以“發癲文學”的形式呈現出的內涵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玩梗”,展現出的是個體自由和主體性的力量。
屬于新世代女性的新職場、新生活與新型親密關系,也正逐漸成為女頻網絡文學重點描繪的對象,如《浪漫有限合伙》《雜貨店禁止馴養餓虎》《歡迎回家》《低俗!訂閱了》等作品。女性在家庭、社會與自我之間艱難平衡的成長歷程,成為諸多網絡文學作者架構作品的主線。
網絡科幻與現實題材的精品化
近年來,網絡科幻蓬勃發展,并將科幻與奇幻、武俠、歷史等既有類型相融合,創造出“廢土朋克革命”“科幻仙俠”“星際都市”“未來歷史”等新穎的子類型,也將科幻與游戲、無限流等元素結合,進一步拓寬了其受眾基礎。如《故障烏托邦》構建了賽博時代的人、情感、社會關系。《天才俱樂部》在“時間循環”模式中融入了“雙重時空”架構。《隱秘死角》拓展了網絡科幻文學中關于“后人類”主題的想象。同樣的作品,還有如起點中文網的《星空職業者》《深空之影》,番茄小說的《序列:吃神者》《我的金手指是13級文明造物》等,都較為成功地將“升級打怪”的系統模式融入了網絡科幻當中。與傳統的科幻作品相比,網絡科幻作品更加注重故事情節的起伏反轉與內容設定的標新立異。此外,短篇科幻網文在構建全新的想象世界方面具有較高的完成度。如《銀河遇難者》《終愛》等作品以更加鮮明的主題、緊湊的情節以及易于改編的特性,正逐步成為連接文學與影視、現實與未來的重要紐帶。
在現實題材方面,有兩部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陶三圓的春夏秋冬》和《濱江警事》獲得了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可以看到,重要的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在形式技巧和內容深度方面都有所發展,如有《下一站,彭城廣場》《茶島》《剖天》《星斗寥寥云點點》等佳作的誕生。相關IP轉化成果卓著,如改編自阿耐的《大江東去》的《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改編自柳翠虎的《這里沒有善男信女》的《半熟男女》、改編自蔣離子的《老媽有喜》的《時光正好》等,都表明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IP改編正趨向多元。
網絡文學在全球化浪潮和技術革命的雙重推動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技術的加持使創作更加高效,跨界融合催生出更多文化價值,而內容的多元化和用戶的互動性則賦予網絡文學更強的生命力。雖然,這一過程面臨著創作同質化、平臺競爭加劇、版權保護等挑戰,但隨著技術進步和行業的規范化,網絡文學依然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創新空間。未來,網絡文學還將在文化、社會、經濟等多個層面發揮更為深遠的影響力。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